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寒熱辯證,很使用。

寒熱是辨別疾病性質的綱領。疾病的性質不只是為寒為熱。《景嶽全書·傳忠錄》說:“寒熱者,陰陽之化也。”《類經·疾病類》

亦說:“水火失其和,則為寒為熱。”由於寒熱較突出地反映了疾病中機體陰陽的偏盛偏衰,病邪基本性質的屬陰屬陽,而陰陽是決定疾病性質的根本,所以說寒熱是辨別疾病性質的綱領。

病邪有陽邪與陰邪之分,正氣有陽氣與陰液之別。陽邪致病導致機體陽氣偏盛而陰液受傷,或是陰液虧損而陽氣偏亢,均可表 現為熱證;陰邪致病容易導致機體陰氣偏盛而陽氣受損,或是陽氣

虛衰而陰寒內盛,均可表現為寒證。所謂“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陽虛則寒,陰虛則熱”即是此義。說明從分析病邪的屬陰屬陽與分析機體陰陽的盛衰,所得寒證、熱證的認識是基本一致的。惡寒(及畏冷)、發熱與八綱辨證的寒證、熱證,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二者不能混同。惡寒、發熱只是疾病的現象,疾病所表現的

寒熱徵象可有真假之別,而寒證、熱證則是對疾病本質認識的判斷。 寒熱辨證是辨別疾病性質的兩個綱領。寒證與熱證反映機體陰陽的偏盛與偏衰。陰盛或陽虛者,表現為寒證;陽盛或陰虛者,表現為熱證。寒熱辨證是辨明疾病性質屬寒或屬熱,為散寒或清熱提供治療依據。

一、辨寒證

寒證是指感受寒邪,或機體陰盛、陽虛所表現的證候。多因外感寒邪,或因內傷久病,陽氣耗傷,或過食寒涼生冷,陰寒內盛所致。

[臨床表現]各類寒證臨床表現不盡一致,常見的有;惡寒喜暖,面色胱白,肢冷蜷臥,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苔白而潤滑,脈遲或緊等。

[機制分析]由於寒邪遏制陽氣,或陽虛陰寒內盛,形體失卻溫煦,故見惡寒、畏冷、肢涼、冷痛、喜暖、蜷臥等症;寒不消水,津液未傷,故口不渴,痰、涎、涕、尿等分泌物、排洩物澄澈清冷,苔白而潤。

[辨證要點] 本證的臨床辨證要掌握以下兩點。

①本證以陰寒內盛或陽氣不足為主要病機。

②以惡寒喜暖、肢冷躊臥、面白、分泌物及排洩物清稀、舌苔白 滑等症狀為辨證依據。

感受外界寒邪,或過服生冷寒涼所致,起病急驟,體質壯實者,多為實寒證;因內傷久病,陽氣耗傷而陰寒偏勝者,多為虛寒證,即陽虛證。寒邪襲於膚表,多為表寒證;寒邪客於臟腑,或因陽氣虧虛所致者,多為裡寒證。臨證常見的寒證有實寒證和虛寒證兩大類,按部位分又有表寒證和裡寒證不同.

二、辨熱證

熱證是指感受熱邪,或機體陰虛、陽亢所表現的證候。多因外感熱邪,或寒邪入裡化熱;或七情過激,鬱而化熱;或飲食不節,積蓄為熱;或房事勞傷,劫奪陰精,陰虛內熱等所致。

[臨床表現]各類熱證表現不盡一致,常見的有:惡熱喜冷,口渴喜冷飲,面紅目赤,煩躁不寧,痰、涕黃稠,吐血,衄血,大便幹,尿少色黃,舌紅苔黃而幹,脈數等。

[機制分析]由於感受熱邪而致陽盛,產熱過剩,所以有發熱、惡熱、面紅目赤、舌紅苔黃,涕液稠黃、脈數等熱象。熱勝則傷津,所以有口渴喜冷飲、便幹尿少之症。熱邪迫血妄行,所以有吐血、衄血等出血症狀。

[辨證要點] 臨證時要掌握以下辨證依據:

①本證以陽熱亢盛或陰虛內熱為主要病機。

②以發熱、惡熱喜涼、面紅、舌紅苔黃、脈數等症狀為辨證依據。

③熱傷津液,故渴喜冷飲、大便幹、尿少色黃、舌幹少津等症狀亦可作為辨證的參考依據。

④熱傷血絡,迫血妄行,故衄血、吐血等出血症狀亦可見之。

⑤寒證熱證的鑑別:辨別寒證與熱證,不能孤立地根據某一症狀作判斷,應對疾病的全部表現進行綜合觀察。若病人惡寒喜暖、口不渴、面色白、四肢逆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舌淡苔白滑、脈遲

