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的時代,有限的大腦,基於第一性原理才能最有效學習

當今這個社會,如何學習才是最有效的?

特別是一方面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另一方面我們的大腦又極其有限,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最有效的學習?

答案就是基於第一性原理的學習法則。

信息超載的社會

信息爆炸的時代,有限的大腦,基於第一性原理才能最有效學習

根據現代宇宙論,宇宙是由137億年前的一個能量奇點爆發為三種基本粒子而來的,然後由這些基本粒子1分2,2分4,4分16,16分256,這樣一直分化下去,一直分化了137億年,形成了我們當今的這個信息社會,一個信息量超載的社會,而且還在以指數級的速度在增長。

而我們的人類文明,是架構在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的基礎上的,如果出現一個我們沒法識別的信息,我們的生存立即面臨危險。

面對如此龐大的信息,而每一個信息,我們又得加以識別,怎麼辦?

於是科學孕育而生,所謂科學,就是分科之學,也就是把這個龐大的信息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後每個人分別處理一小塊,這就是我們分工社會的由來,其根本就是要應對這個龐大的信息量,而我們手裡的工具,只有有限的大腦。

02.有限的大腦

我們是在叢林中當猴子的時候進化我們的大腦的,這個進化過程,歷經200-300萬年,大腦的主體,基本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因此,大腦的成長環境,是當時的叢林,而叢林的信息量,是極其低下的,因此,大腦最舒服的環境是大自然,大腦默認狀態是拒絕高信息量的。

信息爆炸的時代,有限的大腦,基於第一性原理才能最有效學習

佔體重2%的大腦,只要一運作起來,就要用掉人體20%的能量,在資源匱乏的時代,大腦默認機制被設定為省能模式,也就是“能不用腦就不用腦”。

甚至我們日常生活的所有反應,在歷經幾百萬年的基因突變與自然選擇,被打包壓縮成一個個自動反應的模塊,我們把他叫本能反應,這種條件式的反應就是一種最省能的模式

所以大腦的默認機制,我們叫思維經濟原則,也就是大腦在默認情況下,是要儘量避免運作的,因為他是有限的,極其耗能的。

也正因為如此,大腦會自動過濾很多不相關的事情,忘記很多不想記的事情等等。

這就是我們有限的大腦

03.最小作用量法則

信息量是一個龐大的量級,而且還在指數級增長,我們的大腦又是如此的有限,但是這個世界依然運行有條不紊,因為一切都在大自然的掌管下,大自然管理這一切的一個核心法則,就是最小作用量法則。

這是整個世界的構建法則,萬物均遵循這一法則。

信息爆炸的時代,有限的大腦,基於第一性原理才能最有效學習

光在空氣中走直線,因為兩點的距離最近,所以最省能。

光從空氣進入水中會發生折射【如上圖】,走由A到O,再從O到B這條路線,而不直接走AB線路。

為什麼?因為走AOB更快更省能,光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比在水中快,所以光要在空氣中多走一會,在水中少走一會,結果加起來的時間就比AB快。

信息爆炸的時代,有限的大腦,基於第一性原理才能最有效學習

上圖中,有一人掉水裡了,施救者一定走路徑2,也就是先跑到C點,然後從C店跳進水裡,游過去,任何正常的人都會不自覺走這條路,在快的地方跑多一點,在慢的地方跑少一點,加起來路徑2的時間就會比路徑1快,這跟光折射的原理一模一樣。

表現看,我們似乎有得選擇,而實際上,我們沒有選擇,只有一條路徑,就是這條最小作用量的路徑,違背這條路徑 ,是要被淘汰的

,自然選擇最底層的規則性,我們也可以說是這個最小作用量

人類社會無處不在貫徹這條法則,我們的分工社會,就是這條法則的一個結果,只有每個人專注在一個細小分支上,效率才是最高的,才是最省能的。

我們人體所有功能的構建,也是圍繞這一法則進行,如果某個能力耗能過多,是首先要被淘汰的,比如我們的視覺,只看到光波400-700納米的波長,而且把這幾百個頻段打包壓縮成7種主要的顏色的模塊,以便我們在最短時間以最省能的方式建立對外界的識別,而我們視覺所看到的波長,僅佔宇宙光波的十萬分之一不到。

