幫你辨別謠言的幾條小建議

今天的網絡將任意兩人的距離拉近,信息傳播的速度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高度,傳播信息的成本變的前所未有的低。但隨之而來的也產生了一個問題:

傳播的信息好壞摻雜,新聞傳播了,謠言也跟著新聞一起蔓延開了

1.什麼是謠言?

謠言,絕不是信息時代的新事物。謠言是漢語詞彙,詞義有三::

  1. 指沒有事實存在而捏造的話。
  2. 沒有公認的傳說。
  3. 民間流傳的評議時政的歌謠,諺語。
幫你辨別謠言的幾條小建議

網絡上的謠言,傳播最廣同時也是最難辨別的常常是第一條這個類型的。關於謠言和新聞就好像人和影子。兩者總是相伴而生。媒體總希望有更多的關注。畢竟:狗咬人不叫新聞,人咬狗才叫新聞。但生活中哪來那麼多獵奇事件呢。於是更多時候新聞趨於平淡。甚至有些時候讓人聽了昏昏欲睡,哈欠連天。(比如每晚7點開始的新聞聯播)

2.謠言和新聞的區別

列舉幾個百度過後被證實的謠言或標題黨:

  • 隨意轉發鏈接“會被盜取密碼”
  • 微信免費時代結束
  • 速轉!科學家發現:一味中藥48小時可殺死60%癌細胞!
  • 專家說了,這樣東西千萬別吃!
幫你辨別謠言的幾條小建議

這類標題的共性在哪?假如一個信息是興沖沖的,表情誇張的,並能讓第一次閱讀的你讀完有強烈情緒波動的(特別憤怒或特別舒適)。警惕一些,因為很有可能這類消息是特意針對像你這樣的一類人群“特意製造”出來的。(例如永遠在兜售“養生”概念的朋友圈爆文)

看了不靠譜的類型,那靠譜的消息呢?下面是一條大型媒體的國際新聞內容節選:

路透社4月2日報道,一名特朗普政府高級官員告訴記者,在距離美國退出伊朗一週年將要到來之際,目前政府正在考慮對伊朗採取進一步的制裁措施,以打擊到以前沒有打擊到的經濟領域。儘管不知道具體的制裁措施到底是如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此前美國對伊朗石油出口的八個買家豁免權限,肯定會產生變動。

人物不確定,時間不確定,對象也不確定。這不是什麼內容都沒有表達?面對這類信息我們往往會嗤之以鼻(或者你上面也只讀到一半就因為太過枯燥而直接跳過)。但這才是一個權威媒體應該有的態度。越是出名的媒體便越在意自己的名聲,這也導致對待消息態度必然是嚴肅和認真的。因為一旦產生錯誤,造成的直接或者間接經濟損失往往難以估量。

而小型媒體呢(就是新興起來的“自媒體”)?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新人,往往因為成本低(體量小,號臭了大不了換個重來),缺少專業素養和嚴肅的態度(大部分不是科班出身),以及對流量和利益的盲目追求,進而針對現在人們的焦慮或者不滿特意“炮製” 消息。 (自媒體中,只有存在部分熱衷“出名”,絕大部分還是用嚴肅態度對待自己的創作)

3.幾個例子

再舉個例子,正規醫生看病時給出的答案裡往往是充滿了可能、或許、有風險、建議這類不確定的詞語。而如果有個人跟你說:我這有一個祖傳秘方,能夠徹底治癒癌症或者糖尿病、不孕不育、脫髮。先甭論什麼病,你得當心,因為很可能你遇到騙子了

這又是為何呢?首先是現在這個社會,信息已經基本做到了充分流通。哪怕你是一個小巷子裡的小店,如果真的有特色和吸引人的地方,一樣能成為門庭若市的網紅店。信息流通帶來了巨大的紅利。而同樣的,現代社會中各類評審、專利申請、科技獎項,也都是為了讓信息徹底流通儘快發現好的產品或點子。將最好的手段進行量產和推廣,才能打造出屬於國家的競爭力,同時獲得最大的利潤。倘若你有一個絕活一項祖傳秘方應該早就被引誘出來發表了。而且得搶著發表,不然被別人搶先發表或者註冊成專利,那得損失多少利潤?

申明一下,我並不是反對偏方。而是反對所謂療效確定包治包好的偏方。

最終總結一下當你看到一個爆炸的、意外的消息,分兩種情況

  1. 他是否是一個孤立事件?例如明星出軌、某國政變或者出現重大交通事故。這個可能是真的。
  2. 如果他是一個需要靠很多人協作完成,普遍要作用於很多人,而你從以往從未聽過類型的消息。要多加小心,因為他很可能是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