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解封后餐飲業現狀——復工即倒閉,新裝修的餐廳直接低價轉讓

時隔兩個多月,武漢終於迎來了“重啟”,可城市是解封了,卻有無數餐廳一倒不起了,有的餐廳,還是新裝修沒多久的.....

△視頻來源“武漢探食”

武漢作為此次疫情的“震中”,餐飲行業所受的衝擊比全國其它地方更為嚴重,特別是一些中小型餐飲店更是首當其衝,因為抗壓能力不強,很多店都已經撐不下去,結業轉租。

武漢解封后餐飲業現狀——復工即倒閉,新裝修的餐廳直接低價轉讓

△ 玉林串串香閉店招租

武漢解封后餐飲業現狀——復工即倒閉,新裝修的餐廳直接低價轉讓

△ COCO悅城的佐祐餐廳在去年年底南昌佐祐集中閉店潮中堅守了下來,如今還是躲不過“新冠肺炎”這一劫,正式閉店。

武漢解封后餐飲業現狀——復工即倒閉,新裝修的餐廳直接低價轉讓

△ COCO悅城的德莊火鍋已經閉店。

武漢解封后餐飲業現狀——復工即倒閉,新裝修的餐廳直接低價轉讓

△ 八月湖路與東新一路交界處的井岡山土菜館貼上“轉讓招租”。

武漢解封后餐飲業現狀——復工即倒閉,新裝修的餐廳直接低價轉讓

△ 八月湖路與金沙二路交叉口的左氏燒菜館接盤“漁羊館”沒多久就碰上“新冠肺炎”,閉店轉讓。

武漢解封后餐飲業現狀——復工即倒閉,新裝修的餐廳直接低價轉讓

△ 金沙二路不出名火鍋店閉店轉讓。

城市是解封了

能復業的卻是叫苦不迭

第一道坎就是房租。

“我們所有門店都收到了商場復工的通知,這就意味著要交房租了,但是我們根本沒有錢交。”詹姆仕芝士排骨武漢地區加盟商周政說。

2-3月份,餐廳雖然無法營業,但大部分物業減免了租金,資金壓力不大,解封后的情況就不一樣了,餐企老闆都收到了物業方今年第二個季度的催租函件。

他們算了一筆賬:武漢餐飲行業的租金水平是240-280元/平,200-300平米的店鋪一個季度的房租是15-25萬,如果是擁有20家連鎖的餐飲品牌,那就要在熬過了2個月的關店期後,一口氣交出400萬左右的房租。而餐飲行業的通常做法是,年前就把現金流花在了交付供應商貨款和春節備貨上。

武漢解封后餐飲業現狀——復工即倒閉,新裝修的餐廳直接低價轉讓

另一道坎來自收入。從近幾日武漢餐飲業的恢復情況來看,短暫的報復性消費只存在於熱乾麵、小龍蝦等和“城市印記”相關的品類。

對於大多數餐飲人而言,堂食短期內難以恢復,外賣收入杯水車薪,這些餐飲老闆從一個月前就開始“花式自救”。

有餐飲老闆表示,營業額只恢復到了平時20-30%的水平,是及時止損還是努力自救,陷入兩難。

從武漢解封幾天來的情況看,他們對市場的預期更加悲觀:開業等於虧損,復工會加速餐企的死亡。解封后,武漢餐飲人面臨著多重考驗。

武漢解封后餐飲業現狀——復工即倒閉,新裝修的餐廳直接低價轉讓

堂食沒法開

餐飲還要熬

3月18日,湖北省防控指揮部發布了《湖北省內企業復工復產通告》,湖北省內復工企業分四類,堂食類餐飲、酒吧、影劇院等人員聚集度高,場所相對封閉,容易造成聚集類感染的商家,屬於第四類企業,在疫情解除前不得復工復產。

因此,即使現在城市已經解封,武漢餐飲也可能要等到4月底才能開放堂食。而越是接近復工,武漢餐飲人越是緊張焦慮,因為復工之前,還有兩道大坎等著他們。一道是房屋租金能否減免,另一道是消費者對於堂食消費的信心度。很多熬不下去的餐飲店,只能面臨倒閉、關店的現狀。

“現在所有餐飲都是兩難的境地,開業難,不開業也難,完全不開業也不行,即便企業能等,員工也不能等。但是不要一聲號令,把所有店都開了,那隻能是自取滅亡。”

在武漢有十家連鎖店的米國煲仔飯創始人李柏稼建議,尤其是連鎖品牌要逐步開店,比如第一步只開一家,這一家能活下來,再決定開第二家,在門店選擇上,街邊店的優勢大於商場店。

