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定要發至少一篇SSCI。

我的一個博士朋友,最近跟我聊天時,說了這麼一句話:“這輩子就只發SSCI了。”


我覺得,這哥們是個狠人,但細想起來,他的話也有點道理。


這是因為,對於人文社科專業的老師同學們來說,我們在發表論文時有一個巨大的坑,那就是爭著搶著設法發表國內中文期刊(C刊),卻對國外的英文SSCI視而不見。


這樣的結果,被認為容易讓國內社科研究者產生兩種“死法”,一種是“累死”,一種是“冤死”。


“累死”自然很容易理解,那就是現在發C刊太難了!真的是僧多粥少。目前要想在社科領域立足,大家通常的做法就是比C刊數量,你10篇我20篇,數量少了,根本就沒話語權。


“冤死”,有些人可能就不明白了,我明明辛苦發了很多C刊,而且質量上自我感覺還OK,怎麼就“冤死”了呢?


那是因為你不夠了解SSCI,當你知道你原本可以通過發SSCI走捷徑之後,你就知道自己很“冤”了。所以,本文的宗旨,就是讓帶你一起開啟科研生產的新思路,將視野放眼世界,開始嘗試發表國際SSCI英文期刊!


為什麼要發SSCI?這裡給出四個理由:


1、SSCI地位很高。現在很多高校都將之排在國內很多A刊(頂級中文期刊)之上,其價值和受肯定程度遠高於中文核心C刊(一篇抵10篇都不為過)。碩士拿SSCI申請國內外名校博士、博士拿SSCI赴名校就業、老師拿SSCI評職稱,都是絕對的殺手鐧。師生髮表SSCI,很多學院會當新聞來報道的。


2、SSCI難度並不一定高。雖然好的SSCI肯定會難,但是好的中文C刊也能難到讓你焦頭爛額。其實對比一下數量,我們覺得SSCI也不一定真的就難:中文C刊有700多種(含拓展版),但SSCI多達3500種。雖然SSCI是面向全球的,但中國人多啊,所以C刊競爭也是可想而知的。有老師兩種期刊都發過,認為

SSCI並不一定比C刊難。


3、SSCI很公平。它注重新意,對格式什麼的要求沒有中文C刊高。而且是匿名評審,沒有關係稿,不看作者頭銜、身份,不像中文C刊就喜歡發大牛的文章,小字輩的容易被直接pass。


4、SSCI更適合未來發展。現在科研競爭越來越大,以後的學術生存,肯定要有國際化的學術發表。國家“雙一流”發展目標,也有對高教科研走向國際化的要求。中國社科以前底子差,可以只在國內發展,以後肯定不能再這樣了。


所以,青年學生/學者爭取發表SSCI是一件很要緊的事情。我們推薦大家都試試。


對了,有些同學老師可能會想,我英文不好啊,怎麼發英文論文呢?這裡要提醒你的是,英文不好,其實是可以中文寫作的,然後翻譯一下就行了,自己不會翻譯,也可以找別人啊——那都不是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