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傑收到女兒做的甜品:做什麼樣的父母,比給孩子什麼更重要

9月26日,張傑在微博上曬出了女兒做的甜品,並配文“錄專輯,吃女兒做的甜品,保持健身,用最好唱歌狀態,迎接祖國的生日。”言語間盡展現父親的幸福。

張傑收到女兒做的甜品:做什麼樣的父母,比給孩子什麼更重要

同一時間,謝娜也發微博回應,“傑發給我圖一,興奮的說,快看,跳跳俏俏做的蛋糕!”並用一個“天哪”來表示母親的激動與興奮,同時也想分享這份喜悅,可是沉浸在幸福中的張傑卻把蛋糕全部吃光了,表示從來沒吃過這麼好吃的東西。

張傑收到女兒做的甜品:做什麼樣的父母,比給孩子什麼更重要

從張傑和謝娜的言語中,我們看到了這對夫婦的興奮,也同時讓人感嘆,跳跳俏俏太懂事,懂得付出,用心為父母去做一件事了。

於是很多網友評論,寶寶多大了,都能做蛋糕了,評論中除了驚訝,也有羨慕。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懂得用心去付出呢?

大家都知道,謝娜是一個好媽媽,很多時候送給寶寶的禮物都自己親自動手去做,就在上個月8月27日,謝娜曬出了她和張傑一起給寶寶做的玩偶,張傑負責裁剪,謝娜負責縫線,並在玩偶上縫上代表他們二人的字母J/N。張傑的一剪一裁中,展示的是一個父親的柔情與慈愛,而謝娜的一針一線中,則盡顯出一個母親的用心與慈祥。

張傑收到女兒做的甜品:做什麼樣的父母,比給孩子什麼更重要

有人說,花一天的時間去做一個布偶值嗎?買一個豈不更好。不是的,作為父母,你的用心,孩子能感受得到。給孩子什麼,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你是什麼的樣的父母。

紀伯倫曾說: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是照見你真實模樣的鏡子。所以父母用心用愛,用行動讓孩子感受到愛,孩子也會以心和愛回饋於你。

一、

曾被美國《幸福》雜誌評為“美國最成功的企業家”的奧爾森,在談到自己的成功時,總會說,是父親影響了自己一生。

奧爾森的父親奧斯瓦爾沒有大學文憑,但是憑著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工程師,並獲得幾項專利,再後來轉為推銷員。在做推銷員期間,他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客戶。記得有一次,有一個客戶想在他這裡購買機器,但是經過了解奧斯瓦爾發現顧客並不真正需要這部機器,於是他極力勸阻客戶不要購買。老闆知道後,很生氣,但是奧斯瓦爾卻獲得了人們的讚賞。

美國黑人作家鮑德溫曾說過: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是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所以大人的一言一行對孩子來說,都非常重要,好的言行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奧斯瓦爾的誠實守信,對孩子影響頗深。他的三個兒子都受他薰陶影響,做人講求誠信,並且全部有所作為,成為了工程師。而奧爾森更是創造了自己的公司,成為美國數字公司創始者、總經理,並在為人處世上秉承了父親的優點,做事講原則、重誠信,因此無論是在公司員工的眼裡,還是在商業夥伴的心中,他都擁有好口碑。

張傑收到女兒做的甜品:做什麼樣的父母,比給孩子什麼更重要

二、

教育孩子有時候不需要過多的言語,而是用行動去影響他們。

記得楊絳在談到教育的時候,就曾說,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讓他們潛移默化。這方面榜樣的作用很重要,言傳不如身教。

楊絳先生也說自己受父親影響很深。楊絳說父親說話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報》評論一篇接一篇,豪氣沖天,擲地有聲。讓楊絳佩服又好奇,於是便去請教秘訣,父親則說:“哪有什麼秘訣?多讀書,讀好書罷了。”而自己也學著父母的樣,找父親的藏書來讀,從此好讀書,讀好書入迷。

這便是父母行動的重要性,孩子每天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孩子模仿學習的對象,而作為父母想要孩子變得更優秀,首先就要先讓自己變得優秀。

張傑收到女兒做的甜品:做什麼樣的父母,比給孩子什麼更重要

三、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過: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最近刷屏的清華大學新生武亦姝,大家都很熟悉,從《中國詩詞大會》到高考613分獲得清華大學錄取,又到那篇如行雲流水、令人動容的《我的軍訓初體驗》,讓人們對這位才氣的女子更加的欽佩。

看到武亦姝的報道,身邊不少父母感嘆,要是我也有這麼個孩子那將多麼讓人感到自豪。可是,當父母在感嘆的時候,他們忘記了,武亦姝之所以如此優秀是因為她有那樣自律給孩子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父母。

