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婆婆”太多,教師總在“迎檢”,給教師減負的指示如何落實

誰都知道,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學。


學校“婆婆”太多,教師總在“迎檢”,給教師減負的指示如何落實


可是,如今的中小學,教師教學之外的工作任務越來越多,學校的教學中心工作地位受到衝擊,很多學校已不知道什麼才是工作中心,什麼才是工作重點了。


所以有人這樣說:教師時刻都在忙,但忙的不是教學;校長什麼都在管,就是沒有管教學。


但校長和教師的煩惱,又有誰知道呢?


學校“婆婆”太多,教師總在“迎檢”,給教師減負的指示如何落實

1

校長成了“迎檢專業戶”

教學管理無暇顧及


現在,學校要面對的“婆婆”很多:教育、衛生、食藥、環保、消防、公安、共青團、文明辦……


要完成的創建工作任務也很多:雙高雙普、平安校園、法治校園、文明校園、綠色校園、食品安全放心校園、智慧校園、健康學校、教育裝備示範學校、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


不僅如此,還有很多跟學校關係不大的事情攤到了學校身上,例如創建文明城市、衛生城市、森林城市……


這些創建活動,上級部門要求一天一報進度,一天一報信息,一天一報好做法,一天一報典型,不報漏報就要影響考核。


每一項活動都要有方案、有總結、有階段工作安排,還需要有過程印證材料做支撐,一項檢查評估下來,一所學校都是滿滿十幾盒甚至幾十盒檔案。


上級領導來檢查考核,主要就是檢查檔案資料,只有檔案齊全規範,檢查才能過得了關。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面對如此多的創建活動的督導檢查,校長就成了“迎檢專業戶”。對上,要準備好彙報材料;對下,要時刻督戰,要召開學校領導班子會、中層幹部會、班主任工作會、全體教師會,成立相應的迎檢小組,層層佈置任務。有些檢查,還要提前搞模擬演練。


校長的精力就這樣花在了準備和迎接檢查上,哪還顧得上管理教學?


學校“婆婆”太多,教師總在“迎檢”,給教師減負的指示如何落實

2

學校丟了教學主陣地

都是形式主義惹的禍


除了教育行政部門以外,很多部門都將學校納入各自業務管轄的範圍,要求開展各種活動、進行檢查評比、報送相關材料。


因為學校是工作最好貫徹的地方,你有什麼工作,要開展什麼活動,別的單位不一定貫徹執行,但學校不敢不執行。


再加上老師幹事一般都很認真,還有能力做材料,而且很多任務還可以通過學生布置到家庭,由家長去完成。


老師無休無止地被折騰,學校被迫“紮紮實實走過場,認認真真幹虛活”。


層層施壓下,學校、教師便喪失了教育的主體性。


學校“婆婆”太多,教師總在“迎檢”,給教師減負的指示如何落實

3

非教學任務成為難以承受之重

教學變成了副業


前幾年,有一個縣為了迎接義務教育均衡縣和“雙高雙普”驗收,迎驗就成了全縣所有學校的中心工作。各級各類學校幾乎整整一個學期沒有放節假日,包括“中秋節”和“國慶節”。


許多學校抽出部分教師不再承擔教學任務,專門進行建檔案,補各類活動資料,搞校園文化建設。


被抽出教師的教學任務全壓在其他老師身上,老師們不堪重負,只能疲於應付。


有的老師為了完成補活動資料、補記錄等任務只得把這些工作帶到課堂上,讓學生自習,只要把學生看管好,不出安全事故就行。


學校“婆婆”太多,教師總在“迎檢”,給教師減負的指示如何落實


由於長時期加班加點,很多老師疲憊不堪,上課期間無精打采,甚至出現老師“實在困了就趴在講臺上眯一會兒”的現象。


除了上面所說的所謂重點工作、政治任務,教師還有寫不完的各種應付材料,填不完的各種表冊,迎不完的各種檢查驗收,應接不暇的各種各樣培訓……這一切都是工作重點,因為它們關係著學校和教師的督導考核評估!


很多老師說:“上課、輔導、教學活動都不怕,就怕迎驗搞檢查。”


近年來,許多有識之士都在不停疾呼:還學校一片寧靜的教育空間,給老師鬆綁,讓老師做純粹的教育,讓學生有一間安放安靜課桌的教室。


然而,這些聲音很快就被淹沒在喧囂的滾滾大潮中。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需要心無旁騖、專心致志、持之以恆的事業。教育最怕被打擾、被折騰。


古人云,人能常清靜,天地皆悉歸。


教育工作者最需要的是寧靜、守恆,如果天天心浮氣躁,天天被與教育無關的雜事、煩事纏身,很難做到靜心教書、潛心育人。


但願給教師“減負”的呼籲能切實得到有效解決,開啟新時代教師靜心教書、潛心育人的新風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