我們的聽覺,只能聽見20-20000HZ的振頻的聲音,同時也把這些不同振頻的聲音,壓縮打包成不同的轟鳴作響的聲音。

我們可以一直例舉下去,無一例外,都不違背這個最小作用量法則。大自然是如此的智慧,因為這一切,都被同一個規律給支配著。

好,基礎鋪墊完畢。

圍繞這個法則,面對這個信息超載的社會,我們怎麼做,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

04.強大的大腦

人類大腦歷經幾百萬年的進化,完成底層基礎構建,近5000萬年左右,開始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出我們的大腦新皮層,前額葉皮層,也就是我們也算法體系,人類開始有自我意識,開始能認識大自然,開始漸漸有了總結規律的能力,一旦我們把這個大腦的理性能力發揮出來,我們隨即站上食物鏈的頂端,開啟了人類文明,統治了這個地球,甚至還在試圖統治宇宙,這就是我們人類大腦的力量。

信息爆炸的時代,有限的大腦,基於第一性原理才能最有效學習

但是這個晚期發展出來的前額葉皮層,只有5000年的進化時間,而任何新物種的形成,需要上百萬年的時間,因此,這個邏輯運算的能力,缺乏大自然的先天打磨,因此它的調動,顯得難乎其難。

我們大腦默認情況下,首要調動的都是底層的潛意識,而不是上層的自主運算意識,即使我們有意識的把這個上層運算意識調動出來,他也顯得相當笨拙,因為這個上層運算的自主意識,是缺乏先天訓練的,他需要大量的後天訓練。

我們從小學中學大學,可以說,訓練的就是這上層運算意識,他需要後天近十幾年的訓練,而且這種訓練難度是極大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把大自然分得這麼細,然後每個人專攻一小塊,終其一生,能成為頂尖的人依舊寥寥無幾。

05.後天大腦訓練

我們的本能意識,也就是自動反應的模塊,在大自然中有200萬年以上的訓練,這種訓練,被打包壓縮成慣性模塊,快速自動反應,這種行為模式的自動化調動是最省能且高效的。

然而我們的前額葉皮層,也就是我們的算法體系,僅僅是近幾千年才進化出來,因此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基因突變的進化與選擇,同時也正是因為他沒有事先把這個體系打包成模塊,才使得它有機會成為我們分工社會的一個核心基礎前提,但是這個算法體系,卻是需要一個人花十幾年的時間來訓練的。

訓練的基本原則,依舊是這個最小作用量,在這個最小作用量的規定下,大腦的算法體系進行分化,針對一個領域的信息進行專業化訓練,這種訓練有些類似於本能意識的模塊化,也就是把一個極為細分的特定領域通過長期的訓練,內置到大腦神經網絡裡面去,調動機制類似底層的本能意識,快速省能調動,其核心關鍵是把這個細分領域分到極細,然後在學習裡,進行編碼,編碼成模塊,然後內置到大腦裡面,我這裡的表述不一定準確,但大體是這個意思。

所以關鍵是編碼的過程,這個過程與基因突變和自然選擇對應,本能意識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通過自然的選擇,符合原則的生存下來,不符合的被淘汰,通過這種形式進化出我們現在這個大千世界,這個過程是極為緩慢的。不同的是,人類生存形勢惡化得越來越快,我們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大自然去慢慢進化了大腦的算法體系了,於是所有大腦同時進化,分工進化,分別攻克不同細分領域,形成我們今天的分工合作體系。

而這個體系的基礎,就是我們大腦的前額葉皮層的算法體系

好,我們現在進入主題.

06.如何培養我們的孩子,才能適應未來的社會?

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人類生存形勢的進一步惡化,以及每分每秒都在指數級增長的信息量,我們的分工體系,將繼續細分下去,形成一個緻密的分工合作社會。今天展露頭角的人工智能,就是人類大腦算法體系的延伸,因此,要能較好的適應未來社會,或者說在未來保持較強的競爭力,那麼,就是基於大腦算法體系的打造。

基於這些特徵,以下簡單羅列一下建議

a.簡單有節奏的生活

信息爆炸的一個最主要的特徵就是現在這個社會,到處都是信息,走在大街上,各種各樣的信息狂轟亂炸,原本最寧靜的家,充斥著各種各樣現代化電子設備,複雜嘈雜的環境是不利於孩子大腦的成長的,孩子需要一個寧靜的環境,一個簡單的有節奏的生活。

