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叫我幫我弟還房貸,是重男輕女嗎?”怎樣才不算過度幫扶?

最近,一位女生髮帖在網上求助,面對一邊是媽媽,一邊是自己的未來,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選擇了。



我比我弟弟大十歲,同母異父,繼父很好。

上大學以前我從來不覺得我媽媽重男輕女,因為雖然我家條件不算很好,但是我媽會盡力滿足我,但我也從不提過分的條件。

但是上了大學一樁樁一件件我真的覺得我媽好像也是重男輕女的。

一開始她支持我考研,以為我會讀師範應用數學,結果陰差陽錯來到學前,她就希望我畢業趕緊結婚生子。

然後是幫我介紹家教,我每個週六從六點起床到十點回學校,四個家教。

她就只給我一點點生活費。

這些都不算什麼,在老家有房子,我媽想在城裡給我弟買房子,我理解,畢竟只有這個能力,女兒沒有房子也認了。

但她昨天居然讓我從工作開始幫我弟弟還房貸。之前還開過玩笑說等我工作租房子照顧我弟弟飲食起居,她去掙錢。

我從小就很懂事,離異家庭嘛,十歲幫我弟弟洗尿布,十一二歲做飯洗衣服,帶我弟弟,照顧飲食起居,當然是放假期間,我曾經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現在我真的覺得我不甘心。

前段時間我的手機是真的卡爆了,室友們都不可思議我是怎麼忍下來的,

我一直想買個蘋果手機,我知道我媽會為難,我問過她的意見說讓我自己攢錢,我花自己攢的錢買了個xr,結果她知道了大發雷霆叫我退了,我理解她心疼我家教攢錢吧不易,我就真的退了。

可是經過房貸事件,我真的不想以最壞的惡意揣測我的母親。

省下來錢,她或許更多覺得能少管我一點,多給我弟弟攢房子。


這篇帖子一發,還有不少相同經歷的網友紛紛吐槽和勸誡。

網友@笑語

跟你情況一樣一樣的。我媽也是這麼說的,給我未成年的弟弟買了房子還叫我給他還房貸,

我拒絕之後,自己的工資自己存,外地工作所以除了過年不回去,然後不打電話,

時間長了,我媽就不吭聲了。

要是真想給你弟弟買一套準備婚房,就不會惦記你起早貪黑做家教的錢,就不是看你自己攢錢買XR還不願意,就不會剛畢業就要你用可憐巴巴那一點工資,就不會讓你還弟弟的房貸。

網友@匿名

我媽和你媽差不多,真是如意算盤打的響。讓我男朋友爸媽(外省人)掏錢在我們縣城買房,還要寫我名字,她一分錢都不出。然後我問她那我們都在市區上班,到時候房子誰住?她不說話了。我有時候覺得她和我弟真的很苦,我以後應該在縣城給他們付個首付,又想到我問她借錢給我們買房,她都不願意,說是要給我弟攢著。

網友@愛運動的Judy

對,應該說清楚!2016年的時候,我老爸和我說,以後我弟弟結婚要花70萬左右,買房,買車,彩禮,結婚的錢!我老爸說他到時候給我弟弟攢40~50萬!讓我給我弟弟15萬,弟弟準備10萬!我當時就說,他結婚他自己出錢!自從2017年過年的時候,家裡廚房沒有抽菸機,很嗆人!我讓父母裝一個抽菸機父母捨不得,說我給錢就安裝!我給他們了3000元!他們轉眼間,把錢給我弟弟了!

“我媽叫我幫我弟還房貸,是重男輕女嗎?”怎樣才不算過度幫扶?

然後2017年2月份我到武漢這邊找工作上班!我父母又給我弟弟2000元!我弟弟專門找我住的地方對面,各種理由問我要錢,什麼房租,什麼押金,什麼生活費!我一分錢沒給他!

對於被父母要求無條件幫助弟弟的行為,網友們開始一邊倒的勸解,表示孝順父母是沒問題的,但是不應該這樣的扶持弟弟了,不然今後的生活問題會更大。


這篇帖子一發,還有不少相同經歷的網友紛紛吐槽和勸誡。

“我媽叫我幫我弟還房貸,是重男輕女嗎?”怎樣才不算過度幫扶?


