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布衣的劉邦為什麼能一步步建立大漢王朝(二)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高祖之才

1.用人。看一個領導者的能力,要看他的對手和手下。只要把高祖手下的人擺出來,就讓所有人服氣。

張良:後世稱為“謀聖”,這個稱號代表了一切;

韓信:後世稱為“兵仙”,和“兵聖”孫武並列;

蕭何:管理後勤方面,後世沒人敢說超過他吧;

陳平:謀略不輸張良,只是略略陰了一點;

一介布衣的劉邦為什麼能一步步建立大漢王朝(二)

其餘的樊噲、曹參、酈食其、黥布、彭越…都是歷史上威名赫赫的謀士、名臣、武將。而他們都在高祖手下做事,你就能直觀感受到能罩住這個團隊的人該有多猛。特別是韓信和陳平,這種天才型選手,都先在項羽手下搞過好長一段時間,但項羽實在不會用人,格局又小,還捨不得賞人,兩個人就都投奔了劉邦。後世的任何帝王將相,面對劉邦這種規格的團隊,怕是沒人敢說有多少勝算吧。

一介布衣的劉邦為什麼能一步步建立大漢王朝(二)

3.納諫。高祖很明顯的優勢還在於,從諫如流。上面說到,酈食其去投奔他,被他認為儒生罵了兩句,但是一聽酈食其講話有道理,立馬道歉接受。這方面最經典的還有周昌,周昌也是從沛縣起兵就跟著乾的老同志,性格很強硬:

周昌曾經在劉邦休息的時候去奏事,劉邦當時正抱著戚夫人,周昌看到後往回走,劉邦生氣了,“逐得”周昌,還騎在他脖子上問“我是怎樣的皇帝”,周昌說“夏桀、商紂之類的亡國之君”,上笑而釋之,但是“尤憚周昌”(特別害怕周昌)。

一介布衣的劉邦為什麼能一步步建立大漢王朝(二)

4.反應。劉邦最有名的兩個臨場反應,第一個是兩軍陣前,劉邦數落項羽,項羽射中劉邦胸口,劉邦重傷,但是為了穩定軍心,立馬用手摸著腳喊道“虜中吾指(腳趾)”。第二個是《淮陰侯列傳》記載

當時,韓信的軍隊平定了齊國,已經把黃河之北徹底佔領,而劉邦還在洛陽東邊的滎陽和項羽苦苦糾纏,韓信打下齊國,居然在這種時候向劉邦邀功請賞,讓劉邦封自己為齊國“假王”。韓信此舉,明顯很不合時宜。韓信的使者到來,劉邦暴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但是張良和陳平提醒了劉邦一下,劉邦也感悟到了,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前後罵的這兩句接在一起真是渾然天成,這種反應能力,實在罕見。

一介布衣的劉邦為什麼能一步步建立大漢王朝(二)

略微詭辯一下,劉邦在逃跑途中,因為車重跑不快,兩次把一兒一女踢下車,一種詭辯的觀點認為,劉邦在瞬間作了權衡,若是自己逃出生天,以楚漢半斤八兩的實力,子女是不會遇害的,肯定只會被項羽好吃好喝的供著當人質。但是若是自己也被俘虜了,全家人就真一起見閻王了,所以只有保住了自己才有可能保住全家,這種邏輯好像也是無懈可擊的。

一介布衣的劉邦為什麼能一步步建立大漢王朝(二)

5.帝王之才。上面的四點,出了用人之外,本質上都覺得沒太大意義,只是想更詳細的介紹一下劉邦吧,劉邦真正的能力是那種千百年來聊聊幾人具備的帝王之才。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陳述這種才能,就像你讓我說湖南人多厲害,只能從他的《毛選》中窺探一二;就像要陳述朱元璋多厲害,也是無從談起;劉秀、李世民都一樣。軍事能力,單單韓信就遠勝他們;謀略能力,我相信古往今來太多的戰略大師一點不遜色;敢冒險嗎,那些歷史上數不勝數的起義者、造反者哪個不敢?問題是怎麼就只有他們幾個能成。我們或許只能從離我們最近的湖南人身上管中窺豹,在新國家的建立之中,湖南人的權力不是天生的,我黨當初地位比他高的很多,但是真的只有湖南人能指明該怎麼走,只有湖南人從來不抱著那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期待蘇聯和國際共產主義,早早地看到了鬥爭的本質在於人民和武裝,所以早早的上了山。一次次危急存亡的時刻,也只有湖南人能力挽狂瀾,把大家拉回勝利的軌道。

一介布衣的劉邦為什麼能一步步建立大漢王朝(二)

這些才是他們真正的才能,無與倫比的洞察能力加上無以倫比的組織能力,韓信當然為漢朝立下赫赫戰功,可問題是,韓信只能在劉邦麾下才能有這樣的機會和空間,而劉邦,即使沒有韓信,也會有更多傑出的戰將被他發掘,這些人或者軍事能力比不過韓信,但是一樣能幫劉邦定鼎天下,中間多一些挫折罷了。其他謀臣武將亦然,這些才是高祖真正的能力,當我們看遍那個時代各種梟雄,會無比清晰的得出這樣的結論:高祖乃天選之子!

那個時代六國的後裔基本不值一提,只有齊國田氏的後代有點戰鬥力,但是卻也遠遠不夠,梟雄中,連項羽和劉邦的差距都是天大地大,其他人更是如同弱雞。韓信、張良之輩雖然很吊,但是從沒有那種自己拉軍隊立山頭,把控全局的心理準備,而且散淡如張良、高傲和敏感如韓信、明哲保身如蕭何、陰謀無敵如陳平又怎麼打造出一個兼容各種人才的團隊,這種天擇之子,從各方面說都只有劉邦,也許這是他最大的才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