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核酸檢測範圍要擴大到全國?中疾控首席專家迴應

22日晚,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接受央視《新聞1+1》採訪時,解讀了目前疫情最新情況。

是否核酸檢測範圍要擴大到全國?中疾控首席專家回應

吳尊友表示,擴大檢測範圍對於發現早期病人而言非常有必要,但這僅是對來自高風險地區,或有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而言的,並非各地都需要這樣做。

此外他也表示,新冠病毒肺炎主要病發在下呼吸道,因此對於核酸檢測而言的比例並非百分之百,多數情況下一個人感染病毒後能夠被檢測出來的概率是50%-70%。因此臨床上才需要為了驗證病毒存在進行多次核酸檢測。

延伸閱讀:開展全民篩查核酸可不可行?張文宏回應

對於全民篩查核酸問題,近日,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回應。

他指出,首先,核酸檢測結果僅能代表當前沒有被感染,但不代表未來不會感染,同時,核酸檢測一定會存在假陰性的風險,就技術本身而言,單次檢測會存在30%的假陰性率,而檢測兩次這一數值會降至10%。但是,要把所有的感染者都給篩出來,是不可能的。更為重要的是,所有的篩查,無論是抗體或者核酸,都是在病毒大流行的時候進行的。也就是說,在發病率比較高的時候,這種篩查才是有價值的。在全國大部分地方沒有出現病例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全民篩查。

“什麼人應該接受核酸檢測、如何檢測,應該由專家做出判斷。病毒學、傳染病學、檢驗醫學、醫學管理等相關專家一起討論,這個事情值不值得做,是不是合理。”張文宏舉例說,“假設在人口近1500萬的武漢市開展全民的核酸檢測,當地檢測能力最高一天2萬例,這樣需要開展超過700天時間。這種方式效率不高,沒有切實意義和可操作性。”

來源:綜合 北京日報客戶端 澎湃新聞

編輯:tf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