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山村種香椿 “搖錢樹”下穩增收

春爭日,夏爭時,一年農時不宜遲。位於我縣壩頭山區的臺路溝鄉後大營灘村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搶抓春耕備播“黃金期”,全力推進大棚香椿特色農作物種植,努力把香椿樹種成“搖錢樹”。

 初春的壩頭山區,依舊瀰漫著絲絲寒意,但暖棚裡忙碌的村民們額頭上卻早已冒出了汗珠。挖溝、起壟、覆土、澆水,村民們正在有條不紊的栽下一排排香椿樹苗。年初,在駐村工作隊的積極引進和河北農大的大力推薦下,村民們大膽嘗試,首次在壩上地區規模化種植香椿樹。駐村工作隊隊員王煦告訴記者,香椿樹不僅需水少,易成活,而且天然抗蟲害,田間管理工作量小,非常適合乾旱缺水、空心化、老齡化嚴重的壩上農村種植。

省政府辦公廳駐後大營灘村扶貧工作隊隊員王煦說:“咱們壩上地區氣候比較寒冷,利用(暖棚)溫差把香椿的上市季節錯開,通常香椿是三、四月份上市的時間,咱們可以把它調節到六、七月份或者七、八月份,利用這個可以增加香椿苗的附加值,銷售價格和利潤也就上來了。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搞林下養殖土雞,雞糞又可以施肥,會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經濟收益。”

後大營灘村香椿產業實行的是村集體經營,貧困戶打工,利益分紅的模式,貧困戶高勝珍告訴記者,她在大棚幹活,每天可以收入80元,腰包鼓了,心情好了,日子自然更有奔頭了。

村民高勝珍:“往年這會我們就是外邊(招工)的來村裡接,來接我們就能出去掙點,不來接,就掙不上,今年村裡建起(香椿)暖棚,一出家門就能掙錢。”

除此之外,駐村工作隊今年還為村裡制定了更具發展潛力的脫貧方案,從成立養殖合作社,到發展民宿旅遊,從生態觀光農業採摘園到開辦糧油加工廠,一系列貼心謀劃,讓這個曾經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真正走出了一條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的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省政府辦公廳駐後大營灘村第一書記郭志賢說:“春節過後我們抓緊做好物資儲備工作,確保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不誤,雙勝利,今年我們把脫貧攻堅作為鞏固提升年,下一步我們引進相關企業打造高端旅遊業,依託這10個大棚做好農業產業化的提升,確保鄉親能夠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實現持續高質量的脫貧,為打好脫貧攻堅戰奠定良好的基礎。(來源:張家口市人民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