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復旦大學創新與創業企業家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2019 年 11 月 17 日,由復旦大學創業與創業投資研究中心,聯合中泰禾投資控股集團共同主辦的《復旦大學創新與創業企業家高峰論壇 (2019)》,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成功舉辦。

本屆論壇以“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數字化轉型與商業模式創新”及“面向下一代的全球分佈式存儲技術及應用場景”為主題,展現了技術和應用相結合,助力“一帶一路”發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2019 復旦大學創新與創業企業家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本屆論壇分為兩大模塊:一是數字化轉型技術應用及發展趨勢;二是企業商業模式創新與變革。

復旦大學管理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復旦大學創業與創業投資研究中心主任寧鍾擔任此次論壇主席,著名央視主持人田豐女士主持本次論壇,相關領域的學者、著名區塊鏈專家、數據鏈專家和知名企業家近六百人出席此次論壇。

復旦大學規劃發展處處長、長江學者、復旦大學大數據學院常務副院長吳力波處長髮表了開場致辭:

今天非常榮幸參加這次盛會,會議的主題讓我很振奮,有幾個關鍵詞如數字化轉型和分佈式存儲都是很前沿的技術。復旦大學一直以來都十分注重雙一流建設以及交叉學科的發展,早在2015年就開始佈局相關平臺,先後成立了大數據學院以及大數據研究院,在數字經濟領域一直在推動相關學院開展研究工作,佈局學術研究平臺,其中復旦大學創業與創業投資研究中心便是數字經濟研究的很好的平臺。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已經有很多大數據相關的成果湧現出來,例如上海市就支持了10個大數據跨行業的垂直應用實驗室,復旦大學就領導了兩個實驗室,分別在金融領域和人文社會科學與教育大數據領域,另外還參與了社會科學領域和能源電力領域,在這些平臺研究中,復旦大學已經積聚了很多數據資源。數字經濟是一個跨多學科的概念,既涉及了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也涉及到了社會科學理論框架的重構,決策行為的變化,這都將成為復旦大學關注的重點。很高興看到本次論壇有來自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企業家,今天在這裡齊聚一堂,圍繞數字化轉型進行深入探討,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也期待論壇能夠產生更大的延續性效應,在學校相關的交叉學科發展過程中能夠發揮積極作用,也希望產業界的朋友通過本次會議能夠共贏發展。

2019 復旦大學創新與創業企業家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數據鏈研發企業中泰禾集團總經理李瑞峰也致辭表示 :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70年滄海桑田,中國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不斷的發展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的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的經濟正由高質量增長階段轉為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驅動。作為企業,我們需要堅定、自主、可控,堅持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中國企業的研發費用已經位列全球第二,在5G、無人機、無人駕駛領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總體來說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今天我們匯聚在這裡,希望大家可以發表真知灼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共同探索未來。

第一模塊 數字化轉型技術應用及發展趨勢

2019 復旦大學創新與創業企業家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數碼噴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浙江大學信息學部主任、計算機學院教授陳純院士在演講中介紹了“時序大數據實時智能:技術及應用”。他指出因為人類社會和物理世界會實時產生數據,這些數據都會留在信息空間內,數據量大,取樣點大,每個數據還有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帶有時間簇。未來5G的廣泛應用,由於其高速度、泛在網、低功耗和低延時的特點,使得熱數據的處理非常重要,而這對數據處理技術和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我們是用向量來表示特徵空間,後來又用了數據圖譜,但這些都沒有處理數據的時間特徵。時序大數據是包括了批式大數據(歷史數據)和流式大數據(實時數據)。實時數據又稱為熱數據,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數據會越來越冷,最後成為垃圾數據。時序大數據實時分析計算的發展路徑包括了大數據、流數據、時序數據、圖數據、分佈式實時時序圖數據等。時序大數據實時分析計算有許多關鍵技術,如面向複雜統計指標的增量計算、面向時序數據處理的動態時間窗口、基於流的事件序列識別 (複雜事件處理 CEP)、動態時序圖譜的實時分析計算。目前時序大數據實時分析計算可以採用流(圖)立方技術,即集群併發量(8臺PC Server)可以達到每秒30萬以上的處理量以及每秒100萬以上的查詢量,同時處理每批數據的時間不到2毫秒,每次查詢的延時不到350微秒。深度學習最大的貢獻之一是它能利用大數據(批式、標記)進行訓練,從而獲得多層次的數據特徵,利用這些特徵能大大提升模型對數據的分類精度。陳院士例舉了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如金融風控反欺詐和異常購票智能識別系統,目前流立方(圖立方)時序大數據實時智能處理平臺已在400多家單位得到成功應用。

