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一、工控行業:現代製造業的皇冠明珠

工控指的是工業自動化控制,主要利用電子電氣、機械、軟件組合實現。即是工業控制,或者是工廠自動化控制。主要是指使用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電氣手段,使工廠的生產和製造過程更加自動化、效率化、精確化,並具有可控性及可視性。

工控產品從功能上可以劃分為控制層、驅動層和執行層。其中,控制層包括PLC、HMI、DCS、工控機等;驅動層包括變頻器、伺服驅動器、步進驅動等;執行層包括伺服電機、直驅電機、閥門、氣動或液壓元件等。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工控下游行業可分為OEM型和項目型。OEM型市場是批量化供應,主要針對設備製造;項目型市場指工廠整體自動化系統的設計和實施。

(一)人口紅利消失,要求製造行業轉型升級

為應對德國工業4.0和美國工業互聯網帶來的挑戰,國務院發佈了中國製造2025規劃,提出通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力爭用十年時間,邁入製造強國行列。此外,我國雖作為世界工廠,但製造業的自動化水平仍和歐美存在較大差距,隨著中國製造2025將智能製造上升為國家戰略重點支持,以及近年來的需求結構調整和供給側改革,我國的機床、紡織機械等行業已率先開始了產業升級。

裝備製造業是整個工業製造的基礎,我國製造業的產業升級正拉開序幕。裝備的產業升級,意味著製造設備將從簡單、粗放的機械加工向更高精度、更復雜加工轉變,從工控的角度來說,現代製造業對產品一致性、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機器替代人工的進程加速,製造裝備升級正當其時,製造業工控需求持續提升。

(二)貿易大戰背景,亟需加速進口替代進程

我國的自動化市場發展起步較晚,工控行業最初被外資壟斷,工控產品最初隨其它設備進口,最初國內工控企業主要集中在系統集成領域,且國內企業以系統集成和中低端產品為主。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內品牌開始誕生,隨著臺灣普傳變頻的快速發展,培養了一大批變頻器業界人才,培育了多家變頻器生產商。這一階段國內工控市場仍以外資佔據主導地位,國內企業的研發實力仍與外資有較大差距。

二、 匯川技術

(一)發展歷程

匯川技術成立於2003年,以變頻器的進口替代為切入點,依託矢量變頻技術快速佔領市場,但從技術到產品還需要邁過一個坎,那就是這個技術到底要應用在什麼領域。不少技術型創業公司都卡在這個坎裡了,摸索很多年,還是邁不好技術在終端變現的這最後一步。

幸運的是匯川技術在2005年就邁過去了這個坎,找到了一個應用市場:電梯。

伴隨中國房地產發展的黃金10年,當時只要開發房地產就要裝電梯,只要裝電梯,就需要用變頻器。但是一開始國內的電梯市場主要被外資把控,國產變頻器也很難殺入這一塊市場。直到2005年,匯川推出Nice3000電梯一體化控制器,將本來屬於不同供應方的變頻器和控制板集成在一起。後來公司又將多項變頻技術的突破應用至電梯中,作為匯川的拳頭產品,電梯一體機技術不斷完善,市場份額也越來越大。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再到後來,房地產低迷大勢下帶來電梯行業的停滯,匯川技術敏銳意識到單一的變頻器業務難以長遠發展,便開始窮則思變,思考未來下一個能替代房地產的行業是什麼。好在變頻器本質上是一個適用面非常廣的技術,很多行業都需要用到。除電梯外,變頻器在機床、空調、紡織機械和石化冶金等OEM和項目型市場均有應用。

從此,匯川技術開始完善自動化產品佈局,開始開展伺服和PLC業務,進入工業機器人和汽車電子等領域:在煤礦變頻等領域開發出全電壓覆蓋的產品,在玻璃、陶瓷、水泥等建材行業實現較快突破,其變頻器用於國內前三位玻璃鋼化爐生產商,為陶瓷行業提供球磨機節能、二次布料解決方案。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尤其是2015年,匯川技術看到汽車電動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開始大舉佈局乘用車領域。對於匯川來說,發展新能源車的獨特優勢還有以下兩點:一是,這個行業的電機控制系統是顛覆式的,沒有外資品牌競爭對手;二是,新能源汽車領域廝殺最激烈的,集中在上游的電池、材料,和下游的整車組裝領域,相比起來,電機控制系統的競爭要小得多,工業技術積累上能夠和匯川一拼的本土廠家少之又少。

