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人的血性,一個師只剩一個旅長,太原會戰的鐵血之歌

相信在電視劇《亮劍》中楚雲飛的形象大家都十分熟悉,這位晉綏軍的將領敢打敢拼,滿腔愛國之情。面對日軍的進攻,他與八路軍李雲龍配合的十分默契,狠狠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在抗日戰史上,閻錫山的晉綏軍面對日軍沒有絲毫退讓,打出了中國軍人的血性。


中國軍人的血性,一個師只剩一個旅長,太原會戰的鐵血之歌

太原會戰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了,全面抗戰正式開始。日軍在佔領北平之後,便將矛頭對準了資源大省山西。1937年10月11日日軍統帥部批准了日本華北方面軍和關東軍的方案,上海、太原等戰略要地成為了日軍的目標。

1937年10月2日,內長城防線被日軍突破,太原已經暴露在日軍的兵鋒之下,太原的形勢岌岌可危。國民政府和中共中央對於保衛山西都十分重視,中共中央派出了周恩來協助閻錫山對戰局形勢作出判斷和研究,並積極調集兵力協同閻錫山的晉綏軍對來犯日軍進行戰鬥。

在這場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戰績最顯著的戰役中,國軍投入了6個集團軍計52個師共計28萬餘人。而抱著滅亡中國的日軍則投入了4個半師團約14萬人,由此也可以看出日軍對於進攻太原也是下足了功夫。


中國軍人的血性,一個師只剩一個旅長,太原會戰的鐵血之歌

晉綏軍的血性

  • 血戰娘子關

自娘子關作戰開始後,國軍第17師一直在娘子關前的雪花山、乏驢嶺一線與來犯日軍進行激戰。第17師一直處於日軍的炮火覆蓋下,在裝備差距明顯的條件下,第17師官兵沒有絲毫畏懼,他們憑藉地形優勢,與日軍進行了頑強的作戰。在第17師師長趙壽山的帶領下,17師全體官兵堅守陣地,不僅阻擋了日軍的進軍路線,而且還在戰鬥中斃傷日軍2000餘人。

日軍在娘子關戰場上進展緩慢,日軍華北方面軍便派出了精銳部隊進行援助。10月21日起,日軍增援部隊逐次到達娘子關一帶,隨即便向娘子關守軍發起了全面的進攻。

此時,八路軍129師在師長劉伯承的帶領下在娘子關戰場與日軍進行了多次激戰,並於10月25日成功伏擊了日軍第20師約1000餘人的輜重隊,極大的牽制了日軍的行動。

由於國軍對娘子關的防守並沒有十分重視,在日軍增援部隊的全面進攻中,娘子關終告失守。國軍第17師在防守娘子關的戰役中,全師損失慘重,全師旅以下軍官旅長僅剩一人,團長僅剩兩人,營以下軍官所剩不到三分之一,一萬三千餘人的陸軍師戰至不足三千人。


中國軍人的血性,一個師只剩一個旅長,太原會戰的鐵血之歌


  • 忻口悲歌

10月18日隨著日軍增援部隊的逐步到達,西起大白水陣地,東至滹沱河南岸陣地,日軍指揮官板垣徵四郎向忻口一線的中國守軍發動了新一輪攻擊。在這輪攻擊中,日軍主力盡出,配合飛機大炮等重型武器向中國守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在這輪攻擊中,日軍採取集團作戰的方式,一波接一波潮水般地衝鋒,中國守軍一線官兵拼死抵抗不得喘息,指揮官只有再組織兵力適時迅速發動突然反擊。兩股衝擊力在前沿陣地上猛烈撞擊,白刃戰使得雙方的炮火被迫停止射擊,陰沉的天色下只剩下令人毛骨悚然的扭打聲和呻吟聲。

10月20日面對著頑強的中國守軍,日軍使用了催淚性毒氣和燃燒彈,向中國守軍陣地實施毀滅性轟擊。在這場拉鋸戰中,中國守軍用血肉之軀阻擋了日軍前進的步伐,面對著裝備精良的日軍,中國守軍堅守陣地,陣地丟了立刻組織衝鋒奪回來,每個陣地都是經過反覆爭奪後,才能得以固守。

就在忻口一線上,國軍共計投入了約100個團,15萬人。戰至11月1日,守軍雖“戰鬥員傷亡三分之二以上”,“日耗兩團上下 ”,但陣地仍巍然屹立。


中國軍人的血性,一個師只剩一個旅長,太原會戰的鐵血之歌


  • 八路軍的出擊

為了緩解國軍正面戰場的壓力,八路軍115師、120師全面出擊,迂迴至日軍背後,對敵側後展開了積極主動的攻擊。經20余天的作戰,第115師先後收復縣城10座,切斷了張家口至代縣間日軍後方交通線。第120師向進攻忻口之日軍右翼及後方展開廣泛襲擊。

由於第115師和第120師的積極作戰,使進攻忻口之日軍與大同、張家口的交通中斷,糧、彈、油料等供應斷絕,迫使敵人不得不借飛機來輸送給養。八路軍主力前出,不僅緩解了正面戰場上的壓力,而且還極大的牽制了日軍的補給和交通線路。


中國軍人的血性,一個師只剩一個旅長,太原會戰的鐵血之歌


後記

1937年11月8日太原陷落,太原會戰落下帷幕。在這場戰役中,晉綏軍主力盡出,在中央軍的援助下與來犯日軍進行了殊死戰鬥,廣大官兵英勇頑強,前仆後繼。太原會戰中國軍人付出了10餘萬人的傷亡,但是此次會戰斃傷日軍近3萬人,有效的打擊了日軍囂張的氣焰。同時,八路軍在此次戰役中主力盡出,積極與來犯日軍進行戰鬥,為這次戰役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這次會戰中,國共雙方積極配合,雖然沒能守住太原,但是這場戰役打出了中國軍人的血性和骨氣。在三晉大地上,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悲歌!

我是青城觀歷史,專注歷史事件背後的真相,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與我一起探索歷史背後的真實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