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帝師竟被腰斬於市,晁錯為何必須死?

說起漢朝,大家可能會往漢武大帝的朝代想去,而在漢武之前,最讓大家記住的歷史事件應該是七國之亂了吧,周亞夫臨危受命,用時三月平定叛亂。但,結局悲慘。不過今天講的不是不是周亞夫,而是另一個更悲劇的人物,這場七國之亂所謂的導火索——晁錯。

晁錯,何許人也,西漢政治家、文學家。漢文帝時,任太常掌故,後歷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這些官職,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帝師,皇帝的老師,還是那種一個人專門輔導的。景帝即位後,任為內史,後遷至御史大夫。

一代帝師竟被腰斬於市,晁錯為何必須死?

身為御史自然是直言進諫的,而這時候,在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大封諸劉姓子弟為王,讓這些諸侯國不但擁有自己獨立的政府,還有自己的軍隊和經濟來源。甚至吳王鑄造的錢幣可以流通全國。諸侯國勢力越來越大,勢必要威脅朝廷的權威,發展到了漢景帝的時候,諸侯國漸漸有尾大不掉之勢。

於是晁錯開始了他的悲劇之路,提議削藩。他勸告景帝:不管削不削諸侯們的領地,他們都會反的,但是現在早削的話會使得危害變小,要是等到那些個諸侯王以後羽翼豐滿就很麻煩了。”

一代帝師竟被腰斬於市,晁錯為何必須死?

景帝也深有所感,就聽取了晁錯的意見,逐漸削弱那些諸侯王的封地,但是這樣的舉動其實是把晁錯自己置於一個很危險的地步,果然,沒多久諸侯王就以剷除晁錯為名反叛了。

其實,反叛是必然的事,漢景帝也不至於糊塗到以為殺了晁錯就萬事大吉。而是當七國之亂後,消息傳到長安時,晁錯建議景帝御駕親征,而他自己則留守長安。這句話一下子觸碰到了皇帝最敏感的神經,什麼?讓我上前線,你躲在後方?在這一刻,景帝對晁錯的信任瞬間瓦解。

一代帝師竟被腰斬於市,晁錯為何必須死?

晁錯的死對頭袁盎一下子看出了其中關鍵,此時不出手更待何時,當即向漢景帝進言,先誅晁錯,以安七國之心。正在氣頭上的漢景帝聽從了袁盎的建議,沒有經過任何審判程序,立即派人將還穿著朝服的晁錯腰斬於市。
更關鍵的是叛軍們打出的是“清君側”的口號,而這樣的口號在當時是有著一定吸引力的,七國造反並非不好收拾,最怕的就是那些觀望的諸侯也參與到造反之中,那景帝的皇帝之位就很難保住了。

而殺了晁錯之後就能表現景帝的態度,安撫了那些還在觀望之中的諸侯,並且讓已經起兵的諸侯失去了繼續造反的理由,還讓那些造反的諸侯王陷入到了不仁不義的境地之中,讓景帝可以輕鬆的消滅叛逆,可以說晁錯是非死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