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蘊含著人類千年文明,呈現出華夏古老文化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可以說是幾乎伴隨著整個中國史,相反,於歷史之中,酒文化也同時折射出燦爛輝煌的華夏古老文明,可以說我國的文明史,也是酒文化的發展史。

自古以來,酒在政治、軍事、經濟、歷史、文學等等領域都因其獨特的性質而發揮著特有的作用。現如今,一切婚嫁喪葬抑或是喬遷升職都離不開酒,可以說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酒都會在溝通感情、調節氣氛、人際交往等方面起著潤滑作用。

柴、米、油、鹽、醬、醋、茶,單單沒有酒,這也說明了酒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沒有酒的存在,是不會影響到我們人類正常生活的,然而在某些場合因其特殊的作用卻又離不開它。

那麼關於酒的來源,關於酒的文化,關於酒的歷史我們又知道多少呢?

酒從哪裡來

關於酒的來源,有著很多的傳說,他們亦真亦假,通過不同的傳播形式流傳到如今:

1、 猿猴採果,醞釀為酒


酒,蘊含著人類千年文明,呈現出華夏古老文化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人類的祖先都是猿猴,也就是當人類還是猿猴的時候,就學會釀酒了,這也是傳說當中最原始的造酒了。

仔細想想,邏輯似乎很正確,也合乎情理,在原始茂密的森林中,完全有可能有很多野生水果熟透後從樹上掉落下來,被猿猴撿走積攢起來,準備留著吃,時間久了,水果受到了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自然發酵,於是酒就出現了。

當然,那個時代的酒與如今的酒不是同種概念,充其量是帶有酒味的野果子,記得小時候每年冬天姥姥都要去山上撿些山楂回來,留著冬天做山楂罐頭吃,在做好後,裝山楂的瓶子中就會有酒味溢出。

2、 儀狄造酒,酒亡其國

酒,蘊含著人類千年文明,呈現出華夏古老文化

如果說猿猴造酒有些玄乎飄渺,感覺是摸不到影的事情,那麼儀狄造酒可是有文字記載的。

由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編撰的《呂氏春秋》中就記載過:“儀狄作酒”,而《戰國策·魏二》記載:

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亡國者。”

要不怎麼說大禹是統治者,大禹簡直是預言帝般的存在,當大禹喝過酒後,雖然感覺很好,但是卻逐漸疏遠儀狄,原因便是這酒太美妙了,美妙到大禹預言後世一定會有因為飲酒而亡國的君主。

夏桀的出現便驗證了大禹的預言,據《竹書紀年》記載,夏桀:

築傾宮、飾瑤臺、作瓊室、立玉門

與妹喜整天過著沒羞沒臊、驕奢淫逸的生活,據說他的酒池修造的很大,幾乎可以划船,因醉酒而溺死在酒池中的事情時有發生,最終夏桀被商湯打敗,夏朝如大禹所預言,終結於夏桀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商湯終結夏朝建立商朝後,君主之位一代一代的傳到了紂王手裡,紂王較之夏桀過猶不及,與妲己酒池肉林,最終被周武王打敗,商朝也終止於紂王手中。

3、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酒,蘊含著人類千年文明,呈現出華夏古老文化


還有一種說法是杜康造酒,相傳在夏朝時期,帝相在位,因為一次政變,帝相被殺,他的妻子後緡氏已懷有身孕,逃到了孃家,生下了兒子,取名少康。

據說少康年少時以放牧為生,他將剩飯放在樹洞裡,時間久了剩飯就變味了,產生的汁水無比甘美,有芳香之氣傳出,經過反覆研究,少康發現了自然發酵的原理,於是便有意識的模仿、改進,終於在不懈努力之下,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釀酒工藝。

關於酒的傳說有很多種,其實這些都只是傳說,真正的釀酒是勞苦大眾在生活中逐漸發明的,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以制曲培養微生物釀酒的國家,在三千年前的商朝武丁時期就已經掌握了“黴菌”生物繁殖的規律。

據考據,目前現存最古老的酒是1980年在河南古墓出土的酒,這個古墓距今約三千年,屬於商代後期,這酒現存於故宮博物院。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1、 酒鬼劉伶

酒,蘊含著人類千年文明,呈現出華夏古老文化

竹林七賢指的是晉代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七位名士,於其說是七位名士,不如說是七位屌絲,他們熱愛在竹林中喝酒,其中我們最熟悉的應該是阮籍和嵇康,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是劉伶,西晉沛國人,字伯倫,後世稱他為“酒鬼”,他提倡“以飲酒為榮,酗酒為恥,唯酒是德”的美好飲酒品德。

據說,有一天,劉伶縱情山水路過一個村莊,村莊有一酒肆,門兩側貼了一副對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盞海底眠。”橫批:“不醉三年不要錢”。

劉伶看到對聯後走進酒肆,看到美酒,抑制不住心中的歡喜,連飲了三杯,還沒等到喝第四杯,便感覺頭暈目眩,連忙向店家告辭,晃晃悠悠的走回到了家中,店家也沒有阻攔他向他要錢。

三年後,店家到劉伶家裡要酒錢,劉伶的妻子又氣又恨的,心想我還沒有向你討要說法你還有臉向我要酒錢,因為劉伶自從喝了店家的酒,已經死去了三年,於是便向店家討要說法。

店家大笑道:“劉伶未死,只是最過去了。”眾人不信,於是開館檢驗,恰好在這個時候,劉伶剛剛睜開雙眼,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哈欠,一股酒香噴鼻而出,然後說道“好酒,真香”,於是後人便稱呼他為“酒鬼”。

關於劉伶,還有一個說法,說是劉伶身邊經常帶著一個酒壺,乘著車,邊走邊飲酒,同時還有一個人帶著挖土的工具緊隨其後,劉伶死到哪裡,他就在哪裡給劉伶埋了。

2、 酒仙李白

酒,蘊含著人類千年文明,呈現出華夏古老文化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詩人,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詩人了,無須過多介紹,李白一生嗜酒,與酒結下了深厚的緣分,在他的很多詩中我們都能看到酒的影子。

杜甫有《飲中八仙歌》一詩來寫李白: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因此李白被稱為“詩仙”、“酒仙”。

李白一生寫了大量以酒為主題的詩,其中《將進酒》可以說是巔峰之作,“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3、 醉翁歐陽修

酒,蘊含著人類千年文明,呈現出華夏古老文化

最近宋朝古裝歷史大劇《清平樂》在熱播,其中六一居士歐陽修的出現讓我們眼前一亮,課本中的人物就這麼出現在眼前,歐陽修字永叔,因愛酒,經常喝醉,因此自號醉翁。

《醉翁亭記》記載: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歐陽修也曾仕途順利,人生得意,然而當他作《醉翁亭記》之時,是被貶為滁州做太守期間,被貶原因是他向來支持韓琦、范仲淹等人推行新政,反對保守派。

在任滁州太守期間,使得當地人過上了和諧安定的美好生活,可此時朝堂上卻政治昏暗、奸佞當道,此時的歐陽修只能陶醉於當地山水之間,與酒相伴,怡然自樂。

“酒,水之形,火之性,形態萬千,色澤紛呈,品種亦多。”酒是一把雙刃劍,看似柔軟,實則剛硬,可助興亦可敗興,小飲怡情,大飲傷身,國人喜歡酒,影響至深,蘊含著人類數千年的文明。

關於酒,勸君量力而行,可不要貪杯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