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 | 課堂中的五類提問法,更有助於學習

我們常見的課堂提問,類型不同,功能也不一樣。問得到位,有利於學習繼續推進;有的提問,思考含量低,無助於推進學習繼續進行。或者說,有的問題看起來是問題,實際上不是問題。


何捷 | 課堂中的五類提問法,更有助於學習

例如,有這三類常見的問題,思考含金量就比較低:


第一類:應和型問題

課堂上老師隨機提問:你們說,我講得對不對?學生一律回答:對。而且,因為缺乏思考,回答時拉長了聲。老師問:你們覺得我做得好不好?學生一律回答:好。又拉長了聲。這無異於在拍照前,被拍照的問圍觀的人:看我長得美不美,我帥不帥?大家都說美,都說帥。真實情況暫且不去討論,臨場應和的性質很明顯,這一類問題製造的是課堂的熱鬧氣氛。

第二類:管理型問題

在教學的某一環節進行中,我們會問:準備好了嗎?學生回答:準備好了。或者問:我們能開始嗎?學生回答:能。這一類問題都為教學管理服務,屬於管理類問題,為的是提振精氣神,集中注意力,開始學習活動。所謂“開始”,就是還沒有真正進入,正在準備階段。

第三類:展示

問題

課堂上讓學生展示已有的學習結果。例如要求學生進行檢索和彙報:你們找到了某某詞,某某句嗎?請為我們讀一讀好麼?或者是:你們有什麼感受嗎?能不能通過你的朗讀分享你的感受?類似這樣的問題,屬於展示已有學習結果,依然沒有推進學習發展。

何捷 | 課堂中的五類提問法,更有助於學習

那麼,怎樣提問才能夠有助於學習發生,不斷推進發展呢?我們分享關乎學習的“六問”:

一問:思考源。

要驗證學生的答案是否可靠,是否能在某一話題上始終保持正確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詢問原因,思考的源頭是什麼?你們是怎麼發現這些答案的?你們能不能解釋一下你們的答案呢?

我們常喜歡問學生:你是怎麼想的?這一問,好像和學生的思想在一起散步,在親切交談。例如學習統編三年級預測單元中的《胡蘿蔔先生的長鬍子》,當學生做出預測,說到:胡蘿蔔先生繼續前進,繼續用他的長鬍子幫助他人,解決困難。教師就問:你是怎麼想的?這麼預測有什麼根據?學生則繼續解釋:這些預測是根據前文情節做出的。前文中,胡蘿蔔先生的鬍子很長,每次遇到他人有困難時,總是毫不猶豫地剪下一段鬍子,提供幫助。幫助別人之後,總是快樂地往前走。因此,繼續走,繼續遇到人,繼續幫助人。預測是根據對之前課文的情節把握。當學生說出理由時,思考也在同步進行。我們不僅追求結果的完美,更追求思考過程的豐富。

這一問,也在詢問“證據鏈”。即當學生得出結論時,教師可以要求他繼續說出得出這些知識、結論的證據,描述並提出支持結論、論證觀點的過程。其實。很多時候,答案本身價值不大,最具學習意味著是論證的過程。或者說,探尋思維的痕跡,這才是最具學習意味的。這樣的提問,也有助於學生未來的深度學習。

何捷 | 課堂中的五類提問法,更有助於學習

二問:差異性。

一個問題往往有許多的答案,不同的學生得出的答案不同。可以詢問:你們發現答案之間的差異是什麼呢?或者說,你們發現前後兩次思考有什麼變化嗎?

