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生活充滿焦慮,或許可以瞭解一下「存在主義」

有段時間一度非常焦慮,很多時候焦慮來自於同儕壓力。正因為想要與他人作比較,看到別人看似完美的人生進度,自己也想達成那樣的目標。但是停下來想一想,別人的目標真的與自己的理想一致嗎?

人生不過百年,說到底我們不過是群居動物,遵從規則、融入大眾,就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所以這一切又是否具有意義,以及人生是否需要意義。

人活著好像從來不會死,人死了卻像從來沒活過。

這篇書單推薦了一些關於存在主義的小說或者哲思,也許可以幫助你緩解焦慮,看清生活的真相,在與貧瘠的物質世界抗爭的同時,也要保持對世界本來面目的熱愛。

人都是要死的

如果你對生活充滿焦慮,或許可以瞭解一下「存在主義」

歌德曾經說過:「我的能力範圍就是時間。」歷史上偉大的人們也終究侷限在有限的生命裡。但波伏娃在《人都是要死》的這本書裡,卻虛構了一個永生的主角。

在開篇的楔子裡,是一個顧影自憐的女人雷吉娜,她也許是現代人類精神世界的縮影,人們極度自戀,彷彿自己活在世界的中心,不再關心他人的情感。

「我為什麼生來如此呢?」雷吉娜想,「當這些人在生活,當這些人在我身邊戀愛並幸福著,我覺得他們是在殺害我。」

在自己繽紛的生活當中,雷吉娜依然鬱鬱寡歡,但她發現了一個比自己還要悲傷的人物,那個人不論日夜都停留在同一個地方,甚至下雨也不躲避。雷吉娜接近了這個怪人福卡斯,他說自己因為永生而悲傷,但也因此刻的愛戀而倍感煥發。雷吉娜想要抓住短暫的人生,希望有永生的福卡斯永遠愛戀她。

雷吉娜苦惱地望他一眼。她愛他,因為他不會死;福斯卡愛她,是希望恢復做一個會死的人。「我們永遠成不了一對。」

故事的主體是博學多識的波伏娃用這樣一個虛構的永生人物福卡斯,在近千年的歐洲史之間穿梭,福卡斯身為貴族主導或者經歷了歷史的重大節點,意識到人生雖然短暫,但因為人類的傳承也完成了很多閃光時刻。

人終究是要死的,也許到了最後成為一個能擁有愛情的凡人就好,也許人生也不會都是徒勞。意識到死亡可能是在增加自己的惶恐,但也可以作為一種提醒。


西西弗神話

如果你對生活充滿焦慮,或許可以瞭解一下「存在主義」

《西西弗神話》是加繆闡述自己哲學思想的一本著作,藉以「西西弗神話」的喻體說明了他的存在主義哲學。

判斷人生值不值得活,等於回答哲學的根本問題。

西西弗每日推石頭上山,而後石頭滾落在山底,重複如此。但西西弗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情,雖然西西弗的生活是一種懲罰,但他依然可以在這樣的生活中去感受自然,從中汲取豐厚的生命能量。這是一種形而上的思考,形而上的反抗。

又及,書中提到沒有意義的人生反而能夠生活得很好。其實我一直都不太能理解怎麼會有人無法感知到荒誕,世界觀僅僅是今天人類的某種偏好,不論人怎麼去思考都是基於某種被影響的偏好設定下,所以可以說反抗也是一種荒誕。但是反抗、意識到自己在反抗,也許能讓自己感到荒誕自由,要是能有西西弗這樣的激情,越發清醒,越發去感悟荒誕,也許生活就算可以的了。

加繆在這本書中強調了「荒誕」,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荒誕感知」、「荒誕激情」、「荒誕疾病」等等。假設人在意識到生活的荒誕之處之後,就成為了一個「荒誕人」。

他甚至進一步強調,意識到生活無意義而想自殺,因為人生不值得過,並非什麼真知灼見,而是顯而易見的道理。

荒誕作為哲學術語源於古代某個基督徒的一段拉丁語怪論,大意是:上帝的兒子死了,絕對可信,因為這是荒誕的;他被埋葬之後又復活了,絕對確實,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但正因為人生不值得過,人才應該與這種清醒意識之中的荒誕去抗爭,更要活得長壽,去感知這個荒誕世界、體驗它。 雖然對這個世界繼續感知,卻不要對這個世界抱有希望。感覺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感覺越多越好,這就是生活,生活得越充實越好。清醒佔上風的地方,價值等級就沒有用了。


局外人

如果你對生活充滿焦慮,或許可以瞭解一下「存在主義」

在《局外人》裡,我非常喜歡男主人公默爾索這個人物形象。他在生命中的每時每刻都很忙碌,卻不同於當代人的忙碌,他不追逐任何世俗的目標,所有社會的規章制度。他忙著去感受整個世界的節奏與脈動,感受夏天裡燃燒的熱氣,太陽曬得血直往頭上湧動,全世界的聲響與躁動

所有這一切,太陽、皮革味、馬糞味、油漆味、焚香味,一夜沒有睡覺的疲倦,使得我頭昏眼花。

他就像是自然本身,他不參與這個世界,只是理性觀察,從不把自己的感情附著於任何人事物上,過去的事情從不操心,只著眼於現在與未來。

他是出世的,被動的,他做出的任何選擇只是因為沒有必要去做另一個選擇。甚至我要說,他是熱愛生活的,他只是不願意浪費時間,浪費情感在一些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身上。