2015年匯川技術這一年的重點研發項目中,14個類別,1個涉及電梯,3個涉及新能源汽車,1個涉及地鐵,1個涉及機器人,明顯可以看出關於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已經成為了主力方向。

不僅有研究,還有實實在在的行動。2015年公司開發乘用車電控;2016年和奔馳、大眾的供應商瑞士Brusa公司達成合作,向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領域進軍,已經完成的產品有乘用車電控、減速機、混合同步電機和車載充電機;2017年乘用車通過了ISO26262功能安全流程認證和TS16949體系認證;

如今的新能源車有多熱,相信大家在股市上已經感受過很多輪了。而匯川技術提前數年就已經佈局並且下重注押這個風口了,可見匯川的戰略眼光還行。2017年匯川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9.14億元,2018年受政策影響略有下降,2019年已然突破海外客戶,2020年開始實現規模銷售收入,有希望成為下一個拉動公司業績成長的主要動力。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不僅是新能源,還有智能裝備&機器人、新能源&軌道交通。從電梯控制系統,轉向工業機器人、高鐵、新能源汽車,可以說匯川的經歷正是我國實體經濟產業升級的見證者,並且所從事的,都是這些領域最尖端的關鍵技術。軌道交通已是中國佔有優勢的行業,客戶和渠道就在這裡,匯川通過收購江蘇經緯公司也拿到了入場券,只要技術過關,逐漸發展做大並不存在問題。

工業機器人市場快速增長,高端市場被外資廠商佔據,本土廠商依靠低價生存,規模小,技術能力差。而工業機器人的心臟,變頻器和伺服系統,正是匯川技術的強項,他需要做的,只是對行業需求定製更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二)業務佈局

匯川技術以變頻器起家,並在電梯領域開發出行業專機,實現高速增長。上市以來公司依託電力電子技術及研發平臺不斷拓展產品線,現已完整佈局了高低壓變頻器、伺服系統、可編程控制器、新能源汽車電機控制器、軌交牽引系統以及工業機器人,實現了工控領域從控制層到驅動、執行層的佈局,行業層面從工控自動化延伸至新能源汽車和軌道交通,是國內智能製造領先企業。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2019年擬通過收購貝思特佈局電梯大配套,業務結構由“雙王”向“三牛”切換。伴隨對貝思特等收購企業的業務整合完成,匯川技術呈現“三牛”業務模型,實現三大主業協同發展。

1)奶牛業務:主要是電梯業務,收入增長要求不高,但利潤增速高於收入增速;

2)金牛業務:主要是通用自動化業務,對未來收入預期增長要求很高,但對利潤增長要求沒收入增速那麼高,要繼續加大投入;

3)犀牛業務:主要是新能源汽車業務,收益最大,風險最大,體量很大,定位是未來公司能跨越式發展的業務。

(三)財務分析

伴隨著業務縱向延伸和橫向擴張,2007年以來,公司營收從1.6億增至58.7億,每年都有增長,淨利潤從0.5億增至11.7億,相當穩健且高速成長。2007-2019年,匯川技術的營收復合增速38%,淨利潤複合增速29%。但2019年受行業景氣度低、新能源壓力加大等因素影響,營收增速放緩、利潤同比回落。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鑑於匯川技術一直不遺餘力地拓展技術應用範圍,公司的營收增速一直保持的不錯,目前已經建立起變頻器類、運動控制類、控制技術類、新能源類和傳感器類五大收入來源,其中變頻器業務是現金牛類業務,增速不高,但市佔率較高,勝在穩定;新能源汽車、通用伺服器業務是明星類業務,增速較快,但目前市佔率一般,是近幾年最重要的新收入來源;機器人、軌道牽引等業務是問題類業務,未來可預期的空間極大,但目前還處在萌芽階段,需要公司繼續悉心培育。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2019年,公司調整了經營策略與業務架構,將電液業務併入通用自動化業務,同時貝思特並表完成,目前形成通用自動化、電梯電氣大配套、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軌道交通五大業務板塊,2019年各業務版塊業務佔比分別為39.2%/38.2%/8.8%/1.4%/4.7%,其中工業自動化、電梯一體化、新能源汽車為核心業務板塊,業務佔比合計達86.3%。從產品種類來看,2019年變頻器類、運動控制類、新能源汽車及軌交類、PLC類、貝思特產品類、傳感器類業務佔比分別為40.2%/15.5%/13.8%/4.1%/19.0%/1.2%。

