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奴”“卡奴”的背後,中國人的負債壓力到底有多重?

中國人民一直都喜歡“先存錢再花錢”,所以很多人都把錢存進銀行裡,等到用的時候再取出來。但是隨時生活成本越來越高,有些人存一輩子的錢都不夠買一套房的,所以中國人民的消費習慣也就發生了改變,變成了“先花錢再還錢”。


“房奴”“卡奴”的背後,中國人的負債壓力到底有多重?



如今貸款買房、買車已經成為流行趨勢,在享受物質的同時,人們的負債也越來越高,那麼中國人民的負債情況到底是怎麼的呢?本文就給你一個清晰的認識。

居民槓桿率超50%

居民槓桿率是用來衡量一個家庭負債情況的常用指標,槓桿率最初是用來評估公司的負債風險,後來拆分出居民槓桿率。1996年的時候,我國的居民槓桿率只有不到3%,2008年也還只有18%。可是自從2008年以後,我國的居民槓桿率迅速上升,2017年就達到了47.4%,高於國際上很多國家的平均水平。


“房奴”“卡奴”的背後,中國人的負債壓力到底有多重?



上述的數值都沒有考慮住房公積金貸款、現金貸等債務,如果把它們也納入,那麼我國的居民槓桿率接近60%,與很多發達國家已經相差無幾。當初美國的居民槓桿率上升到50%用了近40年,而中國只用了10年,可見居民槓桿率增長的速度有多快。

居民債務收入比高於70%

想要衡量一個家庭的負債情況,債務收入比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指標,其含義就是債務與收入的比值,越高代表債務負擔越重。根據數據統計,2006我國的居民債務收入比只有18.5%,到了2017年下半年,這一數值就提高到了77%。


“房奴”“卡奴”的背後,中國人的負債壓力到底有多重?



用債務收入比來衡量負債情況,嚴格來說是有些偏差的,而短期債務收入比更加貼合實際。我國的短期債務收入比就理想得多,2008年為10.16%,到2014年上升到20.64%。從數值上來看,短期債務收入比表現正常,但是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點,那就是短期債務收入比不包括房貸等長期的債務,如果算上房貸、車貸等長期債務,那麼這一數值還會增加。

居民貸存比上升到60%以上

顧名思義,居民貸存比指的就是貸款和存款的比值,可以反映出居民的財富狀況。根據統計,我國的居民貸存比一直處於上升的狀態,從2009年的24.6%攀升到2017年的63.2%。居民的新增貸存比也居高不下,一直在70%左右徘徊,最高的時候達到了103%。


“房奴”“卡奴”的背後,中國人的負債壓力到底有多重?



之前有一部電視劇《蝸居》,郭海萍的生活就是現實的寫照,每天一睜眼就是一串數字,房貸6000、吃穿2500、人情來往600等等。如果再加上孩子上學、各種繳費,那麼一個月下來工資就剩不下了,甚至還會變成負的。我們現在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帶來的結果就是負債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想要逃避債務是不可能的,因為各種信用制度約束著。所以只能正視債務,不斷努力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