關於差異性的提問,案例比較豐富。例如學習統編五年級的《鳥的天堂》,作者前後兩次前往,發現不同,感受到差異。教學中就可以引導學生在比對中,理解“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一句的含義。又如學習統編四年級的《精衛填海》,同樣作為神話單元中的一課,精衛鳥與開天的盤古、造人的女媧,在神的氣質上有所不同,神的威力上也不一樣,但是作為人,都有著勇於挑戰自然,造福人類,不服輸等的共性。比對後,能更好地理解共性,把握精神主旨。又比如統編五年級《田忌賽馬》中,可以進行孫臏和“眾人”的對比。眾人觀看賽馬,看的是熱鬧;孫臏觀看賽馬,看的是門道。其一,看人,知道大王為人,寬厚,愛才,是可以接受建議,有重新比賽的可能;其二,看制度,知道賽馬的制度靈活,有獲勝的可能;其三,看實力,知道雙方的馬,實力相差不大,只要調整戰略,還是可以獲勝的。在比對中瞭解差異,在比對中推動學習。

何捷 | 課堂中的五類提問法,更有助於學習

何捷 | 課堂中的五類提問法,更有助於學習

何捷 | 課堂中的五類提問法,更有助於學習

三問:精確度。

特別是在學生描述某個概念,講述見聞時,一開始可能會用籠統的、模糊的口頭語言,教師可以給他一些時間,讓他進行調整選擇,儘量使用更加精準的語言進行表達。

例如,學習統編五年級課文《桂花雨》,發現作者琦君寫桂花雨時,用了“搖啊搖……”的表達。教師可以針對這一處描寫提問:為什麼要這麼寫,要使用“搖”字呢?這一問,指向作者語言表達的精確度,在指導學生回答時,也讓其更為精確地分享與表達自己的思考結果。例如,“搖”字突出了桂花雨是怎麼來的;搖字感受到兒童特有的生活趣味;“搖”字是作者童年時與母親共同的回憶;“搖”字展示了作者的親身體驗,所以才留下深刻而持久的記憶;使用“搖啊搖”的寫法,還能夠在朗讀時起到作用,讓讀者感受特別豐富的意境……指導學生思考並回答問題,從不同角度切入,提供不同答案,精確地表達自己的學習結果。這樣的提問,有助於讓學習變得更為精準且深刻。

何捷 | 課堂中的五類提問法,更有助於學習

四問:實踐法。

當學生有了一些答案或者明確的一些道理之後,可以繼續追問:你想怎麼做?你如何將這一收穫與生活相關聯?你會怎麼實踐?這些問題鼓勵學生將思考的結果運用在生活中。

例如學習統編六年級的《故宮博物院》,可以提出這一類的問題:如果要為家人定製“故宮博物院一日遊”的計劃,打算怎麼去設計?要求學生設計的路線要讓家人在一天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時間,不走回頭路,儘可能多地參觀各個不同的景點。問題提出之後。可以讓學生先實踐,自己設計路線,之後進行小組討論,還可以組織各組之間不同路線的比對和交流,評選出最佳路線。設計,就是實踐,同時課堂中對虛擬的“遊覽”構想,也足以讓人興奮,學生很容易沉浸在學習中。

何捷 | 課堂中的五類提問法,更有助於學習

五問:反思型。

這一次的學習給你帶來怎樣的?結果。帶來怎樣的思考。對你今後有什麼啟發?

例如學習統編六年級的《十六年前的回憶》之後,可以通過提問促進學生反思:我們瞭解了共產主義先驅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所做的犧牲,請反思自己,是否應該更懂得珍惜?是否應該更加主動去了解先烈的革命歷史?是否應該更加努力勤奮,去締造美好的未來?同時,是否應該更加警惕地去面對可能的思想侵襲?是否應該更加熱愛美好的生活,熱愛黨,熱愛國家?這一切的反思,都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伴隨著學習結果做出的,是推動學習繼續進步的動力,也讓已有的學習結果不斷得到昇華。

何捷 | 課堂中的五類提問法,更有助於學習

我們分享的五類提問法,實際上僅提供了提問的話術。具體怎麼問,可以靈動操作。關鍵在於要把握提問的方向,要知曉提問的目的,要明確提問存在的意義——為了學習真正發生。好的問題可以不斷推動學習,糟糕的問題只能累計提問的次數。我們深知:你也不希望自己的課堂,只有問題而沒有學習。

何捷 | 課堂中的五類提問法,更有助於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