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三萬塊錢想自己創業,能做點什麼呢?

創業不是錢先行,而是項目

把幾萬塊錢拍桌子上之後,開始考慮幹什麼

誰手頭會因為差幾萬塊錢而做不了生意呢?

按這個思路的話,只能是模仿別人最容易上手

先立一個模仿目標,把別人的優點列出一個清單

從中分析哪種最適合自己,哪種見效最快

分析完一個,再多準備幾個模仿對象

防止自己變成追趕者,追趕者沒有出頭之日

模仿的對象多了,你就不是模仿者

各種要素組合搭配之後,你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

自然就擁有一些別人沒有的核心競爭力

這個過程中會出現跑偏的現象

就是原先想做A,結果出現一個B,而且B感覺更誘人

這是正常現象,不需要擔心,有可能只是A卡殼了,思路限制住了

這時就以B為主推進,以A為輔

這種方式繼續進行的話會陸續出現C、D、E、F......

你的項目會無窮無盡

你只需要從中選一個你感覺靠譜的就可以

從信息收集角度入手,收集各類創業有關信息

各種信息收集到一定程度就必須得分類,要不會出現找不到的情況

這些細分類目到一定程度又得分類,這樣一路分下去

會出現無窮無盡的細分類目

從中會發現比較滿意的小類別

這就是你收集最多,可能是最感興趣的細分市場

繼續深挖,你就能感覺到成功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當這種分析達到一定程度,很多東西就清晰了

需要投入多少,大概產出多少

通過什麼手段滿足這部分人群的什麼需求

這些分析結果都是很具體的,可操作的

感覺很靠譜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了

不管是從模仿別人的角度入手,還是信息收集角度入手

整個過程是自然而然按順序發生的

這是你自己的項目,是你自己努力之後的回報

你就是把所有資料給別人,手把手教別人,別人理解起來也很費勁,也不太會相信你的,因為別人也不會有你相同的感受,因為缺少了收集、整理、分析的過程

各種加盟、代理等等各種掙了多少錢的,看上去不靠譜也是因為少了這個過程,所有信息都是他們提供的,肯定是經過加工整理的,尤其是門檻很低的,很多都是割韭菜

這也是很多資本只是注資,不會搶你的小項目的原因

投資人要的是利潤,項目本身不是他們的目標

項目總得有人去幹,誰最適合幹你的項目?

只有你最適合幹你自己的項目

本來創業成功率就不高,YQ+經濟停滯還是很要命的

要是再加一條“新手”就更要命了

沒有特別的理由,還是不建議另起爐灶

YQ是怎麼回事?什麼時候是個頭?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預言未來。

只能等明年才能知道,我們應該怎麼面對YQ

然後經濟預期就會比現在穩定很多,各種政策環境也會相對明朗,至少是一定程度上的

不至於像現在一樣,天上一腳地上一腳

現在運營中的中小企業來說,第一要務是活著

已經死掉的有一大片了,未來只會死掉更多,因為沒有現金流

可以收集一下這方面的信息,看看自己想做的行業是什麼情況,作為參考

安靜的收集整理信息,提高風險意識,提高自己腦力,還是有很多事情可做的

培養自己不一定非得花很多錢

初期會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不過越到後面,速度會越來越快,學習是有加速效應的,方式方法用熟練了就變成生活習慣了,就變成思維模式了,本人都察覺不到。新手和老手的差距可能就是幾千個小時的訓練量而已。

很多老手為什麼看一眼就知道?很多東西他們已經看過,分析過,這就是所謂的“見多識廣”。就算不知道的,也可以拿最接近的東西做對比分析,很快就能有個模糊的概念,不一定保證正確,但是可以做出“取捨”判斷了,看不明白的不做,不感興趣的不做,投入產出不合理的不做,坑多坑大的不做...

“保證掙錢”、“穩賺不賠”的躲著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