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重磅!北大招生組:僅保留42所雙一流大學做自招

2019年12月中旬,北京大學江西招生組一行四人到江西樟樹中學開展2020年北大高考招生宣傳活動。北京大學江西招生組贛西北負責人、北京大學信息科技學院副院長蔡一茂教授帶領北京大學專家組與樟樹中學2020屆部分同學及教師、家長代表舉行了座談會。

最新重磅!北大招生組:僅保留42所雙一流大學做自招


蔡一茂教授就2020年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改革做了相關介紹與預測,並詳細地回答了在座的部分同學提出的問題。他指出:雖然教育部目前還沒有正式發文,但2020年的高校自招肯定會有較大的變化,如北大的“博雅計劃”與清華的“領軍計劃”將有較大的調整,會採用新的自招體系;自招考試與遴選的時間將推後到高考成績出來以後再進行;高考分數將是高校自招選拔學生時的重要參考依據,自招給予的優惠標準將會結合考生的高考分數來確定;43所(應為42所)“雙一流”大學將擁有2020年高校自招資格,每位參加自主招生考試的考生只能在這43所大學裡選報一所大學。蔡教授提供的信息非常有價值,為準備參加自招考試的同學們撥開了迷霧,指明瞭方向。

另外從另外渠道獲得消息稱2020年高校自主招生選拔錄取會發生重大變化,該變化預計今年年初正式發佈。下面從全新自主招生體系實施的背景、改革實施方法和對中學的影響等三個方面,對該方案進行分析研討,拋磚引玉,供各位老師、家長交流討論。

一、實施背景

1、教育改革須服從國家戰略

正所謂科技立國,人才為本。要想真正提高我國的綜合實力,除了要做好基礎教育以外,更要做好高等教育,培養尖端人才。我國政府希望通過自主招生改革,鼓勵優秀生源學習基礎科學(數理化生)和服務國家六大戰略領域(芯片、軟件、網絡安全、先進製造、材料、能源)的專業。同時,大力支持 36 所雙一流 A 類高校的發展。簡而言之,就是讓“最優秀的學生”,去“最優秀的學校”,學習“最有用的專業”。

2、高等教育改革前移的必然趨勢

在很多人心中,大學生活是輕鬆的,愉快的,甚至是墮落的。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對全國的高等教育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措施包括加強學風建設、取消清考制度、加強畢業論文管理、嚴打作弊抄襲、要求教授上課等等。高等教育的發展情況,事關國家人才培養、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作為高等教育的源頭和起點,高考和自主招生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建立更好的高校招生錄取制度,才能保證高校生源質量,促進高等教育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本次自招改革是必然的。

3、螺旋上升的高校招生錄取制度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高考又是中國最重要的考試。在高考制度改革的過程中,中國沒有先例可循。因此,高校招生錄取制度的改革是不斷變化、不斷完善的。2019 年以前的自主招生,實際上是 2003 年起教育改革的產物,目的是減輕中學生學習壓力,發展素質教育,至今已經過了 16 年。這 16 年來,自主招生政策經歷了巨大的變化。

到 2018 年,中國的自主招生已經到了非要整治不可的地步。各類科技創新、作文大賽、專利論文大行其道,自招錄取黑幕重重,自主招生也成了很多中學和學生眼中的“唐僧肉”。2019 年至今,自主招生審核趨於嚴格,其他旁門左道的競賽基本都不再被自招所認可,學科競賽幾乎已經成為唯一的途徑。此次改革,彰顯了教育主管部門整治自招亂象,維護招生考試公平的決心。

另一方面,高考本身的改革也在改變著自招。從文綜理綜模式轉為“3+3”模式,曾被認為是高考改革最重要的決策之一。然而,在“3+3”模式執行的過程中,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很多學校和學生追求所謂的簡單學科和社會熱點,忽視理化生,特別是物理的學習。雖然看起來彰顯了學生個性,但實際上不利於學生的培養和國家科技的發展。目前,很多地市採取了“3+1+2”的高考模式,也有一些地市乾脆無限期拖延高考改革的節奏。此次自主招生改革,也是高考改革的迴歸和修正。

二、實施方法

1、高校確定招生計劃

36 所雙一流 A 類高校,具有“強基計劃”和“高培計劃”的招生錄取資格,且沒有招生人數上限。原則上所有專業均可開放“強基計劃”和“高培計劃”。鼓勵服務國家六大戰略領域(芯片、軟件、網絡安全、先進製造、材料和能源)、各校優勢學科、基礎科學領域、文史哲和數據軟件統計相關專業入選“強基計劃”和“高培計劃”。高校的招生計劃確定到每個省份。

