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軍發表署名文章:建立穩脫貧真防貧長效機制

◇最根本的是需要產業、就業的強有力支撐

◇精準監測,及時發佈需求信息,建立預警報告機制,針對性實施後續幫扶

李小軍發表署名文章:建立穩脫貧真防貧長效機制

安仁縣稻田公園(2018年7月15日攝) 何炳文攝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縣是國家首批認定的革命老區縣、羅霄山片區扶貧開發縣,2018年提前實現脫貧摘帽,到2019年底,全縣貧困發生率降至0.17%。面對成績,安仁縣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指示要求,探索建立一整套切合實際的穩脫貧真防貧長效機制,實現了“零返貧”“零致貧”的目標。


強化動力支撐

建立穩脫貧真防貧長效機制,最根本的是需要產業、就業的強有力支撐。

脫貧摘帽後,安仁縣堅持“四跟四走”產業發展路子,健全“市場+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五位一體產業扶貧機制,引導貧困戶興產業、幹事業、創家業。通過四個“一批”,實現了村村有扶貧產業、戶戶有產業幫扶。

一是重點產業扶持一批。重點發展中藥材、烤煙、肉牛等產業扶貧項目。採取“中藥材+”的發展模式,充分發揮省、市、縣級龍頭企業示範帶動作用,扶持鏈接貧困人口15337人。

二是傳統產業帶動一批。持續做大做強優質水稻、優質烤煙、油菜(茶)、食用菌、生豬等傳統產業,鏈接貧困戶3660戶,人均增收2400元以上。特別是“稻-稻-油”模式全面鋪開,糧油產量質量大為提升,被評為2019年“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國家級示範縣”。

三是特色產業拓展一批。重點培養肉鴿、沼蝦、花卉、吊瓜、蘆筍等特色種養產業扶貧項目,鏈接貧困人口2.5萬餘人。

四是直接幫扶激活一批。以財扶資金直接補貼、訂單保護價收購、自主創業獎補、貸款貼息、村集體資產租金分紅、優先安排貧困戶就業等多種方式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累計投入資金5700餘萬元,惠及貧困家庭14356戶。

針對作為勞務輸出大縣的實際,安仁縣堅持創新幫扶方式,完善配套措施,拓寬就業渠道,實現就業幫扶全覆蓋、全方位、全落實。

一是就業培訓全覆蓋。堅持扶貧與扶智相結合,2019年對有培訓意願的3634名貧困勞動力開展育嬰師、汽車維修、中式烹飪師等職業技能培訓,實施兩後生培訓122人,均完成目標任務數的101.7%。

二是就業服務全方位。切實做好貧困勞動力就業信息採集核實工作,落實311就業扶貧政策,即對省平臺中有就業意願的貧困勞動力至少推薦3個就業崗位、提供一次職業介紹和提供一次職業指導,累計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23408人;創建扶貧車間66家、就業扶貧基地2個,開發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510個,幫助1358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開展專項用工招聘現場會25場,在東莞設立招商務工服務站,在部分條件具備的園區企業設立農民工培訓學校,多措並舉,以穩定就業促穩定脫貧。

三是就業政策全落實。貧困勞動力崗位補貼、社保補貼,扶貧車間創建服務補貼、創業服務補貼和以工代訓補貼,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補貼以及公益性崗位人員工資、政校企合作兩後生培訓資金等都及時全額到位,切實保障企業和貧困勞動力合法權益。 


夯實基礎保障

為強化穩脫貧真防貧長效機制的穩固性,安仁縣整合產業、就業、醫療、住房、教育、安全飲水、兜底保障、“兩個幫扶”等方面信息,探索建立了集信息共享、數據分析、監督監測、動態預警等功能於一體的穩脫貧監測信息系統(扶貧通)和APP平臺,實現了基礎數據一張網、部門信息一個調、動態信息一點查、責任落實一點清。

通過精準監測,及時發佈需求信息,建立預警報告機制,針對性實施後續幫扶:在穩責任模塊,縣級、行業部門、鄉鎮、村級以及幫扶責任人責任明確,任務清晰;在穩政策模塊,可查詢全縣任意一個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各項政策受益情況;在穩幫扶模塊,幫扶責任人走訪情況和各級各部門工作落實情況隨時可查;在穩監管模塊,通過對行業部門數據和幫扶責任人實時更新的監管,對全縣可能存在返貧風險的脫貧戶,以及人均年純收入低於5000元的“邊緣戶”設置警戒線,發出預警後,由鄉村及幫扶責任人入戶核實,再針對性實施有效幫扶,防止因病返貧,因病致貧。

為有效防範群眾遭遇自然災害、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等返貧致貧風險,安仁縣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在脫貧攻堅中的積極作用,創新推進“防貧保”綜合保險,重點關注處於貧困邊緣的農村低收入戶和人均收入不高不穩的脫貧戶,分類設置精準防貧辦法,建立了近貧預警、驟貧處置、脫貧保穩的精準防貧機制。

從2019年開始,以全縣建檔立卡脫貧人口和部分非貧困人口(邊緣戶)為重點對象,由政府出資保費補貼,按每人每年保險費50元標準統一購買“防貧保”綜合保險。同時,聚焦群眾“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通過公益性崗位、低保兜底、臨時救助等綜合施策,針對性予以解決,嚴防脫貧人口返貧和新的貧困人口發生,不搞“一保了之”“一兜了之”。

目前,安仁縣共有61789名脫貧人口和5000名非貧困人口納入了保險對象。截至2020年元月中旬,已有10戶因病、因意外出現返貧風險的脫貧戶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全縣實現“零返貧”“零致貧”。


錘鍊過硬作風

摘帽後,安仁縣繼續實行縣委常委會議組成人員包鄉鎮、聯點縣領導和鄉鎮領導包村、工作隊員和村幹部包片、幫扶責任人包戶的扶貧責任機制,深入開展脫貧攻堅系列活動和專項行動,以務實作風把脫貧攻堅工作持續推向深入。

一是加強引導。堅持扶貧先扶志、扶貧先扶德,通過宣傳脫貧成功案例和選樹一批脫貧先鋒,倡導不等不靠不要的主流思想。同時廣泛開展以談家鄉變化、感恩偉大祖國為主題的鄉村夜話活動,與群眾面對面暢談新中國成立7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和鄉村發生的巨大變化,聽取鄉村振興的意見建議,引導貧困群眾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二是加強幫扶。繼續落實駐村幫扶和結對幫扶“兩個全覆蓋”,在駐村隊伍不變、幫扶關係不變的基礎上,只增不減,調優配強幫扶力量針對特殊困難戶加強幫扶力量(增加一名黨員幹部或經濟能人),廣泛開展“戶幫戶親幫親,互助脫貧奔小康”活動,更多采取以獎代補、消費扶貧、設置公益性崗位和扶貧車間等方式,加大幫扶力度,確保摘帽後幫扶力量更強、力度更大,方式更靈活、更有針對性。

三是加強整改。脫貧攻堅千頭萬緒,解決問題才是最終的落腳點。摘帽後,安仁縣把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突出問題作為當前脫貧攻堅的核心和重點,在全縣範圍強力推進脫貧攻堅“薄弱村組大排查、突出問題大整改、信訪輿情大化解”和“七個回頭看”十大問題清零專項行動,全面摸清底數,強化日常監測,堅持立行立改,逐項對賬銷號,確保問題及時整改到位。

作者:李小軍

編輯:李若浠 監審:譚如斌 劉暢 肖拾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