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亦姝獲教育部點贊: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培養孩子這個習慣

武藝姝又火了!

武藝姝是誰?2017年,她在央視舉辦的《中國詩詞大會》中脫穎而出,成為總冠軍。大眾自此對“腹有詩書氣自華”有了明確的認識。

今年,又因為高考成績613(上海滿分660),被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錄取上了熱搜。人們發現這個上海姑娘,不僅會詩詞歌賦,數理化也樣樣精通。

時間不過數月,武藝姝就再一次上了熱搜。原因無他,只因武藝姝的一篇軍訓總結文章被教育部點了贊。

感情真摯,語言質樸,卻又能從微小處見到寫作者心中的喜悅,這點天賦是很多人練習多年都無法擁有的。尤其末尾“慢慢舒展開大學生活的五味,從一隻小草環帶來的驚喜開始”一句,就很有靈氣。

到底是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武藝姝這樣的孩子呢?

據武藝姝媽媽透露:“從一歲半就開始培養她閱讀,從神話故事到唐詩三百首,從不間歇。”

可見老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也會吟”是不無道理的。

仔細想一想,確實是這麼回事。同樣是五六歲的孩子,有的跟人說話對答如流,出口成章;有的呢則半天講不到重點,急人。

也許你會說,孩子性格就是這樣沒辦法。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孩子在寫作文、做數學題上也半天抓不住重點,該多愁人啊。

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在孩子非常小的時候就培養孩子的語文閱讀習慣了。如果你現在才忽然發現,原來熟讀詩詞,多讀經典的作用這麼大,別慌,其實大部分家長和你一樣,都沒注意到。現在抓緊,來得及!


武亦姝獲教育部點贊: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培養孩子這個習慣

01.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理科比文科更容易找到工作”幾乎成了每個家長的共識,所以他們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引導,殊不知,語文才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學好語文,學習中90%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為什麼這麼說?

鍾南山院士的這句話就能解釋,“學好了語文,才能懂得如何對事情進行分析、總結和綜合”。

舉個例子,相信大家在考完試之後都有過因為“沒有仔細審題”,或者“沒弄懂出題人意圖”而答錯題的經歷吧。不論是語文、數學,還是別的學科,都會有這樣的現象。是態度問題嗎?也不見得全是。

所以早早讓孩子打好基礎,掌握閱讀這一習慣,今後才不會在細微處出現不必要的問題啊。

那在作文上,孩子閱不閱讀,差距就更大了。

在中國語文教育界,歷來流行這樣一句話:得語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語文。

一起來看:小學語文中作文的分數是30分,初中是60分,高中是70分。想想,在高考成績面前,差一分,孩子的未來就有可能完全不一樣,更何況是幾十分。

而且,對於很多孩子來說,寫作文是件要命事,90%的小學生都有“寫作困難症”。

難道就放任孩子白白丟掉這幾十分作文分?丟掉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機會?

武亦姝獲教育部點贊: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培養孩子這個習慣


02.孩子閱讀黃金期,千萬不要耗費在低層次書籍上

我常常和朋友感嘆,現在的小孩子真是太幸福了,全世界各種各樣的繪本、故事書,去一趟書店,什麼樣的都能找到。但是書太多,也導致了不少問題,比如孩子會不會因為看書太多性格內向,會不會早早就近視。

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因為:父母太貪心了,總想把最好的都送給孩子,於是,今天看到一個大號推薦了套世界級繪本,買它!明天某個平臺賣爆了某本書,買它!最終反而會挫傷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其實啊,在孩子0~8歲的閱讀黃金期,我們做家長的,一定不能貪多,而是要貪精。什麼是“精”呢?簡單來說,就是看讀完這本書,對孩子未來十年,乃至一生都會有幫助。比如四大名著。

不信你看,你身邊那些幾十歲的人是不是依然還在讀這些書。

不過或許也有家長抗議:都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怎麼能讓孩子過早地接觸這些打打殺殺和心機權謀呢?


武亦姝獲教育部點贊: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培養孩子這個習慣

這個不用擔心,如今市面上已經出現不少專門為孩子們改編的少兒版“四大名著”。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套“管姐姐講文學故事”。

這套書共有十本,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另外六本分別是《聊齋志異》《封神演義》《儒林外史》《鏡花緣》《拍案驚奇》《東周列國志》。本本都是國學經典,但很少有人全都讀過。

所謂“舉一反三”“萬變不起其宗”,這個“一”和“宗”,在閱讀上來講,就是經典。

03.“童書皇后”管家琪寫給中國孩子的文學故事

為什麼要選這套書?想必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惑。

①華文世界重要的少兒文學作家、童書皇后管家琪改寫經典

管家琪,1960年代人,早年做過記者,後來專職寫作,主攻兒童文學。截至今天,在這個領域已經耕耘了整整30年。

很顯然,她是一個非常專業的童書寫作者。

她的作品,也受到很多國際大獎的認可。比如中華兒童文學獎、法蘭克福書展最佳童書獎、香港書展百大好書獎。也因此,她的作品版權被賣到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傳播度也非常廣。

除此之外,管家琪並不是一位閉門造車的作者,她遠赴一線與孩子們互動交流,在交流中發現問題,在書中解決問題。

②十本經典小書,幫助5~7歲孩子打好閱讀基礎

5歲能聽懂,7歲自己讀,170個故事讀遍中國文學經典。

這是這本書打出的廣告語。那內文究竟如何呢?我們不妨一窺其中奧妙。

以《三國演義》為例。

原著中的人物複雜,故事線索千絲萬縷,管姐姐改編的這一版則側重每個人物的優點。

劉關張桃園結義,表現人物的兄弟情;曹操向董卓獻刀,表現他臨危不亂的智慧一面;趙子龍單騎救主,表現他英雄神武以及忠心主上的特點。

而像呂不韋一而再,再而三認他人為父,曹操以“寧願我負天下人,不願天下人負我”為由殺死熟人、氣走陳宮,這樣不那麼正面的事例就被弱化掉了。

每一個故事結尾,管姐姐都會提出一個問題,幫助孩子們回顧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這些無疑都會對孩子起到正面的引導作用。

此外,如果你仔細看教育部規定的小學生必讀書目,就會發現,這個系列中不少書籍都位列其中。


武亦姝獲教育部點贊: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培養孩子這個習慣


閱讀,應該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這種習慣就像吃飯穿衣一樣,是由內而外的自然、自發行為。從小養成好的習慣,才是父母送給孩子可以受益終生的禮物。正如羅曼·羅蘭所說:“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也許,我們都該好好領會其中深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