簡要分析:預計 2020 年參與“強基計劃”和“高培計劃”的高校共有 36 所,經統計,除東北大學、西北農林大學和湖南大學外,其他 985 高校均已入選。從2019 年自主招生的 90 所高校,縮減到 2020 年的 36 所高校,教育部鼓勵頂尖高校發展的意圖非常明顯。不同高校之前差距更大,強者恆強。這也意味著,“自主招生”絕對不是清華北大的事,如果你想考入 985 高校,“強基計劃”和“高培計劃”幾乎是必須的。另外當前中國社會功利主義思想很重,很多學生希望進入金融等熱門行業,國家希望通過新自招來鼓勵更多的優秀生源進入相對冷門,但對國家發展意義重大的專業,如基礎科學和微電子、航空航天領域。

2、高考

學生正常參加高考,此處不再贅述。6 月 25 日左右高考出分。

3、報名

報名時間是在高考出分以後(6 月 25 日後)。因為各個省份高考試卷不同、分數不同,因此“強基計劃”和“高培計劃”的名額也分省而定。

招生人數:按照各省招生計劃的 2-3 倍確定。學科競賽金牌 500 人、銀牌 800人不佔名額。

報名條件:五大學科競賽獲獎(目前獎項要求未知),且高考達到一定分數。

簡要分析:首先,學科競賽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學科競賽獲獎也成為了報名“強基計劃”和“高培計劃”的必要條件。各高校招生計劃分派到省一級,按照 2-3 倍確定報名通過人數,說明新自招的報名條件將會有所放寬。

4、參加高校組織的筆試和麵試

6 月 26 日-7 月 4 日,學生參加各高校組織的筆試和麵試。按照經驗,頂尖高校將會組織超過高考層次的筆試。排名靠後的高校可能沒有筆試。鼓勵高校進行體育考核。

簡要分析:除參加高考外,想要進入雙一流 A 類高校的學生還要參加高校組織的筆試和麵試,難度很大。這就要求學生除了能夠在某一科競賽中獲得優異成績以外,還要擁有紮實的數理功底,具備較好的口語表達能力。這對學生髮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錄取與培養

高考成績+高校測試成績,即為學生的總成績,其中高考成績的權重不低於80%。新自招的錄取學生單獨成班,有自己單獨的培養方案,在保研/考研、升學、轉專業上有自己的規定。

簡要分析:根據新自招改革的計劃,高考成績在錄取標準中不低於 80%。這意味著,高考成績依然在高效招生錄取中佔有重要地位。新自招的學生單獨成班,單獨培養,也體現出國家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對中學和學生的影響

1、學科競賽在錄取中具有決定性作用

從前文可以看到,學科競賽獲獎是參加新自招的必要條件。2020 年將會有36 所高校實施新自招。對於學生和學校而言,如果想考入 985 高校,就必須學習競賽。不學競賽,就很難考 985,就很難擁有 985 的學生。

雖然目前學科競賽的獲獎要求還未公佈,但我們可以推算一下。2019 年全國獲得數理化生四大學科競賽省一等獎的人數分別是:數學 1736 人,物理 1785人,化學 1505 人,生物 1453 人,共計 6479 人。如果招生門檻是省一等獎的話,除以 36 個高校,每個高校只能分的 200 人。不要忘了,報名通過人數是實際錄取人數的 3 倍,如此算來,每個高校的招生人數約為 60 人,根本不能達到“單獨開班”,“單獨設置培養方案”的要求。所以,2020 年新自招的報名門檻一定低於省一等獎。

另外,我們可以發現,學科競賽金牌、銀牌獲獎學生(共 1300 人)將不會佔據本省名額。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這些名額的分配至關重要。如果不重視競賽,某些學校,乃至某些省份,將會被競爭者拉開差距。

2、優生培養和自主招生筆試面試日益重要

根據改革計劃,新自招的初審通過人數是計劃人數的 3 倍。因此,筆試面試的通過率將只有 30%。筆試面試的訓練至關重要。同時,新自招筆試面試考察範圍廣,考試難度大,命題靈活,單憑一個學校或一個學生準備是不可能的,勢必要依靠社會力量的幫助。

3、學業規劃和生涯規劃具有重要意義

生涯規劃和職業發展規劃在高中學習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學生需要在剛上高中的時候,瞭解各個專業的就業前景,據此選擇合適的學科競賽。高三時,還需要根據生涯規劃,選擇合適的學校和專業。和傳統的志願填報相比,現在的新自招更復雜、更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