生命裡所有瑣碎的末枝細節,他都在認真地去感受,所有能用感官去體驗的東西,他都感受到了,並且都成為記憶中濃重的一筆。他只是世俗生活的局外人而已,他只是跟別人不一樣,他只是更能清醒地活著罷了。

另外,很喜歡這部書裡關於瑪麗的描寫,所有瑪麗出現的場景,她呼吸節奏的起伏,她一直不停的笑,她細微的動作試探,都讓人感覺很美好,很內斂地表現出了浪漫與美好, 沒有說破他們之間的感情卻又讓人感覺說得清楚明白。


我的陰陽兩界

如果你對生活充滿焦慮,或許可以瞭解一下「存在主義」

王小波的寫作風格就是思想靈媒式,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在他的多部小說作品中,總會有一個主人公叫做王二。 王二是一個一米九的大高個子,還是個胖子。很多時候王二還同時擁有一個作家的身份,或者是教師。

在《我的陰陽兩界》中也有那麼一個王二,他的人生軌跡存在著陰陽兩界,或者說是a point of no return,屬於王二的不歸點。

人類的歷史分做陰陽兩個時期,陰時期的人類散居在世界各地,過著吃了就睡,睡足了再吃,渾渾噩噩的生活。後來人類又到一些河谷平原聚群居住,有了文明,一切煩惱就由此而起。

在這個時間節點之前,他被所有人放棄,孤僻地住在地下室裡面,而理由卻是很可笑的,王二那方面不行。這讓王二在人們的眼中不僅僅是一個離群索居的怪人,更是一個人們可以在各方面容忍他的可憐人。

雖然傳聞說王二有疾病,但王二的離群索居卻是自己選擇的。慢慢的,在「我們」與「他們」之間,王二選擇了融入人群變成了一個普通人。

人活在世界上就像一海綿,生活在海底。海底還漂盪著各種各樣的事件,遇上了就被吸附到海綿裡,因此我會記得各種事情。時隔二十年,我還清清楚楚地記得,我幹了哪些事。但是我再也想不起來自己為什麼要幹那些事。大概這就叫手賤。

從頭到尾都是同樣的一個人,人們決定接納他還是排斥他,只在陰陽之間。選擇做一個離群索居的怪人,還是做一個天天開會做班似乎很有價值的人。 正如王二所說,如果學問只有自己懂無人認同就不能傳播出去,但如果有人認同就不能稱之為自己的學問。


審判

如果你對生活充滿焦慮,或許可以瞭解一下「存在主義」

《審判》是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在這部作品中,卡夫卡虛構了一個銀行家k,他在銀行中的地位已經與副行長平起平坐了。

但k在某天起床時突然遭到逮捕,這讓他不明就裡。這部小說的開篇感覺跟《變形記》也很像,主角某天突然遭遇某種自己從未料想到的變故,而且完全找不到線索,但就這樣習慣下去。

真正阻礙K的是他不知道自己受到了何種指控,甚至不知道這指控會帶來什麼後果。他不得不回首這一生,憶起每一個細小的舉動和事件,然後全面審視、重新思量,想想都令人意懶心灰。

看這本書一直想著應該有什麼高潮情節,至少有一個庭審與辯護的情節之類的,但沒想到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甚至初審就那麼奇奇怪怪地結束了,還有接近尾聲出現的監獄牧師。

但這一切都會讓你覺得非常真實,真實到懷疑卡夫卡是不是需要有這方面的往來,不然那種進入場所的窒息之感,急切地等待審判進程與結果的心情,以及對整個結構的瞭解之深。

尤其是監獄牧師講的鄉下人與守門人的故事,令人振聾發聵。其實k就是那個一直嚷嚷著要進門的鄉下人。 因為他的名譽等等受到了影響,無法在社會上立足,人人都在傳言他的事情,甚至無法安心工作安心生活。最可悲的是成為那個商人,匍匐在律師的床邊只為聽到今天法官的心情好了一些這樣的言語。

你可以不要進門,你是自由的,但同時你也無法生活,你是自由的嗎?不能說你沒有努力,但你還不如頭腦簡單的戴著鍍金紐扣的人呢。


存在的意義

幾年前的奇葩說裡面,我非常喜歡劉可樂進場時的那段話,她自述有雙相情感障礙,找過很多心理醫生,同時也很想去想明白人生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直到有一天,有人問她:意義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乍聽起來是很繞,但是一瞬間就解開了所有問題,是啊,當我們自以為脫離了庸俗,去思考哲學的終極問題時,想要去找到人生意義的答案,這種行為本身就是沒有意義的。

當我們自以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時候,也許人人都在忙碌的間隙裡晃過這樣一個問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們不僅僅不特殊,甚至還是一個個重複的人類個體。

以前我很喜歡畢淑敏給出的答案「人生的意義是需要你去賦予的」,但現在我更喜歡加繆所言沒有意義的人生反而可以更好過活,「重要的不是治癒,而是帶著病痛活下去」。

浪漫派巴洛克風格的一位藝術家,曾經有過高論:「一切精神生活的目的就是成為上帝。」願我們成為自己生活裡的上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