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你不能只會“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節,你不能只會“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你不能只會“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自古以來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明天就是清明節了,戰“疫”期間,暫緩遠行、暫緩回鄉祭掃。心中有情,不分遠近,不分形式。生者平安,就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

由來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相傳是春秋時期,晉文公看到功臣介子推的死後寫下的血書“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這一天,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介子推去世靠著去世的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你不能只會“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掃墓習俗

清明掃墓,就是對先祖的思念,敬畏之情。這個習俗由來已久。在明朝時候,人們就在三月清明日,提著紙錢,帶著鋤頭等為先祖的墓地除草添土,焚燒紙錢,祭祀祖先。如果墳前沒有人燒紙錢,就說明這座墳可能是孤墳。


清明節,你不能只會“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節插柳習俗

清明時節,有些地方的人喜歡把柳枝插在屋簷下,用來預報天氣。有些地方的人插柳是因為楊柳的生命力強大,有預示的好兆頭。據說,插柳的風俗,主要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

但是也有人說,此風俗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當年為了明志守節而燒死於楊柳樹下,晉文公第二年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燬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用來懷念之情。


清明節,你不能只會“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節踏青習俗

踏青又叫春遊。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大地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郊遊的好季節,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人們可以到山上摘蕨菜,可以到山上挖春筍,可以採蘑菇。


清明節,你不能只會“清明時節雨紛紛”!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清明節,你不能只會“清明時節雨紛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