據武漢一火鍋品牌創始人趙卿介紹,某全國連鎖的成都小吃連鎖品牌於3月份開業了70%的門店,但經營了1個月時間,又重新關門了40%。該品牌負責人告訴她,關店,只虧房租;開店,還虧人工,開店還不如關店。

趙卿算了一筆賬,按照公司目前的收縮規模,如果業績能達到年前銷售額的70%,公司的現金流就能支撐到7月份,這個數字是基於可以恢復堂食,如果持續“不可堂食”,那業績只能恢復到20%-30%的水平。

武漢解封后餐飲業現狀——復工即倒閉,新裝修的餐廳直接低價轉讓

只能靠外賣

但難自救

事實上,從3月30日開始,武漢各大商圈和商業綜合體已陸續復工,在堂食嚴格管控的情況下,外賣成了行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餐企老闆普遍反映,“報復性點外賣”並沒有出現,平臺佣金又恢復到原有水平,外賣界已經殺成了血海。

趙卿公司旗下的火鍋店從3月1日就上線了外賣,每天的收入在維持7名員工的工資外,只剩5%-6%的利潤。

情況從3月20日開始變得更糟,用趙卿的話說,伴隨餐飲行業全面復工復產,無法堂食的情況下,所有餐企孤注一擲做外賣,本就不大的外賣市場變得“僧多粥少”。

武漢解封后餐飲業現狀——復工即倒閉,新裝修的餐廳直接低價轉讓

伴隨武漢“解封”的,還有外賣平臺的佣金費率。

趙卿的火鍋店此前5%-6%的利潤,也是基於外賣平臺2、3月份在武漢地區的佣金減免政策,從4月6日開始,美團、餓了麼兩大外賣平臺的提點恢復到原有水平。

以趙卿的火鍋店為例,簽約美團獨家的佣金比例是18%,非獨家的比例是22%-26%。

與此同時,非餐飲界選手也進場了。

武漢快餐連鎖品牌米國煲仔飯創始人李柏稼介紹,部分KTV、足療的連鎖品牌,如純K、水之夢,在武漢地區也開始外賣盒飯了。這讓外賣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武漢解封后餐飲業現狀——復工即倒閉,新裝修的餐廳直接低價轉讓

據趙卿回憶,和她在同一商場的餐飲品牌為了加大單量,在外賣平臺上做起了“滿39減14”的優惠活動,再減去平臺20%左右的抽傭,幾乎無利可圖。

周政的詹姆仕芝士排骨自4月7日上線外賣平臺,首日訂單數為零,“餐飲靠外賣養活是不可能的。”外賣平臺的抽傭費率一直在漲,他實在無力再額外花錢參與美團、餓了麼的“競價排名”,只能“甘居人後”。

據他介紹,某烤魚類連鎖餐飲品牌,和他在同一個商場的門店,上線外賣平臺兩天,只賣出去了一條魚。

同時,趙卿也在想辦法壓縮各項支出。她旗下有3個品牌,目前還剩10家門店(疫情期間關了3家),所有門店均在外賣平臺上線,但線下只營業一家,所有門店的菜品由這一家制作。

至於大餐飲,譚鴨血火鍋、原始部落餐廳、胖哥倆肉蟹煲、娘惹群廚等品牌,均表示“靠外賣無法自救”。

其中,原始部落餐廳創始人邵建兵表示,復工期間,開業門店的外賣收入只恢復到了40%,目前處於虧損狀態,即將面臨關門的邊緣。

而武漢一川菜館總經理萬紅介紹,他們現在才剛開始做外賣,一天只有20單左右的銷量,對比起之前的外賣正常水平,只有百分之十幾、二十的水平,連復工員工的工資都不夠。

武漢解封后餐飲業現狀——復工即倒閉,新裝修的餐廳直接低價轉讓

預計艱難期持續到10月

恢復期要1~2年

據周政介紹,8日的解封是指離漢通道打開,對外交通逐步恢復,而武漢市內繼續實行嚴格的封控措施,在這種情況下,居民很難外出消費大餐飲。

“我們的客戶面臨的情況比2-3月份更難。”原料供應商金稻禾食品老闆張欣表示,疫情期間,她們的一些餐企客戶只能靠給醫院送餐維持生計。

張欣介紹,從2月9日至今,她服務的小區從最初的兩個到現在的20多個,顧客的消費能力從最初的兩三百的客單價,到現在幾十塊錢湊一單。

從張欣公司業務的佔比看,社區團購佔到3成,服務餐企佔到6成,不過以銷售額計,全部銷售額還不及原來的一成。

“我預估在10月份之前,餐飲業依然是非常艱難的。”

張欣說,這個艱難期可能將持續到10月份,而武漢整個餐飲行業都恐怕要面臨1-2年的恢復期。

武漢解封后餐飲業現狀——復工即倒閉,新裝修的餐廳直接低價轉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