斂盡深眸花灼灼,暗香盈袖影兒瘦——李清照詞品鑑

我清楚地記得10歲時,跟著老爹老媽去看電影《李清照》,裡面有個鏡頭,李清照和二婚人渣老公離婚,她張嘴狠狠地咬破食指,只見鮮血直冒,她寫血書要離婚,因此下獄。小小的我那時看得驚心動魄,心裡想,痛不痛啊!我還記得一個鏡頭,少女的她在花園裡盪鞦韆,她明媚地笑著,美好溫存,丫鬟說,小姐,有人來了。她立即下了鞦韆,嬌羞地扶住丫鬟溜走。當我長大後,每每讀到李清照的詞,腦裡總是交替出現這兩個鏡頭,揮之不去。而且,當我看過亂世佳人後,我首先就把李清照和郝思佳聯繫了起來。她同樣是個凜冽決絕的女子,她有北方人的豪爽氣質,所以她的詞不像朱淑真纏綿悱惻,她的詞典雅含蓄,嫵媚蘊藉,符合她大家閨秀的風範,跟李煜和朱淑真任性寫作不同,這兩個寫詞都是壓抑情緒一如洪水出閘,洶湧著呼嘯著,一路奔騰。李清照的情緒很節制,即便後期,經歷離喪之痛兼家國之恨,她的紙上情緒依然非常隱忍和剋制,感覺她氣度雍容,她抒發的情懷帶有一定普遍性,也正因為這樣,能引起大面積共鳴,所以,她的人她的作品符合大眾審美觀,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壓倒鬚眉的一位掃眉才子。更有甚者,很多人把她推上婉約之宗的位置。我覺得宗應該是最先最早,而李清照生活在北宋和南宋之間,那時詞已經發現成熟,如說宗不應該出現在這個時候。如果李清照是婉約之宗,那麼北宋個北宋之前的那些詞和詞人怎麼算。尤其是花間詞那些胭脂水粉調製出來的語言,那些花氣襲人,香氣跌宕的旋律,不迷死你不罷休的千嬌百媚妖嬈氣質如果不算婉約,還有啥稱得上婉約。所以我認為所謂的宗應該在唐朝或者五代去找才合適。好了,管他宗不宗的,李清照寫了詞論的文章,第一個提出詞別是一家,知之者甚少。她在文中一一點評前朝當代的詞家,彷彿她集十八般武藝在身,於千軍萬馬中,左衝右突,像趙雲一樣,隻身困在百萬曹兵中,遠的槍挑,近的劍砍,一個個都被她丟翻,幾乎都是缺點,可見她自己多麼自信,對於詞,她就是行家,她當仁不讓。說到這裡,我又想起金庸筆下的霍青桐了,把李清照比做霍青桐很恰當。霍青桐秀美中透出一股英氣,光彩照人,英姿颯爽,聰穎過人,李清照亦如是。霍青桐痴愛的陳家洛在氣質上也跟李清照丈夫趙明城相似,書生味濃,缺乏英雄吞吐天地的氣勢,而且胸襟不夠寬大,這些其實在李清照的詞中隱約可見。等下來慢慢說。趙明誠只是作為李清照的丈夫在歷史上偶有提及,他喜歡金石書畫,可能這方面出色,但才華趕不上李清照,在朝為官也不過耳耳,沒有任何建樹,相當於一個資質平平的官二代。

