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街,繁華如昨

芙蓉街,繁華如昨

芙蓉街,繁華如昨

“東芙蓉,西奎文,曲水亭街後宰門。東更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廟。”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童謠,印記著城市的獨特標籤,而這首童謠中的“芙蓉”,指的就是濟南的芙蓉街。

芙蓉街因芙蓉泉而得名。在老街的中段路西,芙蓉泉藏身於民宅,泉水穿青石板而過,為整條街平添了一抹靈動。據史料記載,四五百年前,芙蓉街中間有一條河溪,叫作“梯云溪”。康熙初年,芙蓉街東側建起了民房和店鋪,自此街上商賈聚集、遊人如織,遂將街中的梯云溪改為青石板路面下的暗溝,芙蓉街這才成了一條真正的街。

芙蓉街,繁華如昨

○國慶期間裝點一新的芙蓉街。圖/何延海


“常聽老人們講,早年這街上泉眼多,水也清涼,溼漉漉的青石板沒多會兒就浸透布鞋的鞋底兒。”在芙蓉街5號院裡,女主人董麗麗回憶著門前這條老街。自嫁入這座祖傳六代的四合院,她一住就是38年。現在,董麗麗成了一名守望者,義務為街上的老商戶整理史料、記錄往事,“有泉子,有家人,有回憶,就在這裡住一輩子。”暢想人們住在這兒有多愜意?清代詩人董芸就曾寫下《芙蓉泉寓居》,“老屋蒼苔半畝居,石樑浮動上游魚。一池新綠芙蓉水,矮几花陰坐著書。”

除了美麗的景色,芙蓉街也備受文人的青睞。芙蓉街過去有四座廟,從南向北依次為:土地廟、龍神廟、關帝廟、文廟。其中以文廟和關帝廟最為著名。文廟始建於北宋熙寧年間,曾是濟南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在科舉時代,文廟是全省考生赴考的必經之地,考取秀才者入縣學、府學為生員,也稱“入學”或者“入泮”,這是仕途的起點。為此,清順治年間,在芙蓉街北段梯云溪上修建了一座石橋,名曰“青雲橋”,取青雲直上之意,並修建坊額題有“騰蛟起鳳”的牌坊,當時外地來的文人雅士都以到芙蓉街一遊為幸。久而久之,考生秀才們拴馬匹的地方便成了現在的馬市街,張榜公佈考試成績的地方便成了如今的榜棚街,雖然現在梯云溪、青雲橋、騰蛟起鳳牌坊早已遺蹟全無,文廟也只殘存大成門和大成殿以及破舊的影壁,但是憑這些遺蹟足以想象當年祭拜孔子時鼓樂喧天、萬人景仰的盛況和芙蓉街的繁榮。

因鄰近文廟和貢院的關係,芙蓉街上的店鋪經營範圍曾經很多與文化教育有關。“西頭有家樂器店,中間的關帝廟還是糧油店。”年少時,董麗麗就經常和家人逛芙蓉街。歷史上芙蓉街的熱鬧與繁華,絕不亞於今日的泉城路。像現在無論買什麼到泉城路都可購得一樣,在過去高高的城牆相圍的老濟南城裡,去芙蓉街走一遭,照樣不會讓人空手而歸。天津人在光緒年間創辦的“文生祥”百貨店,是當時濟南最大的百貨店,也是最早在濟南賣自行車的百貨店。“文生祥”於宣統年間停業,隨後街上兩個大百貨店是“廣立順”和“治香樓”,“廣立順”以賣俏貨著稱。“恆祥興”綢布莊、濟南第一家眼鏡店“一珊號”、濟南最早的鑲牙館、照相館等老字號也紛紛開門納客。在近代歷史上,說芙蓉街是引領濟南商業潮流的地方,一點也不為過。

芙蓉街,繁華如昨

○20世紀40年代的芙蓉街。圖/李瑞勇


同樣對芙蓉街的歷史如數家珍的還有年過半百的牛永興。說起牛永興,芙蓉街上的很多人都知道,這都因為牛永興在改革開放初期時的一個創舉。1981年3月牛永興在芙蓉街上開辦了第一個個體商店“濟南歷下永興商店”。“從油鹽醬醋到麵粉,我幹了很多年,那時候街上沒有商店,後來多起來了,慢慢地,老街又恢復了活力。”牛永興從芙蓉街南頭走到北頭,一邊兒走一邊兒指著路邊的建築說這個當年是什麼,那個當年是什麼,讓人目瞪口呆。從牛永興的小商店開始,芙蓉街上又開始有了各種各樣的商店,沉寂的芙蓉街開始從單一的文化街向文化、商貿並行發展過渡,逐步走上了異常興盛的階段。

芙蓉街,繁華如昨

○2008年的芙蓉街。圖/劉格


2001年的改造工程使泉城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隨著泉城路拓寬改造後人氣劇增,芙蓉街也從2000年後開始逐步變成了今天的小吃街。如今的芙蓉街,平日裡人聲鼎沸,每逢節假日,人們更是蜂擁而至。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南有戶部巷,北有芙蓉街!”只要人們踏入芙蓉街,就會被各種各樣的美食所吸引:除了皮薄餡多的雞汁湯包,湯汁濃郁的鴨血粉絲,勁道爽脆的北京爆肚,還有令人食指大動的榴蓮酥,爽滑勁道的土豆粉,濟南老酸奶和老字號的魯味菜館……但是,隨著遊客的增多,芙蓉街作為一條老街的很多問題也暴露了出來:路面坑窪不平積水外濺、地下管線排水不暢、弱電線路凌亂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去年年底,這條擁有300多年曆史的老街封閉兩個月,進行整修。隨著施工進度的不斷推進,泉池、老石板路、泉水暗渠等“寶貝”也漸漸浮出水面。如何讓它們完好地被保護起來,不再受到人為傷害,這也給相關部門提出了新的課題。

芙蓉街,繁華如昨

○各色小吃在芙蓉街彙集。圖/何延海


明府城管理中心主任朱儁如介紹,對於老城、老街巷的改造,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修修路、改改房子,而重點是在歷史文化保護上,這種歷史文化包括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這次的芙蓉街提升改造過程,著重在文化挖掘、文化保護上下功夫,對於有價值的泉水遺存、文化遺址等都要進行保護。“工期非常緊張,所以施工現場出現了這邊趕施工,那邊考古發現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會把這些‘發現’保護下來,並展示給大家,讓大家感受到我們的泉水文化。”朱儁如表示。

走在新鋪設完成的芙蓉街主路上,與以前一腳踩下去濺一身水的情況完全不同,經過整修後的芙蓉街,讓很多提前來探路的市民、經營業主和遊客紛紛稱讚,隨著歷史遺蹟和泉水資源被逐漸挖掘、呈現,芙蓉老街再次煥發盎然生機,南段攤鋪林立、熙熙攘攘,北段民宅分佈、悠閒寧靜,猶如一位長者,緩緩講述著家裡的故事,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文字:刁豔傑

芙蓉街,繁華如昨

商戶用心製作每一份美食。圖/刁豔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