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系圖說歷史:2000年日本簡史,2600年“萬古一系”日本天皇世系

日本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26億。日本自古就和我國交往頻繁,特別是唐朝時期,日本政府指派大批遣唐使到我國學習,中國文化對日本影響很深。

世系圖說歷史:2000年日本簡史,2600年“萬古一系”日本天皇世系

日本和服裝


大和國與日本早期文明

公元前475年,我國進入七雄爭霸的戰國時期,部分農民為了躲避戰亂,開始東渡到日本列島定居。日本稱之為“渡來人” 的大陸移民,給處於原始社會的日本帶來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和冶鐵技術,使日本社會逐漸進入文明的“彌生時代”。

世系圖說歷史:2000年日本簡史,2600年“萬古一系”日本天皇世系

日本高校歷史講座截圖


在彌生時代,日本列島誕生眾多奴隸制國家。2世紀初,北九州地區的邪馬臺國逐漸強大起來,並與三國時期的魏國有密切往來。據《三國志·魏書·東夷傳》記載,邪馬臺國比較大,有30多個屬國,有位名為“卑彌呼”的女王曾統治過這個國家。女王擅長用鬼神之事來迷惑百姓,她終生未婚,她的弟弟輔佐朝政。238年,女王派遣使者難升米朝見魏帝曹睿。魏帝賜予刻有“親魏倭王”的紫綬金印一枚、銅鏡百枚。後來,邪馬臺與鄰國狗奴國發生衝突,女王向魏國求援,魏國派使臣痛斥了狗奴國國王。

3世紀末,以大和(奈良)為中心的大和國崛起。大和國流行前方後圓的巨大墳墓,這一時期又被稱為“古墳時代”。大和國能征善戰,逐漸取代了邪馬臺國的宗主地位。到四世紀末,大和逐漸統一了日本列島南部地區。剛統一的大和就以大國自居,趁朝鮮半島混戰之際,打著援助百濟的旗號,出兵佔領了朝鮮半島南部的任那地區。6世紀中葉,在朝鮮人民的反抗下,大和被迫退出朝鮮半島。

世系圖說歷史:2000年日本簡史,2600年“萬古一系”日本天皇世系

5世紀時期的大和國


在大和內部,王室不斷侵佔貴族的領地,引起貴族的激烈反抗,使得統治階層內部矛盾加劇。592年推古女王即位後,任用聖德太子為攝政王,試圖建立以國王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來解決社會危機,並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是,這次改革並沒有解決危機。

608年,日本向隋朝遞交的國書中稱“東天皇敬白西皇帝”,是日本歷史上首次出現“天皇”一詞。

646年,以中大兄皇子(後來的天智天皇)為首的皇室成員,聯合留唐歸來的學生推出新的改革措施,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是實施《班田收授法》,沒收奴隸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者少地的人民耕種;但允許官員和貴族擁有一定的私田,不用上繳賦稅,這為日本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673年,天武天皇繼位。他效仿唐朝的體制,置六部百官,建立以天皇為絕對權威的官僚體制。天武天皇還重視法治建設,681年,他命人修訂法律條文;次年,新的法律條文《飛鳥淨御原令》編制完成。這個時期,“大和國”的名字改為“日本國”。

幕府時期的日本

上文提到的“班田收授法”,為日本消滅了奴隸主莊園制,加強了中央集權,給農民也帶來巨大利益。但允許官員、貴族擁有一定數量的私田,這讓他們鑽了政策的漏洞,他們一方面圈佔土地,另一方面以收取佣金的方式,鼓勵農民把土地掛靠在自己名下。這些官員和貴族慢慢成了擁有大量農田的莊園主,少地或者無地的農民淪為莊園主看家護院的武士。

為在不斷的爭鬥中獲勝,這些武士聯合起來結成團體,團體越來越大,最終形成了關東地區的源氏和畿內地區的平氏兩大武士集團。這些大的武士集團,在全國設置分支機構,在莊園內擁有完全自主的治理權,儼然成了國中之國。這些還不能滿足集團首領的胃口,最終他們架空了天皇,成為治理國家的無冕之王。

世系圖說歷史:2000年日本簡史,2600年“萬古一系”日本天皇世系

日本武士形象


1185年,源氏集團的首領源賴朝,迫使天皇承認他在莊園內擁有治理權,日本由此進入鎌倉幕府時期。鎌倉幕府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統治機構,形成了與朝廷並立的雙重政權結構,朝廷的權力受到嚴重削弱。儘管鎌倉幕府擁有壓倒性的軍事力量,但其統治的合法性仍需藉助天皇的精神權威來保障。1333年,鎌倉幕府的將軍足利高氏反叛,鎌倉幕府滅亡,以足利高氏為首的室町幕府興起。