或緊,則屬寒證。若病人惡熱喜涼、渴喜冷飲、面色紅赤、四肢灼熱、大便乾結、尿少色黃、舌紅苔黃、脈數,則屬熱證。 熱證又有實熱證、虛熱證、表熱證、裡熱證的不同,各髒都有實熱和虛熱證候,但各有不同,臨證時要加以區分。

三、辨寒證熱證關係

寒證與熱證雖有本質的不同,但又互相聯繫,既可在同一病人身上出現,表現為寒熱錯雜的證候,又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互相轉 化;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危重階段,有時還會出現假寒或假

熱的現象。

(一)辨寒熱錯雜關係

在同一病人身上,既有寒證,又有熱證,寒熱交錯同時出現者,稱為寒熱錯雜。常見的有上熱下寒、上寒下熱、表寒裡熱、表熱裡寒等。

1.辨上熱下寒證 指病人在同一時間內,上部表現為熱,下部表現為寒的證候。如既見胸中煩熱、口臭、牙齦腫痛等上熱證,同時又見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洩之下寒證。此為上焦有熱而中

焦有寒的上熱下寒證。

2.辨上寒下熱證 指病人在同一時間內,上部表現為寒,下部表現為熱的證候。如既有胃脘冷痛、嘔吐清涎之寒證,又同時出現尿少色黃、尿頻尿痛之熱證。此為胃中有寒、膀胱有熱的上寒下熱證。

3.辨表寒裡熱證 指寒在表而熱在裡的證候。多見於素有內熱,又外感風寒;或外寒人裡化熱而表寒未解的病證。由於裡熱所在部位不同,故各類表寒裡熱的臨床表現不盡一致,常見的有:

惡寒發熱、頭身痛、無汗、煩躁、口渴、尿黃、脈浮緊。

4.辨表熱裡寒證 指熱在,表而寒在裡的證候。多見於素有裡寒,又外感風熱;或因表熱證誤下而脾陽耗傷。臨床上既出現發熱惡寒、頭痛、咳嗽、咽喉腫痛的表熱證,同時又出現大便溏洩、四肢不溫、小便清長的裡寒證。

上述寒熱錯雜證,除分清表裡、上下、經絡、臟腑之外,還必須分清寒熱孰多孰少和主次先後。

(二)辨寒熱轉化關係

1.辨寒證轉化為熱證 原本是寒證,後出現熱證,熱證出現時寒證特點消失的轉化過程,即是寒證轉化為熱證,多因機體陽氣偏盛,寒邪從陽化熱所致;也可因治療不當,過服溫燥藥物而致。

例如外感寒邪,開始為表寒證,出現惡寒發熱、頭身痛、無汗、苔薄白、脈浮緊等臨床表現,病情進一步發展,寒邪人裡化熱,惡寒症狀

消失,繼而出現壯熱、口渴心煩、舌紅苔黃、脈洪大等症狀,表明證候已由表寒證轉化為裡熱證。

2.辨熱證轉化為寒證 原本是熱證,後出現寒證,寒證出現時熱證特點消失的轉化過程,即是熱證轉化為寒證。多因邪盛正虛,正不勝邪,功能衰敗所致;也可因誤治失治,損傷陽氣而致。這種轉化有緩有急,如熱痢日久,陽氣日耗,轉化為虛寒痢,這是緩慢轉化的過程。再如高熱病人,大汗不止,氣隨汗洩,或吐下過度,陽隨津脫,出現體溫驟降、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的虛寒證(亡陽),此屬急驟轉化的過程。

寒熱證的相互轉化,說明疾病本質發生了變化。它能反映邪正盛衰情況,由寒證轉化為熱證,是機體正氣尚盛,寒邪鬱而化熱;熱證轉化為寒證,多屬邪盛正虛,正不勝邪。

三)辨寒熱真假關係

當寒證或熱證發展到極點時,有時會出現與疾病本質相反的一些假象,即所謂“寒極似熱”、“熱極似寒”的真寒假熱、真熱假寒。這些假象常見於病情危篤的嚴重關頭。若不細察,易於誤診而危

及生命。

1.辨真寒假熱證(寒極似熱) 即內有真寒而外現假熱的證候。病人的臨床表現是身熱、口渴、面赤、脈大等,似是熱證,但仔細觀察,身雖熱而反欲近衣被取暖;口渴但不欲飲,或喜少量熱飲:面雖赤但顴紅如妝,嫩紅帶白,遊移不定;脈雖大卻按之無力:同時還有四肢厥冷、小便清長、大便稀溏、精神委靡、舌淡苔白等一派寒象。此為陰寒內盛,格陽於外,又稱“陰盛格陽”。

陰盛格陽證要與戴陽證加以區別。戴陽證是指體內陰寒過盛,陽氣被拒於外,內真寒外假熱的危重病證。主要因下元虛衰,真陽浮越所致。其臨床表現是:浮熱、兩顴色淡紅如妝、遊移不定,或口鼻作衄,或口燥齒浮、口渴但喜少量熱飲、手足躁動不安、足脛逆冷、脈浮大、按之空虛無力,或微細欲絕。其辨證要點是:身雖熱卻喜蓋衣被,口雖渴但飲水不多且喜熱飲,或漱水不欲飲,手足躁

