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享就不做朋友?你如何看待看孩子的擇友問題?

昨天看到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孩子總是很大方地跟別人分享玩具,卻是因為如果不分享,別的小朋友說就不和他做朋友了。該怎麼辦?”

我們家小朋友有了玩具,他的朋友們來玩,都會把他的玩具拿走自己玩,每次都是大人去拿回來的,有很多新玩具都是他的朋友們先玩,玩好久,他想玩,他的朋友就會說,如果你不給我玩的話,我就不和你玩了。大人問他為什麼,他會說,因為老師說了要分享,每次聽到都很欣慰,不知道該怎麼做了。後來他說過,如果不給他們玩的話,他們就不跟他做好朋友了。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解決了。

其實這個問題很常見。主要涉及3方面的問題:

關“物權意識”的界限概念不清、“分享意識”的道德綁架、“交友選擇”無概念。

一、物權意識:

我的就是我的。我的玩具我說了算,我是玩具的主人,所以我有權做主。(權利與權力,這兩個概念不一樣)玩具分享及歸還也應當提前做出約定,約定後慢慢讓孩子形成這樣的意識。顯然,這方面大人引導的還不夠,讓孩子進退兩難。

二、分享意識:

過去我們常給孩子灌輸“要分享”,不分享就是自私,就不是好孩子。但現在基於“物權意識”上,已經開始倡導“分享自願”原則。願意分享就分享,不願意分享也不需要強迫孩子。尊重孩子意願,選擇分享給自己想要分享的朋友,同時不願意分享也沒有必要跟對方道歉。

三、交友選擇:

在過去我們的及現在的孩子的成長的環境裡,一直提倡的一個概念是“好好玩,大家都是好朋友”。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能做到嗎?不太可能。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成人的世界都不可能誰都和你是朋友,更別說好友了。孩子的世界難道就可以嗎?沒可能的。性格使然,如果你和誰都好,那說明你並沒有真正的好友。

但很多成年人其實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以為好言相勸孩子就真的能“好好玩,和對方成為好朋友”了。依舊不停的在給孩子灌輸這個概念。其實這一招對於低齡孩子可能還管用一時,但對大一點的孩子尤其學齡前的孩子就不一定了。引導不好還會讓孩子出現擇友盲目,不知該如何判斷和選擇。互助友愛團結是對的,但能不能成為好朋友或者朋友是另外一回事。

舉個我自己的經歷:

——小時候在幼兒園,我有個特別好的小夥伴。我依然記得她的名字叫“石慧”。是個妹妹頭(齊劉海),非常文靜、懂禮貌的女孩,老師總誇她。那時候幼兒園發包子,我只愛吃皮,不愛吃餡。但她愛吃餡兒,不吃皮。於是我兩每次都偷偷趁著老師不注意,把包子拆了換掉。我吃2個包子皮,她吃2個包子餡兒。那時候班裡也有幾個言行舉止在我們現在的話說特別“熊”的男孩女孩,每天咋咋呼呼,不禮貌還粗暴,甚至哎動手...小朋友們都敬而遠之。不是一類人,真的玩不到一塊,更不可能彼此欣賞。記得那時候,我有好多好朋友,但玩的最好的其實就只有石慧一個。

——到了小學,班裡轉來個老家在河北的女同學,眼睛特別大,長得很漂亮。班裡很多男生都喜歡她。連女生也願意跟她做朋友。我那時候也常熱情的找她問長問短,可她就是對我愛答不理的。平時一下課沒事還老是朝我翻白眼。我那時候很納悶,不知道哪裡得罪她了。後來從好友的口中得知,那個大眼妹妹喜歡我同桌。因為我同桌整天下了課就跟我聊的嘻嘻哈哈的,她看了嫉妒。之後的好幾年裡,那個女孩一直對我不爽。我知道實情之後還告訴了同桌,說我不能跟你做好朋友了,老是被人白眼…結果我同桌也不愛理她。氣得她直哭。再後來,我換同桌了,和那女生的關係也一下子輕鬆了。但當時,因為我沒有“選擇朋友”的概念,也不成熟,還常常為了人家的“白眼威脅”心裡悶悶不樂。

——前陣子出了個可笑的事,我父親來京,在家的時候總想要試探性的“使喚”孩子幫他點忙,但老爺子每次開口都不是時候。孩子正在安靜看書的時候,他就一會一個“去幫我接點水吧”、幫我把這個放了那個放了”…來打擾孩子讀書。我聽到後提醒了老人好幾次。因為我家有個規矩,孩子自己看書的時候要儘量少打擾,一會一句話的孩子很容易分心。但老人總是沒記性。終於有一次兒子爆發了。不願意再聽使喚。結果老爸跟孫子使了“脾氣”:“如果你不幫我放東西,我就不再陪你下棋,也不再和你做朋友了”!娃聽了不說話。結果老爸又說了好幾遍。兒子忍不住:“爺爺,你這話都說了好幾遍了!你怎麼老這樣說話?沒意思!我不想再聽了。不做朋友就不做!你這麼小氣,我也不想要你這樣的朋友!”老爺子被懟的一時挺委屈。

我聽覺得很好笑,但覺得也很有道理。5+的年紀,是需要告訴他——“不是任何人都能成為你的朋友,也不是任何人都會喜歡你,所以你這個年紀,不需要去為了討好別人而做自己不情願的事。”(長大了為了生存討好別人那是另一回事)同樣的,樓主的問題,我也問過兒子,兒子回覆是:“不玩就不玩,大不了就自己玩,或者可以和別人一起玩啊。”

如果孩子還小,道理說不通,也可以參考一些繪本。比如這套“學會愛自己”系列,裡面有本《不要隨便命令我》,就有模擬到類似場景。

不分享就不做朋友?你如何看待看孩子的擇友問題?

不分享就不做朋友?你如何看待看孩子的擇友問題?

不分享就不做朋友?你如何看待看孩子的擇友問題?

盲目擇友,或者盲目從眾,都會容易讓人失去判斷,即便是小朋友,擇友不當不但容易影響學習還會把情緒帶入生活,受到蠱惑甚至失去自我。而真正的朋友,就算因為一點小事而心記於一時,但也不會一直耿耿於懷。真朋友在一起,就是要互相幫助、互相欣賞、不強迫、不威脅、不逼迫對方做不喜歡的事...告訴孩子有選擇的交友,也並不會影響孩子未來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孩子的世界是這樣,成人的世界更是如此。

所以,類似這種不分享玩具就不做朋友的小孩子之間的“威脅”,在交友方面大人可以進行適當引導,或者提出問題讓孩子自己思考。哪怕當時說不通,但孩子吃幾次虧慢慢也會學到經驗。

學會欣賞每個人的優點,但選擇自己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