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在火焰山下結拜的兄弟為什麼要反叛大唐,後來怎樣呢?

公元627年,唐玄奘穿過茫茫沙漠,費盡艱辛、九死一生。當快要冬天來臨的時候,他經過高昌國,受到國王麴文泰隆重接待。

唐三藏在火焰山下結拜的兄弟為什麼要反叛大唐,後來怎樣呢?


唐三藏在火焰山下結拜的兄弟為什麼要反叛大唐,後來怎樣呢?

高昌位於吐魯番盆地,在火焰山的腳下。麴氏家族已經統治100多年。高昌把佛教尊為國教。麴文泰得知玄奘到來,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高興,如獲至寶。在《三藏法師傳》中如此描述麴文泰當時的心情:“自從得知法師大名,手舞足蹈,就請留在高昌。我國僧徒雖少也有好幾千,都可以手持經卷侍奉左右。法師留在高昌,舉國之人都可以聽從教誨。”對於一個僧人來說,這是至高無上的待遇,幾乎不可能拒絕。但玄奘表示自己不會改變西行求法的決心。麴文泰再三挽留,見留不住,只能退而求其次,與玄奘一起到佛祖面前去禮佛結拜為兄弟。

玄奘離開高昌之前,麴文泰為他準備了大量財物和僕從,並寫了24封書信給玄奘西行路途中要經過的24個國家的國王,以便使玄奘能夠順利地通過西域各國。

公元643年夏天,結束了留學生涯的玄奘法師攜帶真經,經過帕米爾高原來到西域的喀什一帶。他沒有走水路,走陸路的原因是為了履行一個約定。他和高昌王灑淚而別時曾經約定玄奘從印度東歸首先回高昌講經三年然後再回大唐。然而他在路上碰見高昌商人給他意外的消息。高昌國王已死,高昌國如今已經是大唐的西州。他帶著憂傷向東返回長安,寫下取經歷程,即《大唐西域記》。

唐三藏在火焰山下結拜的兄弟為什麼要反叛大唐,後來怎樣呢?

高昌國因何滅亡了呢?原來唐太宗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西突厥欲谷設陰謀推翻唐朝冊封的咥利失可汗,自稱乙毗咄陸可汗,威逼、誘使高昌王麴文泰叛唐投靠西突厥,拒絕朝貢,阻斷西域與大唐交通,攻伐四鄰,西域諸國紛紛要求朝廷出面干預。唐太宗多次遣使高昌勸諭、訓誡,但麴文泰拒不悔改。為平定西域,鞏固西北邊疆,打通麴文泰與西突厥聯盟控制的絲綢之路要隘。唐太宗決定出師高昌,收復西域。以大氣磅礴之膽略派遣侯君集、何力、薛萬均、姜行本等將領,進軍西域,平叛反亂。公園640年,大唐的騎兵越過沙漠突然抵達高昌邊境,突厥人只是稍稍抵抗了一下就逃之夭夭。史書記載麴文泰沒有想到大漠已不再是屏障,崛起的大唐已非往日而語,如暴風一般來到面前,勢不可擋。麴文泰驚恐而死於宮中。

唐三藏在火焰山下結拜的兄弟為什麼要反叛大唐,後來怎樣呢?

平定高昌後,唐太宗又以高瞻遠矚之眼光,把中原的行政管理體制推行到西域。改高昌國為西州,建立安西都護府,派兵屯墾駐守,在高昌、伊吾、浮圖等地實行郡縣制,為西域的長治久安和長足發展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