李清照的詞整體風格像極了林青霞的樣子,五官生動,臉龐明豔,嫵媚中顯英氣,一種飄逸灑脫的美。李清照的詞也分前期,靖康之亂前,靖康之亂後寫的詞是後期作品。先來賞她前期詞。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瓜瘦。這個詞大家都喜歡,尤其是煞怕,凡知道李清照的都知道那幾句。李清照愛用紅香玉瘦等字眼,顯得很高雅。據說她那長期在外做官的丈夫得到李清照寫給他的相思詞,極為讚賞,他閉門在家寫了50首詞,把李清照的這個詞雜在其中讓朋友評出那首最好。朋友反覆讀之,終於挑出一首詞說,這裡面三句最佳,那三句正是李清照寫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前期詞大多數是寫給分居兩地的丈夫,隔空示愛,傾訴相思之情。感覺在情感方面,二人互動少,多數是李清照在表達,時間長了,也習慣了,成了付出成癮者,而對方成了接受索取,她就一直付出,付出,營造著相親相愛的畫面。她就變成了呵護方,她丈夫變成了被呵護對象,感覺李清照像個大姐姐。看她的蝶戀花:淚溼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這個詞是寫給家長姐妹的,從送別寫起,難捨難分,姐妹情深,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她寫離別不像柳永執手想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纏綿悱惻。她寫的是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筆觸豪宕,北人本色。尤其結句,一般人寫離別寫得哀傷悽婉,她同樣寫了淚,卻不是哀哀悽悽,因為煞拍,她筆力陡轉,奏出充滿希望和期待的明亮音符,我們相隔並不遠,只要常常寫信,就感覺在一起,所以健筆書柔情,可見一斑。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嘵露痕。 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這個詞寫出了少女般的活潑可愛,買花戴怕丈夫笑自己不如花好看,把花戴上叫他來比較下。同樣是閨閣中事,但李清照就把它營造得很美,很有趣。換成朱淑真來寫,直接就是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她有這樣獨特體驗,很自我,別人沒有或者羞於說出來,朱淑真就嬌媚大膽說出來,落於筆下,而李清照就很含蓄地寫,徒要教郎比並看,或者寫眼波才動被人猜,嬌憨之態。南朱北李,一個嬌媚,一個嬌憨,氣質迥然.再來個很有名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個詞也有名句: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直到歇拍。它妙就妙在用白描手法,寫出人類共同情感體驗,她這體驗也是別人能體驗到,她把大家的心聲寫出來了,引起共鳴,所以大家都記住了這些充滿哲思的靈性句子。所以我說她的詞意境比朱淑真的開闊,朱淑真總是寫她自身的獨特體驗,很自我的寫作方式。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唯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她以前寫給丈夫的詞,也有相思也有愁,但寫得很溫柔,因為心中有愛,她give love,也get love,她的心情是寧靜妥帖的,是一種歲月靜好的溫柔。但這個詞有點不同,寫得非常含蓄,含有太多情緒在裡面,儘管心中驚濤駭浪,千結在心,但卻舉重若輕,落筆很輕靈,你只能聽到她微微嘆息,千言萬語都埋在心中。舊愁未了,又添新愁,到底是怎樣情緒?我們不得而知,我也不喜歡去查閱關於趙明誠的資料,不感興趣,我憑直覺,在他們生活中,如果他真的還有情趣,他老婆寫給他那麼多詞,不信他就沒有回應,除了那個醉花陰,他寫50首詞,目的卻是要超過她,不是回應她的love,他好像從來不曾回應她。離多聚少,生活不那麼合拍也正常,李清照和他也沒有一男半女,生為女人,為自己的愛人生一大堆孩子來玩兒,那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們的清照姐姐,可惜了她優秀而強大的基因。她這首詞寫得婉轉曲折,欲說還休,這個敏感矜持而心思細膩的女人,豪門貴婦,有著一顆潮溼的心。

後期詞風格變得淒涼哀婉,但自然典雅含蓄。最有代表性的是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咋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昔。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與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是清照姐姐最著名最為激賞的一首詞,寫在南渡之後,通過描繪秋景秋情,抒發國破家亡,淪落天涯的悲苦。起怕,一連串14個疊字,別人都不敢這樣寫的,她卻信手拈來,人稱公孫大娘舞劍手,又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已然冠絕。起首就奠定一種悲涼悽怨的氣氛,但別以為她接著要開哭了,她沒有,她筆鋒一蕩,寫天氣,這敏感的人兒,接下來,她描繪了秋景,用白描手法,簡單幾筆,勾勒出乍暖還寒,晚來風急,雁陣排空的圖畫,讀這幅畫,讀出她潮溼的心。我記得高中時我地理老學不好,後來換了個地理老師,東北師大畢業,個子高大,聲音洪亮,妙語連珠。剛來上課幾天,頭一次上晚自習,他來輔導,一走進教室就說大家有什麼問題提出來。我當時聽他聲音,筆都嚇掉在桌子上,被他看到,他講氣候就引用咋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我一聽,好喜歡,從此地理成績直線上升。可見,這個聲聲慢多麼出名。

