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舟42歲了,有人還記得他嗎?

舟舟42歲了,有人還記得他嗎?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都有享有幸福和快樂的權利。


01


舟舟今年42歲了。身高只有1米5的他,體重有120斤。很明顯,他中年發福了。

誰也逃不過歲月的追殺,這個曾經的“天才指揮家”也不例外。白髮從他的雙鬢冒出,笑起來臉上有了明顯的皺紋,低下頭下巴上的肉贅到了領口。

最讓舟舟的父親胡厚培難受的是,這幾年兒子衰老得很快,新陳代謝、生理機能和免疫力明顯下降,他還患了滑膜炎、關節炎和痛風,多數時間都不想動彈。


舟舟42歲了,有人還記得他嗎?

他不再經常四處走動,更多時候習慣坐著或躺著。每晚的《新聞聯播》是他必看的節目,他也喜歡玩遊戲,看視頻、玩消消樂,微信跳一跳他能跳1000多分。

這位20年多前還是家喻戶曉的“勵志天才”,如今已經很久沒有樂隊與他合作表演了,他的名氣驟降,商業價值不復從前。巔峰時期,舟舟一年的演出高達168場,到現在只有不到10場,指揮棒和燕尾服被壓在了箱底。

即使有演出,他可能也是一個人站在舞臺中間,聽著伴奏對著空氣隨意比劃,動作也不再那麼利索,節奏明顯慢了幾拍。


舟舟42歲了,有人還記得他嗎?

舟舟曾和施瓦辛格同臺演出


舟舟的記憶仍停留在20年多前北京的舞臺上,那裡有樂團、鮮花和無數掌聲。最輝煌的時候,他被中央領導接見,與施瓦辛格、劉德華、毛阿敏等同臺,去過三大洲的五個國家演出,遊覽過中國幾乎所有的名勝風景區。

舟舟最輝煌的那幾年是在北京度過的。南下深圳後,有時他會因為無聊而跟父親胡厚培抱怨:我想回北京!

二十年過去,彩色泡沫破滅了,只有殘留的水跡浸染在舟舟的記憶裡。


02


舟舟,原名胡一舟,1978年生於武漢,因患有“唐氏綜合徵”,他的智力至今只相當於5歲不到的小孩。舟舟滿月時生病住院,醫生檢查後告訴胡厚培:孩子患有21三體綜合徵。胡厚培當場就懵了,發生概率為600 萬分之一的事情,竟發生在自己身上。

21三體綜合徵,又稱先天愚型或唐氏綜合徵,是由染色體異常(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而導致的疾病。60%的患兒在胎內早期即流產,存活者有明顯的智力落後、特殊面容、生長髮育障礙和多發畸形。

在那個年代,一個家庭有這樣的孩子常被視為恥辱。這樣可憐的生命,也常常被拋棄。而舟舟是胡厚培38歲才盼來的,“我必須盡責任,在我那個小天地裡讓他活得快樂。”


舟舟42歲了,有人還記得他嗎?

舟舟的父親胡厚培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更何況是自己的骨肉呢。

胡厚培是武漢歌舞劇院的一名樂手,他上班時把不能上學的舟舟帶在身邊。劇團待久了,舟舟看著舞臺上的指揮,還能用手指跟著比劃。這令父親驚訝又興奮,他於是找了根筷子,纏上黑色膠布送給兒子,就當是一根指揮棒。

他沒有想到,因為這根筷子,把他的智障兒子送到了人生巔峰,又像拋物線一樣落回了凡塵。


03


從小在劇院長大的舟舟,對交響樂耳濡目染。一聽到音樂他就變得興奮,常常在角落安靜地揮舞著手中的筷子,比比劃劃模仿指揮家的動作。

1995年,導演張以慶到劇院拍攝紀錄片,偶然看到角落裡19歲的舟舟。張以慶對舟舟模仿指揮的一幕念念不忘,他最終決定給這個孩子拍攝一部紀錄片。他徵求舟舟父親意見時,胡厚培爽快答應,“我希望你能拍好,讓全社會都來關心殘疾人。”

張以慶對舟舟進行了長達十個月的跟拍,將2000多分鐘的素材剪成54分鐘的紀錄片《舟舟的世界》。


舟舟42歲了,有人還記得他嗎?


1998年5月,《舟舟的世界》在湖北衛視首播。隨後,中央電視臺將片子拿到國際頻道播出而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德國、法國等國的電視臺又買下了這部片子的播出權。

半年後,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邀請舟舟參加殘聯舉辦的新春晚會。這是舟舟初次登上真正意義上的大舞臺,配合他的是中國歌劇芭蕾舞劇院交響樂團。

晚會中,舟舟被安排壓軸出場,所有人都為他捏了一把汗,但這個單純的孩子並不緊張,他還問工作人員:“會有人給我獻花嗎?”


舟舟42歲了,有人還記得他嗎?


舟舟指揮的曲子是《瑤族舞曲》,音樂響起,他抬起手,順利起了拍子。音樂戛然而止的剎那,舟舟穩住了指揮棒,在場的觀眾紛紛站起來為他鼓掌,人群沸騰。

演出過後,20歲的舟舟被大量報紙和電視節目冠以“天才指揮家”“音樂奇才”的稱號。


04


演出成功後,舟舟和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簽約成為演員,國內外演出邀約不斷,舟舟一時間變得家喻戶曉。他去在克拉瑪依演出時,路人指著驚呼,“這不是舟舟嘛!”

一位患有“唐氏綜合徵”的孩子成了“天才指揮家”!舟舟的誕生讓國際社會重新審視中國。美國邀請舟舟在紐約等城市演出,最高待遇是世界級音樂殿堂卡耐基音樂廳,樂團是美國十大樂團之一的辛辛那提交響樂團。

舟舟42歲了,有人還記得他嗎?