三、 競爭優勢

(一)優秀的管理團隊

2001年,華為將旗下的華為安聖電氣100%股權以7.5億美元賣給艾默生電氣公司,被併購之後的安聖電氣,同時擁有了華為人的闖勁和艾默生的先進技術。2003年,以董事長朱興明為首的十多名公司核心人員創辦了匯川技術。公司創始團隊中至少有10位出身華為電氣,曾供職過艾默生,有著相似的技術背景和業務經歷。

公司成立之初就有著行業一流的技術和研發實力,高舉高打迅速成為工控行業新星。以總經理朱興明為核心的高管和業務骨幹,覆蓋了從研發、營銷、供應鏈、質量等各個業務部門,均曾任職於業內知名企業,長期從事自動化控制領域的技術研發、產品管理、供應鏈管理、市場營銷等工作,既擁有國際企業的現代化管理經驗,瞭解並掌握行業的前沿技術,又擁有對中國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本土市場的深刻理解。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公司核心團隊直接或間接持股30%以上,管理層持股比例較高。截至2019年12月增發完成後,公司董事長朱興明通過持有匯川投資43.4%股權,間接持股7.77%,加上直接持股5.34%,合計共持有公司股權13.11%,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公司6名核心高管(其中唐柱學已離職)直接持股18.18%,加上通過匯川投資的間接持股,公司核心管理團隊持股比例達30%以上,股權結構清晰、核心管理團隊持股比例高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二)持續的研發投入

公司堅持高研發驅動,持續突破高壁壘核心技術、打造領先拳頭產品,逐步塑造工控平臺產品與綜合解決方案優勢,在多個細分領域佔據領導地位。2010-2019年公司研發投入佔比攀升至12%左右,研發人數佔比維持在25%左右。與同行業對比,公司研發投入及佔比均大幅領先,強大研發實力支撐公司產品在性能參數、易用性、成本優化等環節持續完善,從而在工控行業激烈競爭中構築技術優勢、品牌優勢與解決方案優勢,形成強大護城河。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查詢下公司的研發費用情況,就會發現公司的實際淨利潤含金量相當高——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可以說是相當卓爾不群的,研發人員比例一直超高,且近5年來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比例一直維持在營收的10%左右,5年來研發投入翻了一倍。而且這些投入是全部費用化,沒有一分錢進行了資本化。從這個角度來看,公司確實無愧於業界“小華為”的稱號,管理層繼承了華為重視研發的優良傳統。憑藉公司的核心技術優勢,公司產品綜合毛利率始終保持在50%左右的高水平。

(三)多元化產品佈局

產品線齊全支撐多元化解決方案,在多細分領域優勢穩固。公司成立以來通過自主研發創新與外延式併購積極拓展產品線,持續聚焦工業領域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環節,業務覆蓋工業自動化、電梯、新能源汽車、軌交、工業機器人等核心板塊,產品線完整程度領先內資品牌、逼近外資龍頭。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公司基於完整產業鏈持續打磨多元化解決方案,如智能裝備&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多產品組合解決方案或行業定製化專機解決方案、新能源汽車&軌交領域的集成式電機控制或動力牽引系統解決方案等,通過深度對接和攻克各細分領域客戶,在電梯、空壓機、紡織、注塑機、冶金、鋰電等多個細分領域維持領先地位。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四)精益化經營管理

多環節份額領先,品牌影響力有望加速變現。經過十七年深耕,在工業自動化領域2019年公司變頻器產品在國內份額位居前三、伺服系統在國內份額位居前五,在內資品牌內穩居第一;在電梯領域,2019年公司併購貝思特完成,邁向全球一流電梯電氣大配套解決方案供應商;在新能源汽車電子領域,公司已在新能源客車、物流車、乘用車領域大批量銷售,競爭實力國內領先。隨著公司多環節核心產品的市場份額跨越“15%鴻溝”,品牌影響力持續上臺階,主動替代外資份額進程有望加速,疫情因素等短期機遇下公司份額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五)狼性化營銷體系