武亦姝的爸爸無論工作有多麼忙,都要在晚上關掉手機,抽空陪女兒看書,為武亦姝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同樣,武亦姝的媽媽也是如此。因為良好的氛圍,父母的自律,培養了武亦姝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了她不斷進步,不斷前進。

父母以身作則,為武亦姝做了榜樣。就是榜樣的力量,無形中進入了武亦姝的生活裡、習慣裡,從而成就了她。然而很多父母卻只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秀,而忽視了自己身為父母的巨大作用。

張傑收到女兒做的甜品:做什麼樣的父母,比給孩子什麼更重要

四、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和兒童談話的時候,才執行了教育兒童的工作。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都教育著兒童,甚至當你們不在家裡的時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家庭則是孩子成長最關鍵的因素。記得很久以前看過一句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如果複印件出現問題,那一定是原件的問題。所以很多時候問題並非出自孩子,根源在於父母。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父母:

  • 不管孩子是學習還是玩耍從不或者很少參與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未給孩子做表率
  • 不在乎孩子怎樣,為了省心全盤包辦

可是,孩子成長中需要的不是一個觀眾,一個監督者,他需要一個陪伴者,一個精神的陪伴者。但,很多父母不小心就成為了觀眾或者監督者亦或是包辦者。孔子曾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給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養成孩子良好的習慣。那麼該怎麼做呢?

第一,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百度百科談到兒童模仿時說道,好模仿是幼兒突出的特點,幼兒好模仿別人的語言、動作和行為。兒童模仿的能力遠遠超過成年人,並且好模仿好模仿別人的語言、動作和行為。

同時,孩子模仿首先是通過感覺,也就是直觀表象來認識外界的事物,在孩子小時候,他們的學習方式主要就是模仿,所以他們的模仿對象一開始就是父母,這就是為什麼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就是第一個榜樣。

父母如何給孩子樹立榜樣?

首先,多行動,少說話,讓孩子看著你行動並參與到其中。比如,孩子不愛看書,父母不批評,而是在安靜的午後,拿著書本安靜的看。其次,關注生活細節,點滴薰陶。教育孩子事無大小,每個細節都對孩子有重大的影響。比如說讓孩子學會說謝謝,那父母在生活中就要在適當的場合對他人的幫助說謝謝;比如飯前洗手、飯後洗手,無論垃圾桶有多遠,不亂扔垃圾等。久而久之,孩子便會在你的薰陶下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二,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

哲學上說,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影響巨大。

如何製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首先,給孩子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場所。這個場所既是孩子獨處思索的地方,也是孩子的小天地,可以是安靜又充滿書香氣息的書房,也可以是孩子的小樂園;

其次,給孩子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關係和諧,互敬互愛,讓孩子生活在愛的氛圍裡,從而通過愛的薰染,讓孩子學會愛;

再次,給孩子勤學上進的氛圍。父母都在為自己的夢想拼搏,不斷獲取知識,學習更多領域的知識,孩子亦會受其感染薰陶。

第三,向孩子傳遞正能量

吸引力法則認為:如果你一直想象美好,那麼就會獲得美好,反之亦然。其實,這就像人的情緒,是可以傳染的。作為父母,如果在與孩子的接觸中,不斷給孩子傳遞正能量,孩子就會被正能量所吸引。

正能量是一種能量磁場,是一種情緒的外延。即積極向上的情感動力。而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注意避免給孩子抱怨辛苦、忙碌、窮等等,還有有時孩子有某些缺點,父母不應該放大,而應該發現孩子的優點,讓孩子正視缺點。

第四,孩子重在養,不在教

看到這樣一句話,養魚重在養水,養樹重在養根,養人重在養心。可父母們常常弄錯一點,就是注重教孩子,比如教孩子有禮貌,教孩子獨立完成作業,教孩子......而忽視了養的重要性。

所謂養,就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心性、習慣、興趣愛好等。教,是以灌輸的形式向孩子傳達哪些該與不該,哪些應當做,是讓孩子從不會到會的過程。而養,更強調孩子內在的心性。這種心性包括孩子的品性,如善良、進取、樂觀、見解等等。

中國古人強調修身養性,培養孩子心性,是從內而外的教育方式,即從心而出。比如文化薰陶,可以培養孩子審美和陶冶思想情操;比如從攫取的知識中獲得自我精神的獨立,得到自我見解;又比如每天在父母辛勤的勞作中明白,勤勞的意義......

養,是漫長的過程,但,這個過程,是成就孩子的過程。

【寶寶那些事”,世界500強職業女性專為孩子開通的頭條號,分享孩子成長故事,育兒心得,並結合實際與育兒專業分享育兒寶典,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