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工業:“三個第一”的背後

記者 楊露露

天空湛藍,走進五河縣城南工業園區,縣域產業競相發展,生機勃勃。

前不久,五河縣工業經濟運行“成績單”出爐:1-9月份,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4.2%,工業增加值增長3.96%,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23.97%。工業投資同比增長56.5%,技改投資同比增長64.7%,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家、佔全市新增入規38.7%,三項指標均居全市第一。

初冬時節,記者行走在皖北水鄉,驚歎於“虹城”之美的同時,也心生一問:工業增速大幅回升,多個指標呈現兩位數高速增長,五河為什麼可以做到?

五河,為什麼能行?

10月22日上午,安徽華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內,一臺集裝箱貨櫃車正在緊張裝車,這批26噸的玻璃纖維布將從南京港出發,漂洋過海運至大洋彼岸。

很難想象,眼前這家成熟的外向型企業竟然是五河縣10月份才入規的新成員。正在指揮裝車的安徽華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朱懷住滿臉自豪:“在園區的支持下,我們僅用了6個多月的時間,就實現了從投產到‘入規’的跨越,現在二期項目也在加快推進中,相信未來可期!”

華超新材料的跑步“入規”折射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五河縣工業經濟發展走過的不尋常軌跡。

今年以來,五河縣積極應對新冠疫情影響,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以及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通過實施“工業攻堅年”系列舉措、開展“四送一服”雙千工程活動,出臺扶持政策,狠抓招商引資、推動項目建設、做實幫辦服務,工業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

工業投資增長體現出工業經濟發展的強勁內生動力,對拉動經濟增長作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今年以來,五河縣大力實施項目建設攻堅行動,落實“四督四保”制度,1-9月份,入庫工業項目24個,總投資62.07億元,累計完成工業投資45.82億元,同比增長56.5%,增速全市第一。

“工業用電量是工業經濟運行的晴雨表,投資、技改和入規等主要經濟指標反映出工業發展的質量。”採訪中,五河縣副縣長張允武表示,這幾年,面對工業經濟結構不優、發展質量不高的短板,五河縣推深做實工業“攻堅年”活動,通過加強項目建設擴大有效投資,鼓勵技術創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強化幫辦服務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實現了這來之不易的“三個第一”。

五河,怎麼是你?

可牛了!

今年8月,蒙牛、可口可樂宣佈成立合資公司,在蚌埠市五河縣投資21億元建設高端成品低溫奶項目,發力低溫奶市場。

兩大巨頭同時相中一個皖北縣城,引來業界驚呼:五河怎麼是你?

“看似不可思議,其實並不是偶然。”五河縣招商與園區發展中心副主任桑瑩瑩認為,奶業是五河的優勢產業,引領著國內規模養殖的發展方向。這次強強聯合讓優勢資源完成了加工增值,變成了產業優勢、發展優勢。

從產業鏈入手,五河圍繞紡織服裝、綠色食品、機械電子三大主導產業,在產業互補的契合度上下功夫,主動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積極對接投入強度大、帶動作用強的大項目落地,從而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1-9月份,總投資超百億元的江蘇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產業發展戰略性合作框架協議,蒙牛集團、可口可樂高端成品低溫奶等24個工業項目順利簽約;新希望六合年出欄200萬頭豬產業一體化項目、五河眾興菌業科技有限公司年產40000噸雙孢菇工廠化生產項目、華芳五河紡織有限公司“第三生產車間生產線智能化技術改造”等32個工業項目進展順利;安徽美迪亞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年產各類紡織面料2億米家紡用品75萬套項目”等22個項目已經建成並投入生產。

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一號工程、一把手工程來抓,五河縣大力實行工業強縣和產業興縣的戰略,實現了招商引資量的突破和質的飛躍。今年以來,全縣簽約項目24個,協議總投資174.22億元。截至8月底,完成省外億元以上項目到位資金88.65億元,超額完成招商引資序時工作進度。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大,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不利局面,五河縣紮實做好經濟運行、企業培育,確保工業經濟發展穩中向好。通過雲平臺聯網直報系統加強對規上工業企業經濟運行監測力度,及時瞭解企業生產運行情況,發現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效化解影響企業生產存在的困難。

五河,做了什麼?

“有政府來接,我們放心了。”在五河縣華芳紡織有限公司門口,順利返崗的河南籍務工人員張翠菊如釋重負。

2月24日,一輛載運返崗農民工的大巴車緩緩地停靠在五河縣華芳紡織有限公司門口,來自河南永城的14名務工人員興高采烈地走下大巴車。

“早想著回來上班了。” 張翠菊說出了大家的心裡話。

位於城南工業園區的五河縣華芳紡織有限公司是五河縣紡織業的龍頭企業。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後的這次復工復產讓公司辦公室主任陶順和犯了難:“要復工最要緊的就是用工,不少工人不在本地,遇上疫情,用工可真的是難上加難!”

用工告急,華芳發出“求助信”。

五河縣招商與園區發展中心網格員迅速跟進。縣裡決定馬上派出免費返崗專車,讓外來務工人員實現“出家門直接進廠門”,有序組織務工人員跨區返崗,有效緩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紡織業是五河縣產業發展的另一個主戰場,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企業用工問題事關產業發展。五河縣創新開展“兩單兩送兩激勵”工作法,建立企業用工需求清單、勞動人口就業需求清單,開展企業用工需求調查,利用政府網站、五河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推送就業崗位5067個,開展“送崗到人、送人到崗”幫辦服務。

盤活資源,還要在體制機制上有突破。五河縣出臺《五河縣返鄉人員“就業直通車”暨五河縣服務重點工業企業“千人用工”有關獎補政策》,激勵勞動群體就業,激勵招工主體招工。根據求職者需求,成立4個工作組,分片包保聯繫14個鄉鎮,實現了“點對點”對接,共對接勞動者4756人,達成就業意向的2243人,實際為50餘家工業企業簽訂勞動合同1201人。

企業發展的堵點,就是黨委和政府精準施策的“靶點”。

採訪中,桑瑩瑩告訴記者,去年以來,該縣積極探索開發區管理運轉新模式,將經濟開發區、城南管委會、縣招商和對外合作中心三個機構合署辦公,成立“五河縣招商和園區發展中心”,並推進運轉機制、用人機制和考評機制改革,實行網格化幫辦服務,有效克服招商與項目幫辦存在的“兩張皮”問題,實現了招商與入園企業發展兩促進。

“以優質的服務和寬鬆的環境吸引企業投資興業。”採訪中,張允武表示,我們貫徹落實“三個一切”服務理念,實行縣領導幹部聯繫重點招商項目責任制度,通過政策扶持和精準服務,破解影響企業創新發展的難題和束縛企業發展的政策瓶頸,傾力打造“政策窪地、服務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