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市深入推進農村電網建設改造升級

7月14日,當記者來到大英縣象山鎮無神村時,村支書覃德高一家正圍坐在一起吃午飯。從電飯煲裡盛出香噴噴的米飯,在冰箱裡拿出冰涼的啤酒,覃德高一臉高興地說:“農網改造後,我家的電器都派上了用場,城裡人的現代生活總算走進了農家。”

隨著農網改造工程的深入推進,無神村於2014年年底完成了低電壓整治,村民在2015年春節擺脫了“燭光晚餐”的不浪漫,迎來了“電器時代”。

1998年,遂寧農村電網建設改造升級工程正式啟動。農網改造升級讓農村配變、線路佈局趨於合理,配網狀況得到進一步改善,農村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顯著提高,電能損耗明顯降低,極大地提升了農村電網的經濟運行和供電能力。

電燈亮了 風扇轉了

農村生活邁入“電器時代”

檢查電纜,對變壓器進行維護,國網大英縣供電公司玉峰供電所運維組長覃光明一年裡的大部分時間會在田間地頭度過。在供電所工作11年,覃光明認為自己的責任就是給農村用戶送去“光明”。

剛來供電所,呈現在覃光明眼前的是表不入戶,電力設施落後導致農村盜電現象和觸電事故時有發生,村民用電得不到保障。“那時,村民都不願當村隊長,因為要管電。”覃光明告訴記者,在一期農網改造中,公司首先解決抄表到戶的問題。一家一個電錶確保抄表的準確性。與此同時,線路隱患問題也得到了整治。然而,這些並不能完全改變農村的用電問題。隨著農村家用電器和農業機械設備的增多,農村低電壓問題嚴重困擾著村民。

在2015年以前,每到夏天和春節期間,無神村連照明都成問題。“用電的人多了,燈都不亮了。買來的冰箱、空調成了擺設,抽水機也只能在深夜使用。”覃德高望眼欲穿地盼望著解決低電壓問題。

2014年,國網大英縣供電公司為無神村增加了兩臺100千伏變壓器,改造線路1公里,將過去的用電半徑縮短到500米以內。此次改造,徹底解決了村民的用電問題。

據統計,2014年國網大英縣供電公司共投入1200萬元,新建、改造農村高壓供電線路40.76公里,改造低壓供電線路141.84公里,新安配變24臺,容量為1200千伏安。

大英縣農網改造只是遂寧農村電網建設改造升級工程的一個縮影。“十二五”期間,我市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涉及三縣兩區以及國開區、河東新區,共105個鄉鎮、2199個行政村,總投資78143萬元,建設項目1216個。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實施以來,全市新建35千伏變電站19座,新增主變30臺,容量193.25兆伏安;新建35千伏線路185.1千米;新建和改造10千伏線路1836.89千米;新增配電變壓器2544臺,容量208.545兆瓦;新建和改造0.4千伏線路6367.87千米。

農民群眾從農網改造中得到了實惠,電燈亮了,農機具可以用了,空調、冰箱、彩電、電飯煲等各類家電進入農民家庭,極大地促進農村居民消費,推動農村家電市場的快速發展,大大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低電壓”不低 電網不“卡脖”

農村電網負荷力大幅增強

來自國網遂寧供電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市全社會用電量為240812萬千瓦時,其中縣級供電企業售電量為213339萬千瓦時,供電可靠率為99.95%,綜合電壓合格率為99.6%,線損率為12%,低壓用戶數為20000戶。

在農網改造過程中,低電壓的整治成為重中之重。

在安居區,為妥善治理農村“低電壓”,明星電力公司安居供電分公司針對於供電半徑較長、末端電壓較低的配變,安裝自動調壓器,將末端負荷轉移至周邊其他配變供電,縮短供電半徑,緩解負荷壓力。同時採取更換與配變容量匹配低壓導線、採用可調式變壓器、對臺區或線路實施全面改造,提升電壓質量等措施在治理農村“低電壓”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記者從明星電力公司獲悉,2014年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下達4500萬計劃,全部項目投運後,改造村社40個村社和10kV白平線,1.8萬餘戶農村居民受益。

在電網運行過程中,受線路改造、用電量劇增以及極端天氣的影響,常常會出現電網“卡脖子”的現象。為解決這一問題,國網遂寧供電公司積極爭取農網建設與改造工程、西部農網完善工程、災後重建工程等國家政策,大力推進電網建設,迅速解決了遂寧供電網絡普遍存在“卡脖子”的現象。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農村電網建設改造的推進,在“十三五”期間,我市還將從供電服務、管理體制方面切實解決農村電網存在的問題,滿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農村電網的需求。

(遂寧日報記者 顏朝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