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降魔祖師彩繪真武大帝銅造像

九天降魔祖師彩繪真武大帝銅造像

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蕩魔天尊、玉虛師相、九天降魔祖師、無量祖師,全稱真武蕩魔大帝, 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北方之神,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現在湖北武當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中國民間稱蕩魔天尊、報恩祖師、披髮祖師。

九天降魔祖師彩繪真武大帝銅造像

彩繪真武大帝銅造像

明朝時期,應明成祖朱棣政治需要而加封號,在全國影響極大,所以民間傳說他是盤古之子,生有炎黃二帝,曾降世為伏羲,為龍身,天龍有八部,中華之祖龍。真武大帝的 形象非常威武,其身長百尺,披散著頭髮,金鎖甲冑,腳下踏著五色靈龜,按劍而立,眼如電光,身邊侍立著龜蛇二將及記錄著三界功過善惡的金童玉女。

九天降魔祖師彩繪真武大帝銅造像

彩繪真武大帝銅造像

道經如是說: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的八十二次化身,託生於大羅境上無慾天宮之淨樂國淨樂宮,乃國王之子。淨樂國善勝王后夢見自己吞日而孕,懷胎十四個月之後,生 下一王子,國王和王后喜愛至極,並將他命名為"太玄"。太玄很小就顯露出聰穎的天資,十歲時,便可讀各種書籍至過目不忘。國王和王后將其視為掌上明珠,然而,太玄只想修行,且一心向道,併發誓要掃盡妖魔。北極佑聖真君為真武大帝,《清史稿·禮儀志》記載:"其北極佑聖真君、東嶽都城隍,萬壽節祭之。"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九天蕩魔祖師、無量祖師,為北方之神。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現在武當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民間稱蕩魔天尊、報恩祖師、披髮祖師。明朝以後,在全國影響極大,近代民間信仰尤為普遍。

九天降魔祖師彩繪真武大帝銅造像

彩繪真武大帝銅造像

其一,為北方之神。《楚辭·遠遊》注云:"玄武,北方神名。"《史記·天官書》曰:"北宮玄武,虛危,危為蓋屋。"《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北方黑帝,神名葉光紀,精為玄武。"而漢代人認為北方之神不只一位,而有三位,《淮南子·天文訓》稱其為顓頊、辰星、玄武。因較為複雜,民眾不易把握,故仍以玄武為北方之神。

其二,為水神。根據陰陽五行來說,北方屬水,故北方之神即為水神。五逸《九章懷句》雲:"天龜水神。"《後漢書·王梁傳》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北方七神之宿,實始於鬥,鎮北方,主風雨。"因雨水為萬物生存所必需,故玄武的水神屬性,深受人們的信奉。

其三,為陰陽交感演化萬物的象徵。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子,君子好逑,雄不獨處,雌不孤居,玄武龜蛇,糾盤相扶,以明牝牡,畢竟相胥。"就是利用龜蛇糾盤的例子來說明陰陽必須相合的觀點。

其四,為戈之事的主持者,勾陳大帝之重要支持,劍仙之道守護神,武學之人的護法者。靈龜為盾、玄蛇為劍,兵天劍修真的看守護者。武當山道教最高尊神。因北方七宿(鬥、牛、虛、危、室、壁)組成龜形,其下有騰蛇星,故 焦 蛇合體;位於北方,屬水,其色玄,故稱玄武。玄武真君每每斬妖鋤魔都御劍出行,就因為御劍天遁比騰雲駕霧來的快。

其五,為司命之神。龜因其壽命長而成為長壽和不死的象徵,《史記·龜策列傳》稱其能導引嚥氣。《抱朴子》亦稱其能導引,並曰:"城陽郄位少時行獵,墜空冢中,飢餓,見冢中先有大龜,數數迴轉,所向無常,張口吞氣,或俛或仰。乃試隨龜所為,遂不復飢。"此外,北方玄武首宿即為鬥宿,俗稱南鬥。《星經》曰:"南鬥雲星,主天子壽命,亦宰相爵祿之位。"晉幹寶《搜神記》中引用管輅的話曰:"南鬥注生,北斗注死。"既而人們相信祭拜南鬥就可以增壽。明代是真武大帝聲勢顯赫、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時期。

九天降魔祖師彩繪真武大帝銅造像

彩繪真武大帝銅造像

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兒子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取了王位。傳說在燕王的整個行動中,真武大帝都曾顯靈相助,因此朱棣登基後,即下詔特封真武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並大規模地修建武當山的宮觀廟堂,建成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三十九橋、十二亭的龐大道教建築群,使武當山成為舉世聞名的道教聖地,並在天柱峰頂修建"金殿",奉祀真武大帝神像。因帝王的大力提倡,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達到了鼎盛階段,宮廷內和民間普遍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廟。

九天降魔祖師彩繪真武大帝銅造像

彩繪真武大帝銅造像

此尊真武大帝像神態溫良和藹,長髮披於腦後,下頷垂下一縷長鬚(已佚),為此尊形象的重要標誌。內著鎧甲,表示主掌兵戈之事,司權收服邪魔;外罩龍袍,圍玉帶,真武大帝被敕封為“光聖仁威玄天上帝”,成為北方最高神祗。雙手於腹前掖於袖中,跣足正襟危坐。整像造型端莊,鑄造工藝精良,飽含英武之氣,通體漆金,表面部分剝落,時代特徵明顯。

九天降魔祖師彩繪真武大帝銅造像

彩繪真武大帝銅造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