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總是言而無信,真是不守信的“撒謊精”嗎?原來是錯怪了


孩子做事總是言而無信,真是不守信的“撒謊精”嗎?原來是錯怪了

文/蘭媽談育兒

前幾天,蜜友糰子說:“哎呀!我們家那個小祖宗,昨天說今天主動起床、刷牙,結果到點了呼呼大睡,對自己定的計劃根本就沒有執行的意識”。對此,很多家長都會脫口說出“不老實”、“撒謊精”等標籤,但實際上我們仔細想想,作為家長的我們不也是時常如此嗎?說好了再玩十分鐘就去洗洗睡覺,結果呢?

孩子做事總是言而無信,真是不守信的“撒謊精”嗎?原來是錯怪了

最後,我們發現半個小時之後自己依然抱著手機樂呵著,做事情總是言而無信不僅僅是自主意識不夠好,也說明一個人的自控能力太差,但是這些都是屬於正常的成長情況,因為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按照計劃原原本本地完成,有的時候決定一件事情往往會遇到很多變故。

比如說,原本計劃今天和閨蜜去逛街,結果外邊突然狂風驟雨就取消計劃,這是自然干擾下的計劃趕不上變化,還有一些自控能力太差的爽約,如孩子群體的計劃多變,原本計劃寫完作業後和朋友一起出去打籃球,但是真正到點之後又因為手機的遊戲太過癮沒玩夠,不知不覺直接就讓新的誘惑取代了原本的計劃……

孩子做事總是言而無信,真是不守信的“撒謊精”嗎?原來是錯怪了

實際上,做事情總是說到、做不到的言而無信,還真不是少量家庭的特殊現象,幾乎每個家庭的孩子都無法完美避過這個問題,就拿上述舉例的種種情況來說,絕大多數的爽約都不是故意為之,大多數都是某一件事情做決定之後的外力干擾,這樣的外力干擾除了自然因素之外,大多數都是個人的執行、和自控能力不夠好。

面對孩子做事情、做出決定不能兌現的言而無信,實際上教育的方法也需要巧妙應對,因為教育實際上就是一場和時間賽跑,抓住了技巧就贏得了時間的眷顧。就拿孩子做事情總是無法兌現來說,如果我們總是批評孩子、指責孩子,對孩子說“你怎麼回事,這件事情不知道說了多少遍,我再也不相信你了”……

孩子做事總是言而無信,真是不守信的“撒謊精”嗎?原來是錯怪了

這樣的教育方法實際上是父母的激勵對策,希望通過語言刺激去給孩子施壓、讓他們腦海裡記得這件事情,不會因為某些外力引誘而輕言放棄、爽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斥責卻是冰冷的語言暴力,更是厭倦、討厭自己的情緒發洩,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孩子會越來越自卑、做事情也越來越言而無信,為什麼呢?因為孩子沒有自信,一到實踐的步驟就膽怯,而精神和心靈上的害怕,也讓他們不由自主地不按原計劃進行。

所以,教育做事情、做出決定不能兌現的言而無信孩子,父母也需要拿出睿智的思維去和他們鬥智鬥勇!

那麼,具體的鬥智鬥勇該如何運用在孩子的教育上呢?

1、 不要著急給孩子貼標籤

當孩子做事情、做出決定不能兌現的時候,教育裡最忌諱的就是給孩子胡亂貼標籤,更不能用一些嚇唬的話去約束孩子,比如“撒謊精”、“你這個言而無信的騙子”,“不誠實的孩子會爛嘴巴”……

當我們在貼這些標籤或說這些嚇唬的話的時候,我們不妨問問自己:“最終起到效果了嗎”?

孩子做事總是言而無信,真是不守信的“撒謊精”嗎?原來是錯怪了

先來說說蜜友糰子對女兒的威脅話,糰子每逢遇到女兒不能兌現承諾,尤其是在學習方面的不自律時,她總是怒氣衝衝地說“從今以後我再也不相信你說的話了,你不是願意盯著寫作業嗎?那以後我天天盯著”,結果天天盯著女兒寫作業又如何?孩子照樣一個小時才寫不到10個字,看著筆桿明明是在動、但是效率就是低得讓人抓狂。

那麼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解決方法:

遇到孩子寫作業的拖延情況,我們首先需要放下我們貼標籤的偏見,制止自己發脾氣的威脅話,疏解自己即將爆發的情緒,如果真的是忍不住要發脾氣,那麼就暫時離開一會待情緒平穩後再回去面對孩子。