舟舟曾和劉德華同臺演出

隨著舟舟的走紅,質疑的聲音也隨之而來。有指揮家和音樂人在媒體上發聲,反對將舟舟稱為“天才指揮家”,說舟舟的指揮不過是一種即興舞蹈,算不上真正的指揮。

其實,作為專業樂手的胡厚培心裡很清楚,指揮是一個樂團的靈魂,兒子連譜子都看不懂,也不會視唱樂理、協調樂隊,他只是跟著音樂的旋律,憑感覺做動作。他知道,一個唐氏綜合徵患者,根本不可能出現做指揮家的奇蹟,“但是舟舟的樂感很好,音樂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舟舟42歲了,有人還記得他嗎?


況且,民眾更願意相信舟舟就是天才,主流媒體也更願意把舟舟包裝成天才,幾乎每個人都認定,舟舟雖然有智力障礙,但他也有常人難以擁有的音樂天賦。

感性大於理性,常識被拋棄,音樂界質疑的聲音迅速被大眾輿論的潮水淹沒。或許,從人性的角度而言,他們都應該對舟舟給予寬容和理解。他作為一個勵志符號,似乎沒有什麼不好。


05


舟舟成名後,一家人的生活狀況也隨之改善。此前,舟舟的母親患有乳腺癌,為了養育舟舟和妹妹,一直捨不得花錢治療。舟舟演出掙了錢,母親得以接受化療,家裡還買上了新房和車。

幾年後,舟舟的母親去世了。後來,隨著舟舟在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演出的逐漸減少,胡厚培作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接受邀請,離開體制,成立“舟舟交響樂團”,希望因此能讓舟舟有更多站在舞臺上的機會。


舟舟42歲了,有人還記得他嗎?


“舟舟交響樂團”轉手給一家公司經營後,樂手只有28人,而一個交響樂團最少的配置是43人,宣傳海報上卻寫著“大型交響樂”忽悠觀眾。胡厚培覺得這是在敗壞舟舟的名聲,終止了合作。

“舟舟交響樂團”無人接盤,時年67歲的胡厚培決定自己接手樂隊,將人數補夠了自己經營。可苦苦經營了好幾年,樂隊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當年捧紅舟舟的傳統媒體的影響力也在下降,新一代的年輕人對類似舟舟的故事不再感興趣。


舟舟42歲了,有人還記得他嗎?


時過境遷,舟舟走穴不再“吃香”,樂隊難以為繼,而這一切對於舟舟來說都無關緊要,因為他根本感知不到。


06


2016年,舟舟生了一場大病,肺癌。胡厚培的第一念頭就是,傾家蕩產也要給兒子治病。經人介紹,他帶著舟舟南下來到空氣更好的深圳,在一家醫院讓舟舟接受治療。十個月後,舟舟病情穩定。

之後,舟舟與深圳的一家民辦殘疾人藝術團簽了約,成為團裡的“臺柱子”。


舟舟42歲了,有人還記得他嗎?


舟舟雖然“過氣”了,但在團裡依然是備受關注的“寵兒”,他的照片被釘在最顯眼的位置,每當有領導來調研,他總是被重點介紹的第一人。團裡試圖打造他為“殘疾人形象大使”,通過他的故事去影響更多人。

不過對於這一些,胡厚培已經看淡,“一切順其自然,兒子的演藝生涯,能走到哪步就是哪步,只要他能夠快樂。”


07


如今,藝術團給父子倆配備了一個單間,胡厚培負責舟舟的日常飲食起居。舟舟喜吃肉,胡厚培就給他開小灶,燉排骨、蒸鱸魚,每天換著花樣做,每次舟舟都能很快吃完。

藝術團經常沒錢給舟舟發工資,但對舟舟而言,如今的團體生活的意義,遠大於演出的價值。有父親的照顧,有團裡朋友的陪伴,他至少不孤單。

他只是不適應深圳炎熱的天氣,偶爾也會跟從北京來的小夥伴說,“我想回北京”。

有次胡厚培得了咳嗽,舟舟對他說:“爸你抽菸多了,控制一下。”他感到驚訝又溫暖,他沒想到兒子還能說出這樣的話。


舟舟42歲了,有人還記得他嗎?

舟舟和父親

胡厚培覺得自己能照顧舟舟的時間不多了,他已經78歲,還患有嚴重的糖尿病,每天打針吃藥。他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如果哪天他走了,舟舟怎麼辦?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儘量讓自己保持健康,多一些時日來陪伴兒子。


08


前兩年網絡上流傳一段舟舟在一場慈善晚會上的壓軸表演,他一個人站在舞臺中間,聽著伴奏揮舞手裡的指揮棒。但他的動作跟不上節拍,走神,不在狀態,現場工作人員見狀,趕忙讓其他演員提前上場謝幕。

舟舟的指揮棒,無力地落下了,曾經的天才少年,逐漸退出那個原本不屬於他的舞臺,被眾人遺忘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


舟舟42歲了,有人還記得他嗎?


即使風光不再,父親胡厚培覺得,夠了。對於大多數患有唐氏綜合徵的孩子來說,舟舟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

無論是20歲那年面對鮮花和掌聲的舟舟,還是如今42歲發福的舟舟,這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一生都是童年。

20年前,那些追捧、獵奇,或者種種質疑和爭議,他都無法體會;20年後,那些同情、噓聲和落寞,也不會侵蝕他的童心。他最深刻的記憶,仍是20年前的那個春天開始,無數的鮮花、掌聲和歡呼聲向他洶湧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