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上任河南:燒殺搶掠四百多所寺廟,滅佛狂潮背後有何隱情?

馮玉祥上任河南:燒殺搶掠四百多所寺廟,滅佛狂潮背後有何隱情?

1948年,馮玉祥黑海罹難,消息一出,四方異動。

事後回憶時,所有人都覺得這火來得實在蹊蹺,火光自廊簷直衝而下,撲向正在包廂內打盹的馮玉祥,彷彿受令要直取其性命。

但在那一剎,其他人也許會忘記,但馮玉祥不會。21年前,一場類似的無妄之火也曾席捲河南,無數佛像在火光中化作灰燼

縱火少林,強拆相國,華北四百八十寺,皆作浮塵與燼影。

我們不禁要問,馮玉祥對佛教如此趕盡殺絕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在窮追不捨?

馮玉祥上任河南:燒殺搶掠四百多所寺廟,滅佛狂潮背後有何隱情?

上任河南!

趙倜失勢後,馮玉祥趁亂掌權河北,曾經的小鎮子弟就此成為一地之長。

坐在督軍辦公桌前,他躊躇滿志,決心破舊出新。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便燒到了權貴們的頭上。那些風頭正勁的豪門附蛆們做夢都沒想到,新來的馮督軍下手居然如此狠厲。

其中就包括寶德全,作為前任首長趙倜的得力幫辦,他才風光沒多久,便被狠狠地反踹了一腳。在馮玉祥上任前夜,趙倜秘密連夜奔逃,丟下寶德全一人在城中應付新任督軍。

車站相見,馮玉祥頓覺此人頗為面熟。在此前直奉戰爭中,二人曾有過一面之緣。

馮玉祥上任河南:燒殺搶掠四百多所寺廟,滅佛狂潮背後有何隱情?

當時的寶德全還只是奉軍內一枚無名小卒,馮玉祥也只是後起之秀,誰都沒料到,他們將演奏出直奉鬥爭的終幕曲。

來到河南後,馮玉祥要整頓吏治,寶德全便以勢相逼,一個是新上任的首長,一個是盤踞多年的地頭蛇。二人間發生了無法調和的爭端,最終馮玉祥無可奈何,使出了老辦法——下陰招活埋寶德全,這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這才戛然而止。

平心而論,這結局來得實在倉促,也實在令人意外。

馮玉祥與寶德全間的這場爭鬥所代表的絕不僅是勢力的更迭,而更展現出馮玉祥力求破舊的強硬決心,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手段。

換一種說法便是,馮玉祥想做改革時弊的破冰者,但自身格局決卻定了他的行動層次,最後只能依賴於下三濫的手段,往往要麼矯枉過正,要麼搞得人心惶惶。

此後,馮玉祥威名大振,所到之處橫掃落葉。吏治、貪腐、冗稅、繁捐種種弊政皆為清除。談及此事,歷代史書均不吝讚美。

馮玉祥上任河南:燒殺搶掠四百多所寺廟,滅佛狂潮背後有何隱情?

在種種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從軍隊到民間的全面思想教育。

馮玉祥治軍,最看重軍隊的精神風貌,擔任河南督軍期間,他特地興建了一座可容納千人的大講堂,專門供給軍官士兵講演時局用。在這裡,無論白天黑夜都時常能聽見震天口號,大大提振了軍心和士氣。

而在民間,與之相應,震驚全球的“毀佛”事件正逐漸拉開帷幕。

毀佛非佛

事件的導火索在相國寺,彼時馮玉祥正在全省各地鼓動捐款,為自己採買軍備提供資金,相國寺等一眾寺廟本只是其中之一,還未成為重點觀察對象。

但當時相國寺的老住持似乎並未將這軍閥放在眼裡,拒絕拿錢出來,並堅持認為這是理應供奉給佛祖的香火錢,還搬出許多經文來唸。

這讓鹿鍾麟十分惱火,作為馮玉祥麾下大將,自降身份前來說情算是給足了他面子,沒想到這老財奴不僅不答應拿錢,還要給自己唸經做法。

馮玉祥上任河南:燒殺搶掠四百多所寺廟,滅佛狂潮背後有何隱情?

鹿鍾麟於是也不兩頭做人了,也不念他同住持的交情曾經如何,將情況一五一十稟報給了馮玉祥。

馮玉祥一聽,勃然大怒。這老住持實在囂張,敢挑戰他的權威,必須得查辦他!

這一查,便是林林總總四百多座寺廟,幾乎將佛教徹底從華北趕出。

當日傍晚,馮玉祥大筆一揮,派出一支精銳警備包圍相國寺,將那些養得肥頭大耳的僧侶們全部轟出門外,然後實行徹底的搜刮清洗,將所有值錢的東西都抬回軍中。

但寺廟中還有許多抬不走的佛像,他們耀武揚威地立於臺上,或怒目圓睜,或冷漠相視,這叫馮玉祥心裡十分不爽,便喊來士兵,要求將其全部砸毀。

馮玉祥上任河南:燒殺搶掠四百多所寺廟,滅佛狂潮背後有何隱情?

