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與重生:人類發展的三種盡頭

人類從何而來,向何而去?這是兩個關於人類命運的終極問題。前者雖然可以用進化論來解釋,但也有諸多疑點;後者則有很多不同的推想,有悲觀也有樂觀。從地球生命史的角度來說,災難似乎是家常便飯,恐龍滅絕是其中最悲慘的例子。而人類有文獻記載的文明史也不過幾千年,這其中卻也伴隨著種種天災人禍。就說最近幾年,也是驚險不斷。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隕石墜落仍然讓人心有餘悸,太空中還不斷上演著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的驚險事件。這一切似乎都昭示著,毀滅是人類面臨的一種可能性極大的“選項”。

但生命的力量是強大的,若人類真的走到毀滅的地步,或許能夠憑藉堅韌的生命力以另一種方式獲得重生。現代人類發展的盡頭,也許是下一屆人類文明的黎明。我們不妨來思考一下當前人類文明發展的種種盡頭,以及在這些盡頭之中蘊藏的希望。

盡頭之一:長眠星辰大海

毀滅與重生:人類發展的三種盡頭

《太空旅客》中的休眠艙

當世界末日來臨之時,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移民到外星球,這也是很多科幻小說和好萊塢大片經常使用的題材。即將上映的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該片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只是《流浪地球》中載著人類移民的不是常見於好萊塢大片的飛船,而是整個地球,這只是表達一種浪漫主義精神,現實中還是利用飛船比較實際。

但星際空間是那麼的廣袤,離太陽最近的恆星都有4光年遠,以光速航行也要4年時間才能到達。而根據相對論我們知道光速只能無限接近,不能達到光速,更不能超越光速。而且移民的前提是找到一顆適宜生存的星球,那顆星球離我們的距離可能達到幾十光年甚至更遠。當人類踏上移民的不歸路後,更要面臨一個嚴重的問題:那顆目標星球可能並不適宜人類生存。倉促移民的人類,可能需要長期在飛船中休眠,直到飛船的智能系統尋找到真正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才能醒過來。而這個過程,可能要以千年萬年來計算。失去了星球的人類,此時只能長眠於星辰大海,等待命運之神將他們喚醒。

盡頭之二:寄生機器身軀

毀滅與重生:人類發展的三種盡頭

《環太平洋》中的巨型機器人

人類是一種奮鬥不屈的物種,要讓他們為了一個渺茫的目標而休眠自己,其可能性也是渺茫的。至少會有一半人不願意將自己的身軀託付給棺材似的休眠艙。在應對毀滅性的災難時,人們可能更願意增強自己的防護能力。一套既能讓自己活動又能防衛外界衝擊且能過濾有害氣體的盔甲,應該是此時的人類最渴望得到的。《鋼鐵俠》中的機器盔甲在未來也許能成為現實,不過由於價格昂貴,只能是少數人擁有。更多的人可能生存在類似《環太平洋》那種巨大的機器人軀體內,一個機器人就能保護數十個甚至更多的人類。

長久不滅的災難讓這種寄居在機器人體內的生存方式慢慢成為常態,而機器人本身也會越來越智能化。最後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在滿目瘡痍的地球上,從事勞作活動的是巨大的機器人,機器人代替了人類成為世界的主宰,而人類只是一種寄生在機器人體內的次級生命。機器人應對災難和改造地球的能力,是人類所不能比的。人類對於此時的世界來說,是可有可無的,他們將面臨著被機器文明當作毒瘤徹底清除的危險。只希望他們的祖先早已意識到這個問題,並且在機器人的程序中加入了牢固的維護人類權益的指令。

盡頭之三:移民虛擬世界

毀滅與重生:人類發展的三種盡頭

《駭客帝國》中承載現實人類意識的虛擬身體

人雖然擁有奮鬥的精神,同時卻也有著消極沉淪的缺點。且不說未來將要面臨毀滅性災難的人類,就說當今的我們自己,都很容易沉迷於醉生夢死。其中一個最有代表性的事情是遊戲。玩物喪志是遊戲最大的副作用,很多人因此喪失了奮鬥的意志。然而,在未來的某個時刻,遊戲或許能拯救人類文明。越來越真實的遊戲世界,也許能夠孕育出一個“真實”的人類世界。

隨著量子技術的進步,結合越來越成熟的雲服務器技術,以及5G、6G乃至更先進的“NG”通訊技術的發展,遊戲的世界將會越來越接近現實世界。為了獲得更深入的遊戲沉溺感,將會出現人腦與電腦對接的遊戲體驗。逐步就會發展出讓人的意識長時間滯留於遊戲世界的技術,此時玩遊戲的人就會覺得所處的虛擬世界是真實世界。弗諾·文奇的《真名實姓》就是這類科幻小說的代表。而《駭客帝國》更是把虛擬世界演繹得十分瑰奇。或許在未來毀滅性災難即將到來時,沒有退路的人類不得不把遊戲世界變成真實世界,讓人們的意識“移民”到虛擬世界中。同時為了保護龐大的虛擬世界網絡,把眾多服務器埋入地底。

人類的歷史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從宇宙的尺度來說,人類似乎只是一種過客。以脆弱的炭基生命體在變幻莫測的宇宙中生存百萬年、千萬年,終究會遇到難以抵禦的毀滅性的災難。如何應付將要來臨的災難,並且在災難過後獲得重生,這是所有人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畢竟我們不僅僅是我們,還有生生不息的後代,以及那最終的、將要面臨毀滅性災難的最後一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