動但神志清楚,脈雖大但按之無力。

2.辨真熱假寒證(熱極似寒) 即內有真熱而外現假寒的證候。病人的臨床表現是四肢厥冷、脈沉等,似是寒證,但手足冷而身體灼熱,不惡寒而反惡熱;脈雖沉卻數而有力;並見口渴喜冷飲、

煩躁不安、大便乾結、尿少色黃、舌紅苔黃等一派熱象。這種手足厥冷、脈沉為假寒象,是由於內熱熾盛,陽氣鬱閉,不能外達所致。內熱才是疾病的本質,即陽盛於內,格陰於外,又稱“陽盛格陰”、“陽厥”、“熱厥”。並且其內熱愈盛,則肢冷愈嚴重,即所謂“熱深厥亦深”。

寒熱真假的鑑別:辨別寒熱之真假,除了解疾病的全過程外,主要從以下兩方面來體察。首先,假象多出現在四肢、皮膚和麵色等方面,而臟腑、氣血陰陽等方面的內在表現則能如實反

映疾病的本質。故辨證時應以裡證、舌象、脈象等作為診斷的依據。如舌質的淡白與紅絳、潤與燥、口渴與否、脈之有力與否、小便清長與色黃量少等。其次,假象與真象的面赤和肢冷是有區別的。例如假熱的面赤僅在顴頰上,顏色淺紅而嬌嫩,浮露於皮膚,時隱時現;真熱的面赤是滿面通紅。再如肢冷,假寒之肢冷卻反不欲近衣被,並伴有胸腹熱熾,按之灼手;真寒的肢冷可並見身體踡臥,欲加衣被。

總之,假象是疾病的表面現象,真象是疾病的本質,辨證時應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四、辨寒證熱證與表證裡證的關係

寒證熱證與表證裡證的關係有表寒證、表熱證、裡寒證、裡熱證等多種證候。

(一)辨表寒證 表寒證指寒邪襲表所表現的證候。

[臨床表現]惡寒重,發熱輕,頭身疼痛,無汗,舌淡苔薄白潤,脈浮緊。

[機制分析]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其性收引凝滯,所以寒邪侵襲肌表皮毛,氣機收斂,肌膚汗孔關閉,體表失溫,所以病人惡寒重,發熱輕,無汗出。肌表經脈因寒收引而不暢,故頭身疼痛。舌淡苔薄白,脈浮緊均為表寒應有的症狀。

[辨證要點] 臨證分析時要掌握以下要領:

①本證以寒邪襲表,衛氣被鬱,腠理鬱閉為主要病機。

②以惡寒重、發熱輕、無汗、脈浮緊等症狀為辨證依據。

(二)辨表熱證

表熱證是指風熱病邪侵犯肌表所表現的證候。多見於春夏外 感病。

[臨床表現]發熱,微惡風寒,頭痛,或有汗,口乾微渴,舌邊尖紅,脈浮數。

[機制分析] 因熱為陽邪,具有開洩、升散之性,所以症見發熱而微惡風寒,有汗出之症。舌邊尖紅,脈浮數均為表熱證特有症

狀。

[辨證要點] 對本證的辨識要掌握以下要領:

①本證以風熱襲表,肺衛失宣為主要病機。

②以發熱重,惡寒輕,或有汗,舌邊尖紅,脈浮數為辨證依據。

綜上所見,寒熱證辨證法,是指辨別疾病性質屬寒屬熱的一種辨證方法。疾病的發生無外乎是機體陰陽失調,寒證和熱證則反映了機體陰陽的偏盛與偏衰的實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

“陽盛則熱,陰盛則寒。”《素問·調經論》也說:“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陰盛或陽虛的表現即為寒證,陽盛或陰虛的表現即為熱證。辨證要點:寒證即為一組有寒象的症狀和體徵,熱證為一組有熱象的症狀和體徵。寒證與熱證的區別點主要表現在對寒熱的喜

惡、口渴和不渴、面色的白赤、四肢的冷熱、大小便的質地及舌象、脈象的變化。一般分為表寒證、裡寒證、表熱證、裡熱證。 寒證與熱證雖有陰陽盛衰的本質不同,但在疾病過程中可以錯雜出現,如上熱下寒,上寒下熱,表寒裡熱,表熱裡寒;還可相互轉化,如寒證轉化為熱證,熱證轉化為寒證,以及出現寒熱真假,如真寒假熱,真熱假寒,故應注意鑑別。

寒熱辨證方法可用於對各科疾病的辨證。還應與惡寒、發熱的症狀相鑑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