中泰禾集團總經理李瑞峰圍繞大數據時代的安全儲存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認為今天我們處於科技革命的時代,每一個時代都有很多機遇與挑戰,這個時代對於企業來說堅持創新,跟上科技革命的浪潮,才能是最好的時代,故步自封只會被淘汰。關於機遇李總介紹了三方面,第一是國際化的機遇,在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我們沒能跟上,但在信息技術的時代我們產生了世界級的企業,邁出了國際化的第一步,今天我們處於第四次工業革命,有跟多的機遇。第二是大環境的機遇,過去的全球化不完善,而“一帶一路”是很好的壯舉,更加完善和普惠,我們要抓住這次重新洗牌的機會。第三,來自於技術的機遇,包括5G、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都是機遇。同時他還分析了目前我們這個時代的挑戰,特別指出中國雖然互聯網應用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但是底層技術和基建上我們十分落後。中泰禾集團研發的技術就是面向底層的技術。李總還指出,目前數據安全問題很大,數據的洩露越來越普遍。中泰禾集團的玄星計劃,可以很好地解決數據安全問題。它的基本原理是將數據打散分佈在全球各個節點上,並進行模糊處理,很難被攻破。玄星計劃的安全性包括物理層安全性、數據層安全性、網絡層安全性、傳輸層安全性。

GoWithMi 聯合創始人&CTO 任軼介紹了 GoWithMi區塊鏈地圖項目。他說所有現實世界中的人和物必須通過地圖位置服務才能將自己在實體空間的位置信息化、電子化,進而與互聯網服務整合。而缺少地圖基礎設施建設,新興市場互聯網業務快速達到天花板,使用區塊鏈和AI解決這些挑戰。其中Gaia使用共生混合共識的設計,去中心地平衡用於保持數據一致性的算力和用於提供地圖服務的算力,是面向萬物互聯的區塊鏈解決方案。任總還介紹了消費級高精地圖數據採集設備,是全球首個區塊鏈AI空間礦機。

廣東品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千機網 CEO 趙國成分享了從製造業到千機網產業互聯品勝如何以數字化驅動戰略升級的演講,他介紹了千機網平臺採用體驗+零售+服務模式,實現一體化全場景消費體驗。趙總著重介紹了千機網通過供應鏈賦能,以雲碼(一物一碼)連接用戶、服務與場景;通過全渠道賦能,打通線上線下,全網、全渠道訂單本地就近、擇優分發等特徵。關於千機網如何賣手機,趙總指出千機網沒有一臺手機庫存,而是以自己的IT系統(飛釘)連接迪信通等KA與線上用戶,讓商品走最短路徑。

原長久物流副總載、德國博方國際有限公司 CEO 陳鋼就“一帶一路” 中歐班列的挑戰及商業模式創新展開討論,中歐班列已經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最重要載體,在中歐班列運行5年以來,為保證班列的順利開行,各地政府以各種方式對中歐班列進行了相應的財政扶持,而隨著國家以及各級政府對中歐班列的財政資金補貼的逐年減少,中歐班列市場化的前景成為業內關注的熱點。此外陳總還介紹了中歐班列“長安號”的商業模式創新實踐包括服務時效創新、服務跨度創新、服務廣度創新、運載工具創新、增值服務創新。

數據鏈專家 Edward Firman Richardson 就大數據的“碎片化分佈式儲存技術”進行介紹,他認為數據是未來的貨幣,用戶希望對其數據有更多控制。通過分佈式存儲控制個人數據,可以應用在學習、通訊媒體、網頁服務、零售、銀行和金融、保健、自我測量、公共服務等各個方面。

聯寵平臺創始人兼董事長蔣勤軍以聯寵為例分享了基於寵物大數據的 醫學檢測平臺商業模式。聯寵是中國首家 CMA 認證寵物第三方檢測機構,是專業、權威的動物第三方檢測平臺,以疾病檢測、培養人才、專業培訓為核心開展多元化的動物診斷服務。

