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古城是怎樣消失的?古代真有“精絕國”嗎?

尼雅古城:尼雅古城指的是尼雅遺址,是漢晉時期精絕國的故址,位於中國新疆民豐縣,年代為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5世紀。

尼雅古城的遺址是一個以東經82度43分14秒,北緯37度58分35秒為中心的狹長地帶。

“精絕國”真的存在過嗎?

尼雅古城是怎樣消失的?古代真有“精絕國”嗎?

尼雅遺址


《漢書·西域傳》是這樣描述精絕國的:

“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戶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勝兵五百人。精絕都尉、左右將,驛長各一個。北至都護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戍廬國四日,行地空,西通扜彌四百六十里。”

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把這裡稱做尼壤城:

“媲麼川東入沙磧,行二百餘里,至尼壤城,週三四里,在大澤中,澤地熱溼,難以履涉,蘆草荒茂,無復途徑,唯趣城路僅得通行,故往來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薩旦那以為東境之關防也。”

對於“精絕國”,現代學者是這樣定義的:“精絕國”是西漢時期中國西部一個比較小的國家,位於尼雅河畔的一處綠洲之上。

“精絕國”以農業為主,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商賈雲集,繁華富庶。東漢後期,精絕國被日益強大的鄯善國兼併。後來,受魏晉王朝節制。唐朝時其都城尚存,稱尼壤城。

“精絕”這個國名最早出現是在歷史學家班固編著的《漢書·西域轉》裡:

精絕國,國王駐精絕城,距離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里。人口四百八十戶,三千三百六十人,其中勝兵五百人。

設置有精絕都尉、左右將軍、譯長各一人。北距西域都護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距戎盧國四日的行程。地形閉塞,交通不便;向西通扜彌國四百六十里。

掩埋在黃沙下的尼雅古城

尼雅古城是怎樣消失的?古代真有“精絕國”嗎?

尼雅遺址


1900年,探險家斯坦因來到了尼雅河流域,從當地的老人口中,他得知有人曾在附近的沙漠裡看到過半掩的古代房屋,這引起了他的興趣。

一天,他在市場上看到了寫滿古老文字的木牘,他打聽到木牘是由一位磨坊主從坍圮的古代房屋中找到的,斯坦因當即決定僱這位磨坊主為嚮導,帶領他尋找這處古代遺址。

就這樣,斯坦因闖入了塵封了十五個世紀的沙漠秘境尼雅古城。

尼雅古城遺址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民豐縣喀巴阿斯卡村以北20公里的沙漠中,分佈範圍南北長約30公里,東西寬約7公里,其間散落房屋居址、佛塔、寺院、城址、冶鑄遺址、墓葬、果園、水渠、澇壩等各種遺蹟約百餘處。

遺址中心的標識物是一座佛塔,這說明這裡的居民大都是佛教徒。佛塔周圍流散分佈著組成的聚落、冶作坊遺址群、墓葬等。

遺址內的建築都保存的比較完好,地基一般用麥草、牛糞等臺泥鋪墁,牆壁多為紅柳編成,再外垠泥土。室內建有爐灶和貯藏窖。並且遺址內還有渠道和古河道的痕跡。

那麼誰才是這裡原來的主人呢?1931年,第四次進入尼雅古城的斯坦因,在遺址內找到了有“漢精絕王”字樣的漢文簡牘,精絕國和尼雅古城遺址就此被正式聯繫在了一起。

其實早在斯坦因發現尼雅古城之前,法國的一位學者格倫納就做出過猜測,他認為失落在歷史中的漢代西域小國“精絕”,很可能被掩藏在尼雅河流域的某處沙漠之中。

尼雅古城是怎麼消失的?

尼雅古城是怎樣消失的?古代真有“精絕國”嗎?

尼雅遺址


在唐代僧人法顯的《佛國記》以及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都曾描述過尼雅古城在唐代時的模樣:“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

“從此東行入大流沙,沙則流漫,聚散隨風,人行無跡,遂多迷路,四遠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來聚遺骸以記之。”

千年以後斯坦因所見的尼雅古城則是:自西至東全長達八百英里以上,上面滿是鹼塊以及風蝕了的土塊……因為缺少水分,不僅人類,實際上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不能生存。

那麼,尼雅古城又是怎麼消失的呢?

一種說法是因為戰爭,因為遺址出土的木簡中,曾經反覆提到蘇毗人的侵略,並稱蘇毗人性情悍勇。

這樣的情況當然是有是,但存在的問題是,遺蹟中沒有斷戟殘劍沉埋沙中,也沒有白骨遍野的戰爭痕跡,所有出土的古屍,都是平靜面又安詳的,大禮安葬,陪葬物豐富。

也有說法是尼雅古城毀於自然條件的惡化。尼雅古城遺址在尼雅河流域的北邊,而當時的尼雅河屬於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域的氣候異常乾燥,沙漠化的進程非常迅速,而其中的河流也經常改道或者消失。

如果養育著“精絕國”的尼雅河改變了流向,或者水量減少,他們確實可能會放棄這一片曾經世代生活的土地。

在民豐縣裡,還有這樣一個關於尼雅古城消失的傳說:“精絕國”國王想把寵愛的女兒嫁給自己國家的一位勇士,而任性的小公主卻愛上了異國的首領,於是戰爭開始了。

戰爭帶來的無休止的殺戮終於讓老天爺發怒了,一場漫天風沙飄過,尼雅城被掩埋,沒有一個人能夠逃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