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光隧道里追思三十年圖書館歲月的情懷

一般來說圖書館員與圖書館學接觸的幾個渠道,一是在與圖書館學有關的書籍和刊物,二是在與圖書館學有關的學術會議及論壇,三是在與圖書館學有關的網絡信息載體。通過這三個渠道獲取圖書館學知識和感受的方式,主要是本人閱讀和聽專家們的現場講座。如果現在出現一種特殊情況,即作為一名普通的圖書館員,當有同行在播講你出版的圖書館學書籍時,你會是一種什麼感覺呢?

一天,當我進入彩雲之旅閱讀推廣QQ群,看到群友圖林胖猴(安徽省委黨校圖書館的王險峰老師)在插播一則廣告,讓我感到特別的震撼:近期“圖書館學有趣有味有力量”系列播講將繼續進行,這一批次有兩個特點,一是“巾幗作品”專場——播講的內容包括王梅,劉欣,七色花三位圖書館女性從業者和研究者的作品,二是“齊魯大地”專場——三位老師都是來自山東這片魅力無窮的區域,給我們展示山東地區圖書館人的熱情和風采。首先“登場”的是來自於山東理工大學圖書館、“彩雲之旅”閱讀推廣研究團隊骨幹成員王梅老師的作品《圖書館學研究的理性與感性》,請各位老師多多支持三位老師和她們的作品。

我的《圖書館學研究的理性與感性》於2013年11月出版後,我幾乎沒有再翻看,似乎是把它忘記丟在了一邊。當有圖書館員同行給我的這本圖書館學書籍播講,而且是作為一個模塊在系統的播講,自己又是親耳聽著,對我真的是特別的吃驚。這對我來說,的確是一個溫習圖書館學知識全新的方式,對我的內心產生了一種巨大的衝擊波,呈瀰漫的狀態久久不能散去。

其實在這之前就聽說有一個叫圖林胖猴的圖書館員在播講圖書館人的圖書館學著作,但一直沒有機會進去聽聽。今年春天在合肥參加第十二屆全民閱讀年會期間,聽到惠涓澈和張鑫向安徽農大圖書館員推薦圖林胖猴在喜馬拉雅音頻平臺上的相關播講,更是引起了我的濃厚注意和極大興趣。回到淄博後我就馬上進入到喜馬拉雅音頻平臺,找到溫情小胖猴的頁面,做家務和散步的時候,還有每晚臨睡前聽溫情小胖猴播講王波老師等人的圖書館學著作,從溫情小胖猴的播講中再次溫習當代圖書館學的名作,更上層樓,自己的認識水準又提高了一步。

眾所周知,喜馬拉雅空中播講是當前網絡載體中最大的音頻平臺之一,這裡播講的各類知識與信息可謂是浩如煙海。早幾年我到裡面逛了一下,聽了一些,收穫也很多,但從沒想到在喜馬拉雅這個大平臺裡會有專門的圖書館學知識的播講,因為,在我的潛意識裡隱約的想到除了圖書館員,也許不會有其他人收聽,而且,會有人去自覺而傾情播講受眾面比較窄的圖書館學著作嗎?因為圖書館學畢竟不是一門熱門學問呀!但現在的事實是,在喜馬拉雅這個音頻世界的大平臺裡,不但有許多專門的圖書館學知識的內容,而且還有一位才華橫溢的圖書館員溫情小胖猴,在一直傾情的播講圖書館人的圖書館學著作。尤其是我的這位圖書館員同行現在要播講的是本人的圖書館學拙作,這本書似乎已經是塵埃落定,但我對它仍然是記憶猶新,忘不了。這不能不讓我想了許多許多。

因此當我進入喜馬拉雅音頻平臺收聽溫情小胖猴播講本人拙作,像是起了某種化學反應一樣,我的心裡頓時感覺很奇妙,聽著聽著,我變得很激動起來,我甚至感到很奇怪,難道這是我寫的嗎?聽上去也蠻不錯嘛!而這之前當我想起或者是偶爾翻看一下我的這本圖書館學的書籍,感覺總是不太美妙,幾乎沒有任何激動的感覺,這並不是什麼謙虛之說辭。現在聽同行播講自己的書籍,和自己閱讀的感覺就是很不一樣。尤其是我的這本舊書被溫情小胖猴認為是彩雲之旅閱讀推廣團隊骨幹成員的作品,我感到更為榮幸,它給我的拙作找到了一個新家,好的歸宿,那就是彩雲之旅閱讀推廣團隊。

在時光隧道里追思三十年圖書館歲月的情懷

聽溫情小胖猴播講的蔣永福老師為我的拙作寫的序言,我真的是不敢也不好意思聽第二次,臉紅啊!與此同時,我感動的要哭了。蔣永福老師過獎了。說實話,那時因為剛剛進入到圖書館工作不久,自己學習圖書館學知識的步伐太快,我並沒有品味到序言中十分深刻的哲理。現在聽到播講,如蔣老師所說,如果從哲學上發問,圖書館和圖書館學到底是什麼,當時我也許還不甚理解,但現在我似乎是頓悟了,起碼是認識與理解上向前邁進了一步。圖書館是知識收藏與分享的快樂大本營,圖書館學是知識交流與互動的快樂進行時。從哲學的終極意義上來說,圖書館和圖書館學是圖書館人與讀者獲取知識快樂的體驗過程。

對我而言,2013年出版這本圖書館學拙作之前的十餘年,可以說是頭都不抬讀圖書館學書刊資料,手都不停寫圖書館學的論文網文微博博文等等,無暇顧及內心寧靜的瞬間和詩意的追問。從2013年出版本書到2018年在喜馬拉雅這裡聽自己的這本拙作,過去了4年多,才真正理解了蔣永福老師給我寫的這個序言的內容,每個字兒,都那麼彌足珍貴,讓我倍加感動。從那時到現在,從圖書館到圖書館學,從日常圖書館實踐工作到圖書館學研究的論文與出版的圖書館學書籍,從館內讀者工作到館外的彩雲之旅閱讀推廣團隊的精神之旅,我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走來,最深刻的圖書館職業和圖書館學研究的體驗就是快樂的分享。

的確,當我的圖書館學心血之作被人在波及面廣的平臺上播講,不說有什麼效果,就是自己的心理感受方面就是非常微妙。這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全新的圖書館職業和圖書館學研究的體驗。而且在音頻平臺上,想聽就可以聽到,隨時隨地可以聽到,可以不去翻書。正因為是聽,是聽別人播講,所以,有了距離,按照距離產生美一說,你會更會反思,回味與本書有關的所有細節,是對自己書籍的重讀,對知識與職業情懷的反芻,相當於對本書進行二次再創作一樣。

當初我排除萬難出版這本書的時候,是打算把它壓在天下圖書館的藏書樓裡,永久留下一個普通圖書館員的圖書館精神之旅的歷史痕跡的。絕沒有想到幾年後會有圖書館員的同行在空中播講。尤其是我在收聽中,對我的心靈產生了回想與迴音。這難道不也是出版這本書的收穫方式之一嗎?所以我忽然間感到特別巨大的滿足。戰地黃花分外香,使我自然而然的在時光隧道里回味自己三十年如一日的圖書館歲月,和這份歲月裡的情懷與追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