公司在營銷方面繼承了華為的基因,具有狼性文化和專業體系,以“行業營銷+策略營銷”為戰略,以“直銷+分銷”為具體模式,以不斷優化的團隊系統作支撐,使營銷效果達到最優。公司對行業發展和市場變化非常敏感,瞄準政府投資、製造業產業升級和新的行業和生態,對看好的行業尋找“燈塔用戶”,逐個擊破,由點切入,以有效的資源實現重點攻關,再結合技術優勢實現由點到線再到面的拓展。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五)新一輪組織變革

2019年以前公司基於多年行業深耕及積累已推行過3次組織架構變革,在戰略規劃、研發管理、行業線運作、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積累了較強優勢,形成“職能部門為主、事業部門為輔”的多維矩陣式組織架構。隨著公司業務規模持續擴張、小批量&多品種需求特徵佔據主導,舊的管理架構已無法有效支撐公司未來的持續快速發展需求,以人均產值來看,已連續三年處於65-75萬元/人的區間。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為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適用於新一輪增長及更大經營規模的管理架構,2019年公司進入“組織變革年”,變革目標是“客戶更滿意、運營更高效”,核心是“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敏捷的流程型組織”。其中,在聚焦客戶方面,公司將按照客戶的業務流程重構自身業務流程體系及滿意度基線,聚焦客戶的行為方式、組織保障、考核激勵、信息平臺保障、文化等各環節。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據匯川技術年度演講會議透露,本次公司變革預計耗資4000萬聘請華為背景的外部諮詢公司傳世智慧,外腦陣容強大,包含多位主導了華為LTC、IFS、IHR、公司治理等核心變革中的核心成員。三年變革將逐漸展開,對匯川的現有流程將是全方位的梳理。傳世智慧為匯川規劃了為期三年的變革項目,對匯川現有的流程進行全面的梳理與迭代,覆蓋公司治理、戰略、營銷、研發、供應鏈、人力資源等各個環節,2019年10月已經首批啟動了公司治理(CG)、戰略(SM)、營銷(LTC/MCR)三大核心變革項目和15個子項目,其他項目也將在2020年內依次展開。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1)以客戶為中心,要求匯川在行為方式、組織保障、考核激勵、信息平臺和企業文化等方面的建設緊密圍繞“客戶”這一中心,即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這裡的“客戶”包括直接客戶、終端客戶(新能源汽車的用戶等)、以及公司內流程的下游。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2)敏捷的流程化組織,一是要求匯川從上而下建立流程化的體系,通過規範、程序、操作指導模板檢查表等手段,固化能力與經驗;二是要求通過流程來實現“敏捷”的目的,如通過LTC流程實現對客戶需求變化的敏捷、通過ITR實現對客戶反饋的敏捷等。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與華為不同的是,匯川目前的組織遠比當時的華為“健康”,借鑑華為等公司的優秀實踐,匯川已經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體系和流程,如基於矩陣式架構的“魔方式”多維管理架構、基於IPD的產品開發模式、參考華為“鐵三角”模式的專家營銷體系,以及公司先進的人才觀。但正如朱總表述:“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此次深入變革更大程度上是公司未雨綢繆、長線發展的重要舉措。

四、 風險疑惑

(一)毛利不斷下降

公司綜合毛利率近年逐年降低,從2011年的峰值55.5%下降至2019年的37.65%,淨利率從32.9%下降至13.67%。但好在核心的變頻(包括電梯變頻器)、伺服產品的毛利率持續位於較高水平,維持在40%以上。分析利潤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1)產品結構變化,毛利率低的新能源汽車、軌交及貝思特的電梯零部件等業務佔比提升;2)電梯大配套比例提升,配件毛利率相對低。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二)股息支付逐年下降

分紅數額和分紅率逐年下降,但確實不少現金用於購買理財產品。暗示公司願意把剩餘現金拿來買理財來增加淨利潤,但對股東分紅不夠大方。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三)當前估值處於高位

這一波上漲行情之後,匯川技術顯然已不再便宜,估值處於較高分位值水平,還需多加註意。


工控王者,匯川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