孩子做事總是言而無信,真是不守信的“撒謊精”嗎?原來是錯怪了

用平緩的情緒對孩子說:“能告訴我為什麼寫作業的速度這麼慢嗎?是不會寫嗎?”當孩子願意跟你溝通的時候,實際上我們的教育就起到了作用,因為家長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孩子也能感受來自父母的關愛,他們也不會再拿出嗆嗆的態度和父母對著幹。

解開孩子拖延、不自覺的懶散其實不難,難的是父母拿出溝通和理解的態度,如果我們建立好溝通的橋樑,你會發現讓孩子改掉拖延、成為說到做到的小大人,不過是指日可待的結果罷了!

2、 告訴孩子做不到很正常

很多孩子,一件事情沒有做好就步步退縮,他們甚至變得不敢嘗試,但是在這份不敢嘗試裡,很多人所看到的不是膽怯、而是爽約的撒謊成性。這在裡還是拿蜜友糰子來舉例,因為糰子的精緻的高要求、高標準,所以她的女兒寫字的時候總是擦了寫,寫了又擦,最後一個小時下來也沒寫幾個字,這個時候糰子認為孩子是故意為之,直到孩子一說學習就蔫吧、一說寫字就發呆。

孩子做事總是言而無信,真是不守信的“撒謊精”嗎?原來是錯怪了

那麼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解決方法:

首先,當孩子許下的諾言、制定的計劃沒有按時完成時,家長不要著急給孩子下定論,告訴孩子做不到的事情有很多,我們做不到也很正常,但是不放棄就代表還有希望、還有扭轉乾坤的機會。

接著,父母再舉一些自己經常做不到準時的言而無信,比如開車一族經常說的“半小時就到”,結果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都沒有到,這些情況可並不是存在個別家庭,實際上這些也非他們計劃之內,路上遇個堵車、開車前遇到特殊情況耽誤。

孩子做事總是言而無信,真是不守信的“撒謊精”嗎?原來是錯怪了

同時,我們再告訴孩子“沒有準時守約到家,是因為發生了堵車或突發事件的自然因素干擾”,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失約並非故意之舉,同時也讓孩子明白做不到制定計劃也並不是什麼大錯。

最後,我們再引導孩子自主糾正自己的“言而無信”,比如“爸爸媽媽以後說話一定會實事求是,遇到意外不能守約時也第一時間通知,你願意和我一起努力往言”

3、 告訴孩子不要輕易許諾

孩子做事情、規劃的決定總是沒有辦法實現,當孩子無法成為你眼中言而有信的小孩時,我們除了不要著急給孩子貼標籤,和告訴孩子做不到很正常之外,還要告訴孩子不要輕易許諾,為什麼呢?因為許諾就相當於一種責任,而責任承擔又不分年齡大小,許出的諾言就要竭盡全力去完成,即便是失敗了也不要輕言放棄。

孩子做事總是言而無信,真是不守信的“撒謊精”嗎?原來是錯怪了

但我們跟孩子說這些大道理,他們又無法理解,這個時候該怎麼做呢?解決方法:

面對大道理連篇的無法理解時,我們首先告訴孩子,可以許諾但不要輕易說出口,在做某個決定、許下某個承諾的時候,首先問問自己能不能做到言而有信。比如孩子答應了早起晨練,這個時候我們告訴孩子“晨練要起早,很辛苦、但是我們的身體會健康、作息會更規律,你能做得到嗎?”。

孩子做事總是言而無信,真是不守信的“撒謊精”嗎?原來是錯怪了

和孩子分析利弊之後,孩子會有一個深思熟慮的考量過程,這個階段孩子的考慮還夾帶著責任,這份責任心會促使他們早起的積極和意願。如果孩子第二天沒有做到早起也不要著急,告訴孩子“下次不要隨便許諾了哦,要是外人的話,別人會把你當成騙子,就像是“狼來了”的故事一樣,不會有人再相信你”。

簡單的描述,雖然看似平常的家常話,但是卻為言語之間最好的引導效果,因為這樣的家常嘮嗑完全不會讓孩子感受到被命令的不悅感,甚至還充滿積極向上的樂觀和積極心態,這難道不是最有效果的以身作則教育嗎?

孩子做事總是言而無信,真是不守信的“撒謊精”嗎?原來是錯怪了

---------------------

我是蘭媽,專注於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蘭媽談育兒一起學習共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