第二模塊 企業商業模式創新與變革

2019 復旦大學創新與創業企業家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復旦大學創業與創業投資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大學客座教授、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寧鍾深入分析了數字經濟的鴻溝與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有效途徑,他剖析企業跨越數字鴻溝數字化轉型三步法,第一步是解讀市場力量;第二步是確保對數字化的持續投入;第三步是以合適的速度執行。同時,針對每一步指出應該避免的錯誤。關於如何尋找顧客價值共同點,寧教授運用顧客主義的RIIF戰略模型,深入淺出解釋了推進者、革新者、顛覆者和引領者的區別與聯繫,最後以千機網、酣客酒窖的案例分析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應用場景。

MaidSafe 技術總監 Vivekanand Rajkumar 介紹了分佈式技術 2.0 時 代,他介紹數據分佈是在各節點或閒置的存儲資源網絡中,當發出數據請求時,通信層會在全網絡啟動碎片信息索引,將碎片數據歸還請求者。他還提出自我認證的概念,即無需中介的身份驗證,通過PBKDF2的身份密鑰,絕沒以任何方式傳輸密碼。在分佈式技術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共識”,分為以下四個步驟,客戶端節點n通過MaidManager組合,請求對數據m進行PUT,這將驗證並在數據表單扣除。成為“受管節點”並存備份存儲“M”。 成功回應將發送回到客戶端。

環球車享汽車租憑有限公司首席市場官黃春華分享了 Evcard 的商業模式創新的經驗,主要介紹了分時租賃發展機遇、分時租賃定位、分時租賃價值、分時租賃現狀、分時租賃市場空間、EVCARD成立背景、EVCARD經營現狀、EVCARD資源協同、EVCARD生態系統等,最後以廣州EVCARD為例說明了目前EVCARD的應用現狀以及遇到的問題。

杭州聯華華商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張慧勤分享了母嬰品牌媌媌城的消費者洞察與模式創新,她將媌媌城定位為新家庭首選全渠道服務商,通過線上線下精準營銷,為中產階級提供全新的服務體驗,帶來會員模式、 營養專家、用戶畫像、社群聚類、數字門店五大價值提升。

中泰禾投資控股集團媒體總監黎馳在演講中介紹了數據驅動的 Z 世代新媒體, 他介紹 Z 世代是 1990 年代中葉至 2010 年前出生的人,即 95 後和 00 後, 他們受到互聯網、即時通訊、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科技產物影響很大, 又被稱為網絡世代、互聯網世代。Z 世代已超過千禧一代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群體。通過數字轉型技術與和分佈式的思維,可以真正做到媒體融合產業的發展,進而用數據從多方位催生新的媒體文化產業,引導和驅動 Z世代在萬維多向的空間和時間場景中創新發散,傳承中華文化,這是未來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浙江麥迪森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劍平介紹了基於數據挖掘的車聯網技術應用,他介紹了麥迪森提供的閒時共享完整解決方案,該方案包括智能設備、汽車金融以及分時保險,主要面向二線三線甚至偏遠地區的人群。其中智能設備可以使普通車變智能車,汽車金融可以解決內地、農村地區買車難、買車貴問題,分時保險是全國首創,保險示範區創新項目。

上汽集團享道出行大數據業務總監寧波介紹了享道出行大數據和 AI 的 0 至 1 實踐,寧總首先展示了享道一年的大數據及AI發展歷程,在算法業務能力方面介紹了享道大數據架構、自主研發的BI分析工具以及EDA/ETA 預測項目。在數據增長能力方面介紹了增長組人員分工、彙報結構、工作方法等。

九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黨組成員,中國西部研究與發展促進會理事長程路介紹了“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西部數字化轉型發展的新路徑。他指出中國經濟在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增長的調整中,許多企業承受了不少的壓力,但從數字經濟的角度看,有很多機遇。在西部就有很多亮點,例如騰訊在貴州建立大數據中心,貴州4G網絡已經完全覆蓋等。西部在數字經濟時代如何發展?第一,充分做大自己的市場,把握當下數字化時代;第二,充分發揮西部的文化優勢,發展數字文化產業;第三,抓住明年脫貧的機遇,與實體結合,進行產業脫貧;第四,中國還有5.6億非網民,大部分在西部,這是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第五,需要支持西部民營企業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