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創通氣患者如何避免鼻面部壓力性損傷?

無創正壓通氣(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是臨床常用的輔助通氣呼吸支持模式。常用於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急性或慢性呼吸衰竭等。無創正壓通氣也有自身危險,無創正壓通氣失敗的最常見原因是面部不舒適和皮膚損傷。有文獻報道,使用無創正壓通氣治療過程中,鼻面部壓力性損傷(又稱壓瘡)發生率為7%~27%。[1]一旦發生壓傷,不僅容易繼發感染,而且直接導致患者呼吸機治療耐受性和依從性下降,影響原發病治療,鼻面部壓力性損傷的發生還會增加患者額外的痛苦和經濟負擔。因此採取積極、有效的方式避免NIPPV患者鼻面部壓力性損傷的發生是當前醫護人員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2]


一、面部壓傷的危險因素:


1發熱;患者鼻面部發生壓力性損傷的可能性比不發熱患者大。發熱患者大量出汗,使皮膚處於潮溼狀態,鼻面罩需要持續緊密地與患者鼻面部接觸,局部汗液不能及時蒸發,潮溼可削弱皮膚角質層的屏障作用,導致壓力性損傷發生。[3]


2二氧化碳瀦留可導致面部皮膚潮紅多汗,是發生鼻面部壓力性損傷的危險因素之一。顏面部皮膚較身體其他部位薄,皮下脂肪少,抗摩擦力小,鼻面部皮膚隨著呼吸運動與面罩頻繁摩擦,特別是煩躁、配合不佳者,動作幅度更大,對深度組織的剪切力較大,而PCO2。升高可使患者出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及明顯神經系統症狀(頭痛、煩躁不安),煩躁又可導致患者出汗增加。[2]

3累計帶機時間越長,患者發生鼻面部壓力性損傷的風險越大。持續無創通氣48小時以上,面部皮膚損傷率高達70%。對長期使用無創呼吸機的患者,應根據無創呼吸機漏氣補償範圍,適當調松鼻面罩固定帶,以減輕固定帶對鼻面部產生的壓力。[2]


無創通氣患者如何避免鼻面部壓力性損傷?


4顏面部水腫,也與壓傷的發生密切相關。

二、預防方法:


1無創呼吸早期是發生鼻面部壓力性損傷的危險時期,應密切觀察患者局部皮膚有無發紅等異常。鼻面部皮膚隨著呼吸運動與面罩頻繁發生摩擦,初用者與機器同步性差,煩躁,配合不佳,動作幅度更大,所以對開始使用無創呼吸機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做好健康教育,說明使用無創呼吸機的目的、作用機制和必要性,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壓力性損傷部位多數發生在鼻樑,發生率為51.28%,鼻樑處皮膚較薄,又位於骨突出部位,很容易發生壓傷。[2]


2臨床護士對發熱患者應做好交接班,使接班護士清楚本班觀察、護理要點,降低護理工作盲目性;發現患者鼻面部汗液較多時加強面部皮膚的護理,保持局部皮膚乾燥,出現敷料大面積變為灰白色時,及時更換,避免因潮溼引起壓傷。[2]

3選擇合理、合適的防壓敷料。

據有關研究報道:敷料的SUCRA值越大,表明該敷料預防NIPPV患者鼻面部壓力性損傷的效果越好。[3]

無創通氣患者如何避免鼻面部壓力性損傷?

面部敷料剪切方法:使用無創呼吸機時責任護士根據患者鼻面部大小將敷料(10cm×10 cm)裁剪成“V”型或半月型鼻面墊,墊於患者鼻面部,鼻墊2~4 d更換1次,若潮溼或汙漬隨時更換。[2]

4對PCO2升高患者,迅速去除引起通氣障礙的原因,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痰,及時清理痰液,保持呼吸道通暢,根據醫囑及時治療原發病,控制感染等。[2]

5對於長時間佩戴呼吸機的患者,可使用1:1間歇無創通氣方案(即機械通氣2 h鼻導管通氣2 h),與持續無創機械通氣的臨床治療效果相似,但間歇通氣組患者面部壓力性損傷發生率低於持續通氣組。護士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醫護配合,對患者進行間歇無創通氣。[4]

三、2019年無創通氣設備相關面部壓力性損傷預防的證據總結可供臨床參考採納。[5]


無創通氣患者如何避免鼻面部壓力性損傷?

無創通氣患者如何避免鼻面部壓力性損傷?

(來源:中衛護研院)

參考文獻:

[1] 曾奕華,崔金波,梁國鵬,等.Braden量表預測無創正壓通氣致鼻面部壓力性損傷研究[J].護士進修雜誌,2013,28(24):2275-2278.

[2]杜愛平,黃兵.無創正壓通氣致鼻面部壓力性損傷相關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誌,2016,31(9):65-67.

[3]張琚,李榮科,,陳可欣,等.敷料預防無創正壓通氣鼻面部壓力性損傷效果的網狀Meta分析[J].護理學雜誌,2016,31(2):102-106.

[4]王東,沈國娣,談鷹,等.兩種間歇無創機械通氣與持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15):79—82.

[5]劉曉黎,王泠,王志穩,等.無創通氣設備相關面部壓力性損傷預防的證據總結[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10):1532-153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