鎌倉幕府滅亡後,足利高氏因倒幕有功,被後醍醐天皇賜名嘉獎,改為足利尊氏。1335年,足利尊氏要求得到“徵夷大將軍”的稱號,遭到後醍醐天皇的拒絕,於是足利尊氏率軍進入京都,廢黜後醍醐天皇,另立光明天皇即位。被廢黜的後醍醐天皇逃出京都,在京都南部的吉野山另立門戶,從而形成南北朝對峙局面。1338年,足利尊氏從光明天皇那裡得到“徵夷大將軍”的封號,建立起室町幕府。1392年,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呼籲南北朝統一,得到南朝的積極響應,南朝後龜山天皇把象徵天皇權威的神器交於北朝的後小松天皇,結束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南北對峙。

世系圖說歷史:2000年日本簡史,2600年“萬古一系”日本天皇世系

象徵天皇權威的三件神器


1467年,室町幕府內部因繼承人問題爆發激烈的武裝衝突,嚴重削弱了幕府的實力,幕府淪為只控制京都周邊的地區性政權。各個地方的“守護大名”變成擁兵自重、雄霸一方的諸侯,從此,日本進入了諸侯爭霸的戰國時代。

1560年,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首領織田信長與三河國(今愛知縣東部)首領德川家康結盟,來反對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榮。1568年,織田信長奉天皇之命率兵進入京都,廢黜了足利義榮,自己掌握了實權。1582年,織田信長被家臣明智光秀謀殺,織田信長的部將豐臣秀吉殺死明智光秀,他成為日本的實際統治者。自不量力的豐臣秀吉掌權後,企圖以朝鮮為跳板,吞併明朝,結果被明、朝聯軍擊敗,鬱鬱而終。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勢力最大,隨即成立德川幕府。因其幕府設在江戶,所以又稱江戶幕府。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

進入19世紀後,西方列強頻繁踐踏日本的主權,德川幕府無力保護日本,加上幕府內部的腐化墮落,引起諸藩的不滿。

1867年,明治天皇繼位,他拉攏西南諸藩結成倒幕力量,接著頒佈“王政復古大號令”,宣佈廢除幕府,一切權力重歸天皇。倒幕派組成的新政府,在1868年3月頒佈《五條誓文》的施政綱領,拉開了明治維新的帷幕。明治維新對社會管理放鬆,使人民獲得了自由,但並沒解決日本社會的深層矛盾。日本急需找到一個解決矛盾的突破口,結果軟弱的清政府給日本很大的啟發。

世系圖說歷史:2000年日本簡史,2600年“萬古一系”日本天皇世系

明治天皇畫像


1874年5月,日本政府藉口三年前琉球船民在中國臺灣被殺事件,派兵在臺灣登陸,結果遭到中國軍民的痛擊。日本被迫求和,大久保利通親自來華談判,他利用清政府的軟弱,以“撫卹”的名義得到50萬兩白銀的賠償金。日本像是找到了靈丹妙藥一樣,對戰爭的渴望一發不可收拾。

1885年,日本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在《時事新報》上發表《脫亞論》一文,提出“我國不可猶疑,與其坐等鄰邦之進步而與之共同復興東亞,不如脫離其行伍,而與西洋各文明國家共進退。對待支那、朝鮮之辦法,不必因其為鄰邦而稍有顧慮,只能按西洋人對待此類國家之辦法對待之”。

為了對中國發動戰爭,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日本就積極擴軍備戰,從國外購買海軍艦艇,擴充海軍編制。90年代初,日本農業連續兩年歉收,社會矛盾激化,日本決定發動戰爭來轉移危機,中日“甲午戰爭”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爆發了。

福澤諭吉在1894年1月26日的《時事新報》上撰文勸說政府:“以吾人之見,如政府一變其方向而大力推進東洋政略,以使國內的人心外轉,或許是眼下適當的方案。”

1895年1月,日軍進攻山東半島的威海衛,將清朝的北洋艦隊全殲在海港內。3月,日軍在遼東不斷加強攻勢,清朝軍隊連連敗北,日軍逼近山海關,清朝政府決定求和。甲午戰爭後,中日簽訂極為不平等的《馬關條約》,割臺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白銀2億兩。戰爭的巨大紅利,促使日本軍國主義盛行,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後面的歷史,大家都很清楚,在這裡就省略了)

世系圖說歷史:2000年日本簡史,2600年“萬古一系”日本天皇世系

中日甲午戰爭

附:日本天皇世系

世系圖說歷史:2000年日本簡史,2600年“萬古一系”日本天皇世系


參考文獻:

《日本史》

《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