當他在自由玩耍時,可以很專注的玩而不會隨時出現一些干擾,從而打斷他的專注,所以我們要為孩子做減法,孩子的成長,不需要太多現代化科技,這些東西,時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特別是電視,手機等電子設置

b.童話故事與繪本:想象力

信息爆炸的時代,有限的大腦,基於第一性原理才能最有效學習

孩子需要想象力,需要夢幻,孩子早期的大腦邏輯運算能力還沒成熟,但此時的孩子卻是充滿各種各樣好奇心與想象力的,因此非常有必要給孩子講童話故事與繪本,給孩子講故事時,他會自己在大腦裡面構建對應的故事場景,同時會對一些好奇的情節加以思索,這表現為追問,這是一個主動用腦的過程。

我們有些家長,喜歡讓孩子看一些所謂的教育視頻,或者是看視頻學英語等,這些都是被動接受,不是一個主動用腦的過程,所以孩子視頻看多了,反而會顯得呆滯.

不要給孩子設限,孩子需要夢幻,需要天馬行空,需要想象力,人類需要想象力,我們當今的宇宙,沒有任何確定性的東西,不斷有新信息量出現,一切都在不斷被顛覆著,所以我們不要給孩子設限

c.發現孩子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是一個十幾年的過程,如果沒有了興趣,那後面的東西就白談。

所謂的興趣,當然是孩子未來參與社會分工的那個細分領域,由於人類當今的信息量是恐怖的【只能用這個詞來描述】,因此就算是細分到最細,信息量依舊是龐大的,而我們的後天大腦算法體系的訓練,就是不同人針對這些不同特定領域,進化編碼訓練,形成自動化調動模塊。

舉個例子,對於一個數學家,這個世界對他來說,都是公式,你給他任何事情,他都立即能把他轉化成公式,他的大腦裡面都是事先編碼好的與世界事件應對的公式,這是用一生針對性訓練的成果,全人類,也僅有少數人能達到這種狀態。

不要過早給孩子定方向,孩子需要在生活裡面,去發現自己的真正特質所在,作為父母,可以仔細觀察,孩子在做什麼事情時,是最專注的,最陶醉的,是不斷重複的,我們只能發現及引導,而不能給孩子指定方向。

d.在慢中學習

信息爆炸的時代,有限的大腦,基於第一性原理才能最有效學習

學習不能急,急是學習第一大敵人,因為真正的學習,是大腦在編碼的過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編碼方式,有些人,可能把所有的數字都看成是圖像來存儲,有些人則不是,怎麼編,視個人不同特長而定,但一定需要一個編碼的過程,也就是信息如何存儲的問題,這個存儲過程如果是死背硬記,那通常是最無效的學習。

高效的學習通常關鍵在於編碼,把所有信息根據自己的喜好編製成模塊,存儲到對應的神經元中,這個編制的過程,也是神經網絡的不斷強化與訓練過程,因此這些過程都是快不得的,都是必須非常專注的。

比如,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大概30萬公里每秒,這是一個知識點,如何有效記住這個知識點,以及這個30萬公里每秒是什麼概念,是什麼量級?

此時我們就需要把這個知識進行編碼。

我自己想到一個方法就是,人正常走路速度是1.4米每秒,一個訓練有素的業餘跑者跑步速度大概是3米每秒,一個頂尖馬拉松運動員的速度大概是6米每妙,時速100公里汽車的速度大概是30米每秒,300米每秒大概是頂尖戰鬥機的速度,7.9公里每秒是第一宇宙速度,30公里每秒是地球公轉的速度,而光速是30萬公里每秒。

這就是我自己的編碼過程,於是光速的量級再清楚不過了,同時,一系列的其他現象通過這一個編碼,也非常形象的展示出來,非常容易存儲在大腦中,同時調動也是模塊化瞬間調動。

這就是一個簡單的,不太嚴謹的例子,學習就是把大量信息進行這種有效編碼的過程,同時,人腦是非常有限的,我們不可能什麼都進行編碼,相反,要極為專注在一個細分的領域,去深度發掘,如此,才有可能成就一顆強大的大腦。

最後強掉一點,學習不是一個追求信息量的過程,人類目前面臨的信息量,可以撐爆任何超級計算機,更別說人腦。

用王東嶽老師的話說:學習不在於追求知識量,而在於思想深刻。

這就是基於第一性原理的學習方法,供大家參考

因此,面對信息爆炸,有限的大腦,基於第一性原理才能最有效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