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 | 讀書不應拘泥於形式,讀的是文字是情感更是人生

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交匯點的一篇報道《從數千攤位到零星幾家,舊書店漸行漸遠漸無聲》讓書店的記憶又重新回到70、80後的腦海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南京,曾經被各式各樣的書市包圍,有文中介紹的倉巷舊書市場,也有山西路人山人海的軍人俱樂部圖書市場,有古書迷最愛的太平南路古籍書店、買教材必去的湖南路圖書發行大廈、新街口新華書店……21世紀的今天,書店漸漸成為了“非主流”,但是人們對書籍的追求卻沒有停止。 紙質書籍的市場緊縮讓紙質書籍的內容更加精華。近年來受到熱捧的一些“網紅”書店不僅僅是出售紙質書籍,還會出售一些文具與科技創意類產品。這種新型書店銷售模式正說明,現今讀者對書籍紙質屬性需求越來越弱。放眼望去,經過市場的篩選,繼續活躍在市面上的紙質書籍種類和內容都發生了一些變化,更多趨向於專業類教育類和工具類屬性。就像是當年的《三年五年決戰高考》系列習題集,如今仍然活躍在紙質書市場裡,英文、法文等語言類工具書的價格則是一年比一年水漲船高。 《2019年度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的頒佈,再次強調了數字閱讀也是讀書的一種。數字閱讀因為其不受地點環境的限制而逐漸成為閱讀新模式,使用數字閱讀的讀者除了可以單獨購買電子閱讀器,還能通過智能手機內的應用商店下載到各類電子書籍閱讀軟件,隨時隨地讀書不再是一件難事。數字閱讀熱門榜單也顯示,人們對古典和小說類的電子書熱情不減,一些爆紅網絡的小說也正是通過數字閱讀模式聚攏人氣擴大影響。 對於經典文學作品,不少讀者還是願意購買紙質版進行收藏,這也是大浪淘沙之後留下的精華。世界讀書日,是對書籍和知識的倡導,不應該拘泥於紙質或電子的模式,只有當作者的文字情感和知識深刻感染到讀者,並引起共鳴或為之讚美,這樣的閱讀就是有價值的閱讀。 交匯點記者 廉昕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