這一令出,即便是士兵們也慌了手腳,中國人的潛意識裡是不能輕易觸怒佛祖的,平時在廟堂裡撒泡尿都會被指著鼻子詛咒,更何況是直接將佛像搗毀呢。

但這些對於馮玉祥來說都不算個事,他信的是基督教,對於耶穌以外的神都予以藐視。也正是因為他信基督,歷代以來,一直都有人猜測其名為毀佛,實則謀私。

而一旦事情的本質上升到兩大宗教的對抗,那麼這就絕不僅僅是馮玉祥個人的爭議了,而很有可能直接成為中西之間矛盾的導火索。

相國寺被搗毀後,馮玉祥更做了件讓所有佛家門徒都對其恨之入骨的事:將相國寺改成中山市場。這就相當於在玷汙王室公主後還將其送進煙花樓閣,咳唾寶璧後更將其擲入糞池。

他的目的很明顯,他不僅要毀掉相國寺,更要讓所有百姓都來看看這面目全非的相國寺如今破落的模樣。

如果當年那位住持知道,自己一時固執居然會導致相國寺百年積澱盡數毀沒,不知是否會及時止損,又是否會大呼悲憫。

馮玉祥上任河南:燒殺搶掠四百多所寺廟,滅佛狂潮背後有何隱情?

毀佛狂潮

在馮玉祥立下標杆後,許多正在家膽戰心驚的達官貴府們都彷彿看到了救命稻草。

馮玉祥自己不會不知道,打砸寺廟的舉動會在全國招來多少非議。而這些最會見風使舵的人也都知道,這些事情一旦被傳出,將會引起如何轟動。

現在擺在地頭蛇們面前的有兩種選擇:第一,以“破壞人民財產”的名義向外宣傳,逼迫馮玉祥下臺。第二,以“破除迷信”的名義向內鼓吹,表示挺馮立場。

但當時國內時局十分混亂,龍蛇並行,誰都不知道馮玉祥下臺後會由誰來接替,也許更加心狠手辣,又也許能帶他們一起賺錢。除此以外,馮玉祥此次督豫並不是要在這兒紮根立腳,而是為了日後打仗。

因此,即便毀佛之事傳出,上級也不會因為這點小事就輕易遷動軍馬布置。更何況,現在的馮玉祥需要他們。

馮玉祥上任河南:燒殺搶掠四百多所寺廟,滅佛狂潮背後有何隱情?

於是一場從上至下轟轟烈烈的毀佛運動開啟了,一些土豪劣紳們達成一致後,紛紛趁火打劫,就近選擇寺院下手,抄沒來的財產一部分充公,另一部分便可中飽私囊。一些鬧得大的還會被馮玉祥加官進爵。

就這樣,在馮玉祥初到河南的這一段時間裡,打砸寺廟的力度居然成為當地官吏們行功論賞的重要依據。當時的僧侶們人人自危,連夜出逃者不計其數。

但在歷史上,我們聽聞馮玉祥毀佛事件時,書上所說的大多是“為了讓人們脫離佛教奴性”抑或是“驅除佛教迷信”,這麼說沒有錯,但並不能完全概括當時鬧劇下所有人的動機。

在打砸寺廟的人群中,大多數都是受當地豪紳們僱傭,目的也只是為了打砸燒殺,搶劫財富。他們沒有也從未想過要從根本上剷除佛教的根系。

馮玉祥上任河南:燒殺搶掠四百多所寺廟,滅佛狂潮背後有何隱情?

可以說,毀佛一事從一次無禮衝撞發展至今,與其說是馮玉祥的治理十條在民間產生了號召力,不如說是當地豪紳們為了各自前途紛紛響應。

而標題中所提到的,馮玉祥之所以沒有阻止手下肆意破壞的行為,也是因為他要將自己的責任掩蓋起來。俗話說,法不責眾,當一個時間段裡所有人都在幹一件事時,你一個人的所作所為便顯得無足輕重了。

也正是法不責眾的道理,在歷史書上,人們也往往輕描淡寫地以“破除迷信”的說法一言蔽之。留下數千萬在毀佛一事中流離失所的沉默的僧人們在風雨中無聲號泣,而那些百年來傳承下的雕塑、壁畫、建築等藝術瑰寶,也都在權欲的野火下被砍得面目全非。

其實歷代以來,佛教一直都是充滿爭議的,韓愈當年有一篇《諫迎佛骨表》,反映的便是佛教在中國本土化的艱難歷程。

但經過幾百年的融合,我國中原地區佛教已然與原初傳入時大不相同,也更具有華夏特色。

馮玉祥上任河南:燒殺搶掠四百多所寺廟,滅佛狂潮背後有何隱情?

回望歷史,我們不禁要問,馮玉祥當時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去處理佛教的問題?答案無疑是肯定的,但也絕對是更加艱鉅的。

在那個艱難時代裡,佛教之所以興旺,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給百姓們帶來了精神上的依靠。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而只是看到佛教的香火興隆便想要分一杯羹,於是大肆燒殺搶掠甚至破壞文物,那給百姓們帶來的只有苦難,而絕非救贖。

縱覽馮玉祥治豫期間的作為,毀佛之事只是一個縮影。它象徵著馮內心深處甩不開脫不掉的劣跡,也象徵著他突圍的勇力,和徒勞而充滿爭議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