2016年《歡樂頌》裡蔣欣飾演的樊勝美就是這樣,電視劇播出後,引發全網討論。2018年,“十一個姐姐供弟弟結婚買房”再次衝上熱搜,這一次網友的情緒呼聲高度一致,“扶弟魔”,甚至連百度百科都建立了專屬名詞。


“我媽叫我幫我弟還房貸,是重男輕女嗎?”怎樣才不算過度幫扶?


但是,家裡兄弟姐妹之間,不僅有女方過多幫扶哥哥弟弟的狀況,也會有男方過多幫扶家裡的情況。

但是,家裡兄弟姐妹之間,不僅有女方過多幫扶哥哥弟弟的狀況,也會有男方過多幫扶家裡的情況。

“我媽叫我幫我弟還房貸,是重男輕女嗎?”怎樣才不算過度幫扶?

面對這個情況,網友也是一邊倒的表示:千萬別忍氣吞聲,生活是自己的!

面對這個情況,網友也是一邊倒的表示:千萬別忍氣吞聲,生活是自己的!

“我媽叫我幫我弟還房貸,是重男輕女嗎?”怎樣才不算過度幫扶?


同樣在電視劇《都挺好》中,大哥蘇明哲在只靠妻子支撐家庭的情況下,還堅持把父親接到美國。而在此之前,妻子的媽媽因為照顧女兒,不得不選擇提前退休,因此少拿了退休金,而蘇明哲則是輕描談寫的一句: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

同樣在電視劇《都挺好》中,大哥蘇明哲在只靠妻子支撐家庭的情況下,還堅持把父親接到美國。而在此之前,妻子的媽媽因為照顧女兒,不得不選擇提前退休,因此少拿了退休金,而蘇明哲則是輕描談寫的一句: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




那怎樣算是過度幫扶呢?

怎樣又算是值得讚許的家庭互助呢?

兩者之間的“度”在哪裡?



“我媽叫我幫我弟還房貸,是重男輕女嗎?”怎樣才不算過度幫扶?


這個問題確實讓人覺得有點繞吧?

大家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小編比較贊同一位網友的說法

,“過度”指的是

,家庭中一方

一味地索取,另一方一味地付出,並且雙方都覺得沒有什麼不妥,或是因為家庭原因,不情願的付出,但一直在無原則的退讓與縱容。

這位網友

身邊真實的例子:一位姐姐偷偷把丈夫的房產抵押了,給弟弟還債,結果錢還不上,房產被收走了,姐姐婆家鬧得雞飛狗跳。

這樣的“過度”並不排除其中一方對付出甘之如飴這一情況,但它可能隱藏的另一個信息是,這是一種思維方式和條件反射,認為自己就是應該為家裡付出,就是該為親人無條件犧牲。

回到第一位網友的求助,女生自己剛剛畢業,薪水較少,並且也沒有一套房子首付的實力,自己的未來生活都不確定,怎麼能夠去幫助弟弟呢?

回答最後這位網友的疑問,她自己對於父母、弟弟都有一個合理的幫襯計劃,並不是一味的付出。

至於最後,考慮自己成家之後,未來丈夫的一些想法,是因為女生還在大一的學生,沒有戀愛的經歷。

夫妻雙方贍養老人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在於另一半積極的溝通,並得到認可,合理有度的去幫助親人也沒有什麼問題。


“過度幫扶”是夫妻雙方小家的一個不穩定因素,在一般經濟條件中的小家庭,任何一方這樣做,都會直接導致小家的不幸福,甚至破碎。贍養父母,幫襯兄妹姐弟,在合理適度的情況下,並與另一半積極的商量,都是可以接受的。

因為,家庭親人間融洽相處,相互幫助也是一個家走向幸福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不必過於擔心與焦慮,自家兄弟姐妹有來有往,不強求一方的一味的付出,都是值得稱讚的家庭家風。


你是不是也這樣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