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川菜社區店,多來一些好嗎?

烹調

這樣的川菜社區店,多來一些好嗎?

王女士因身體不適回成都一個月以後,我也在北京待不下去了,每天面對家裡4歲和近40歲的男性各一名,感覺生活十分無趣。5月接到幾篇約稿,就更捉心撓肺,每天陪玩12小時以後,我的大腦空空如也。

打包好行李和小孩,飛機平穩地在雙流機場降落,那天成都氣溫反常高達36℃,但是我還是覺得心曠神怡。

回來補了幾頓飯,就是去年年底回北京前本來要去吃結果沒來得及的。某頓飯上,得知第一次見面的邵哥也有一家川菜館子,出於好奇,我就跑去吃了。

所有的菜都是店裡日常賣的,沒有定製沒有定製沒有定製。並且是徒弟掌勺,所以既有亮點,毛病也不少。這頓簡餐讓我對川菜廚師的學習精神又一次感到敬佩,剛好前段時間減肥成功的裸食寫了一篇川菜是中國菜的Fusion,一些不瞭解川菜來龍去脈的人可能總覺得川菜在“抄”粵菜魯菜淮揚菜,有這種想法不奇怪,建議好好品一品裸食的文章。

今天寫的這家屬於社區店,就是在居民區馬路邊,人均不超過50元那種。

剛坐下,就上了三道涼菜,或者說前菜:夫妻肺片、燒椒肚絲、乾煸茶樹菇。重點想說的就是涼菜:

這樣的川菜社區店,多來一些好嗎?

本來沒有打算寫文章所以想拍照的時候已經這樣了

夫妻肺片是川菜名菜,其實原本只是民間小吃,做得好、名氣大的在公私合營時期保留下來,後來就成了名店,並不是什麼絕技。把牛肉、牛肚、牛頭皮、牛心、牛舌以白滷的方式處理好,片成薄片,調入滷牛肉的原湯,加入醬油、醋、白糖、花椒麵和香辣紅油,撒上花生碎、芹菜末即可。這道菜用的都是新鮮食材,這可太重要了,能吃出明顯肉鮮,不柴不幹,滷汁和紅油提香,看著可怕,其實不辣。

這樣的川菜社區店,多來一些好嗎?

名叫燒椒肚絲,其實不是絲,就是鴨腸,我知道很多北方人不吃下水,恕我直言是因為他們沒有吃過好吃的。

一定要新鮮鴨腸,入開水汆一下撈出來,佐以燒(糊)出“虎皮”的二荊條辣椒,加點鹽、醬油、醋、糖、熟菜籽油、芥末膏調勻的料汁,我也不知道老闆為什麼會想到加芥末膏,原本就很好吃的燒椒突然得到了昇華,完成了95分到100分的進階。

鴨腸不需要做任何預處理,汆至微卷,撈出晾涼,沾上料汁,和燒椒一起入口:一個爽脆多汁,一個軟糯焦香,完全沒有腥味,淡淡的芥末味兒再來挑逗一下,愛者極愛,點兩三份的客人據說不少。

這樣的川菜社區店,多來一些好嗎?

乾煸茶樹菇

平平無奇茶樹菇,不管是燉湯還是罐頭,難咬是唯一深刻的印象。裹糊油炸的操作也不稀奇,數年前在臺灣夜市吃過裹麵糊炸好的杏鮑菇,沒吃完。但是這個茶樹菇外面酥脆,裡面水潤,滿口菌香——我猜應該還是加了點雞粉啥的。專門問了老闆裹的什麼粉,說是紅薯粉+玉米粉。他一眼看出我想在家裡做,和顏悅色地告訴我:油溫一定要高,至少210℃,不然油會全部浸進去;鍋一定要大,不然東西一下鍋油溫馬上就降下來了,炸出來也會巨油膩。

我還是準備試一下,鍋小的話可以分成幾次下鍋炸。當然我還是有點忐忑,表皮的蓬鬆感要炸出來其實真的不容易(我也不是沒有失敗過)。炸好以後放涼,炒鍋裡放入乾紅椒段、花椒炒香,倒入炸好的茶樹菇翻炒,加小蔥末,出鍋。

我彷彿找到了小時候吃蝦條的節奏,筷子停不下來。雖然這一盤裡面的辣椒香和花椒香都還不夠,但是我已經找到了鮮茶樹菇最好吃的烹調方式。

這樣的川菜社區店,多來一些好嗎?

小炒土豆

平平無奇小土豆,一入口味蕾是那麼熟悉,又有點陌生。是的,東北地三鮮,曾經在大學食堂經常吃的蓋飯之一。

做法還是略有改動,選一口一個大小的土豆,高壓鍋壓軟(筷子可以輕輕戳進去的程度),壓的時候不要放太多鹽,不然土豆容易爛。倒出來晾乾水,炒鍋裡倒油,爆香鮮椒段和大蒜塊,不加水,再下入土豆乾煸,鏟子時不時把土豆壓一壓,使之表皮焦掉,調入鹽、適量醬油、糖、蠔油、少許醋翻炒即可出鍋。

好簡單,配料是我猜的,但是我說出來的時候老闆笑而不語,我也不是瞎說,日常做雞翅就是這些調料,就是這個味兒,So easy.

總結一下:除了夫妻肺片,其實都不算傳統川菜,邵哥說是“想出來的”,我的理解還是在某地吃了好吃的,回來自己琢磨嫁接的。挺有意思,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

熱菜我反而沒有很驚喜,感覺廚師有些緊張,該煳辣的味兒都沒做出來(可能是擔心火候過頭,食材都是分開處理的),宮保雞丁、肝腰合炒味道都偏淡,但是不難吃。考慮到這些菜烹調的難度(老話說川菜“學三年都不敢上灶”就是針對這些菜),以及社區店的定位,我決定不給差評。

這樣的川菜社區店,多來一些好嗎?這樣的川菜社區店,多來一些好嗎?

還吃了一道燒鯰魚,沒有腥氣,肉質也好,可是泡椒放得不夠,鮮爽滋味沒有出來,淪為普通紅燒魚。

作為一家十年老店,最近因為被樓上個別居民投訴,開不下去了,6月即將搬家,新地址是:成都市青羊區光華村街42號樂賓百貨1樓(從家園路建設銀行自助取款機旁邊進入);店名:紅燈籠菜館。

沒有朋友圈刷屏的營銷,食客都是附近老年人和上班族(我竟然偶遇了一位經常來吃飯的川菜老師傅),人均20-45元,日常還有酸蘿蔔老鴨湯、小籠蒸牛肉、粉蒸排骨、大蒜肚條……家常菜居多,離開成都很難找到這種水平的小餐館。感覺學會幾招,就可以在過年的時候大顯身手。

(完)

在這個除了自己做的飯啥都想吃的時節,我最想念的是這家餐廳……

松雲澤:找尋川菜的來處

川菜24味型?我覺得你的誤解有點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