下闋,她直接寫她自己,人物出場,她孤獨地坐在窗前,昨日黃花,零落碾塵,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的情景已成過去,前塵往事,一次一次倒帶回放,天色又黃昏,怕黃昏又昏黃,再加上梧桐細雨,點點滴滴,葉上心頭兩處滴,滴不完的愁思,真要命,其實是淚,但她沒有寫淚,她一直在雲淡風輕地說著天氣如何,就像聊天一樣,她告訴你她看到的秋天是什麼樣的,只是最後才來一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也是很隨意地吐出這個字,前面鋪墊得很到位,這個愁字最後蹦出來就很自然,不像石頭縫裡一下蹦將個孫猴子,那麼突兀,驚駭人。整個詞一氣呵成,頓挫悲苦,她的情緒遠遠不是一個愁字解決得了,但她把那些天崩地裂的複雜情緒都埋在心底,呈現出來的是愁,非常矜持收斂,即便她晚年孤苦無依,流落天涯,居無定所,她曾是大家閨秀,豪門貴婦,她骨子裡高貴血統依然存在。這也是她受不了她再婚帶來痛苦,她咬破手指都要離婚的原因。在宋朝,雖然女子可以離婚,但千百年來的思想桎梏,在人們眼裡,一個失婚女人,是被人瞧不起的,不被當人看待的,是可以人盡可夫的,就算在今天也一樣。但李清照她不願意,她決絕如此,不給自己留絲毫餘地,也斷然不給對方留任何餘地。說到這,想起孟小冬離開梅蘭芳,也一樣。孟小冬,想她一代冬皇,臺上風光不輸梅蘭芳,但為情所動,薄命憐她甘做妾,忍氣吞聲也就算了,還被受辱,受辱也忍了,還被嫌棄,嫌棄也忍了,還被冷落。最後一怒,極端分離,永不見面,同樣不留餘地。有時候想做一個女人,真的好難。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個詞她避亂金華作的,離亂之痛,她的心情實際上非常複雜,心中裝著的是驚濤駭浪。她後期不管是春還是秋,她寫來都是愁思不盡。本來是春天,起首就是風住塵香花已盡,顯然是暮春,百花凋零,人生過半,物是人非,前塵往事,一次次在腦海裡倒帶回放,每回放一次,痛苦就加深一層。無以為家,無枝可棲,淪落天涯,萍飄絮蕩,但是無人能理解,只能一個人欲語淚先流,那是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帶來的孤獨恐懼。下闋她又盪開筆觸,王顧左右而言他,她喜歡在詞中岔開話題,談一些看似不相關的東西,不讓人看出她真實的情緒。只在歇拍點出船都載不動的愁,可見她的愁何其多,何其重,何其深。這個比喻很新穎,很巧妙。因為有前面的晚春落花鋪墊到位,而且她抒發感情非常節制收斂,點到為止,深沉哀婉。可以想象一個無枝可棲,萍飄絮蕩的女人,她的內心多麼悲苦淒涼,但她從不顯山露水,你看到的她面容沉靜美好,感覺她就像一個非常受寵的幸福小女人,薄唇微抿,眼角含笑,一臉都寫著歲月靜好,縱然困頓中,她也依然風華絕代,氣度雍容嫻雅。因為曾經有過刻骨銘心的溫暖,儘管斯人不在,餘生也足夠溫暖。

永遇樂: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這個詞通過今昔對比,抒寫離亂後的寂寞孤獨悲苦。她寫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寫景她用賦體鋪陳手法,娓娓道來。她重視煉字煉句,常有好句,名句。起拍就是好句。接著描寫過去的繁華盛景,早春時節,春意尚淺,見此景,念舊都,陡然而生興亡之嘆,過拍承上啟下,說良辰美景,該high到頂,但是豈無風雨,一個轉折,由樂到哀,奔向主題,抒發哀情。雖然晚景淒涼,但由於才名在外,曾經家世赫然,很多朋友來找她玩,但她哪有心情,再系木蘭舟,都推掉退掉,她就喜歡一個人待著待著。當然梳妝打扮和女伴去遊樂,如今呢,憔悴,還風鬟霧鬢,她這是謙虛說法,意在表達自己心境變了,對繁華沒了興趣,懶得晚上出去。歇拍一句,橫生波瀾,她懶得出去,卻又隔簾聽人家笑語,她不是在聽,而重溫舊夢,打著回憶點滴來慰籍她荒蕪孤寂的心,何等淒涼。南宋劉辰翁讀到這首詞,淚落如雨,可見藝術感染力之強。這詞有不少口語入詞,因為煉得巧,流暢自然樸素卻又極富表現力。

用一句話概括她的詞就是:斂盡深眸花灼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