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僑鄉台山“雙節”前後“䲚”香誘人

廣東僑鄉台山“雙節”前後“䲚”香誘人

椒鹽木䲚 李曉春 攝

椒鹽木䲚 李曉春 攝

中新網江門10月7日電 題:廣東僑鄉台山“雙節”前後“䲚”香誘人

作者 李曉春 郭軍

今年中秋節恰逢國慶節,在“雙節”長假期間,廣東臺山市的廣海鎮漁人碼頭海鮮市場和都斛鎮海鮮街每天人頭攢動,琳琅滿目的新鮮海產經顧客與檔主交易後,多數被就近烹成美食,食客們在推杯換盞之間,大快朵頤地享受著那一份份來自海洋的味道,其中有兩種叫“赤䲚”和“木䲚”的小魚“花式”入菜,鮮香誘人。

據瞭解,赤䲚(紅狼牙鰕虎魚),在臺山又被稱為水䲚、長腰䲚。其體呈鰻形,有頭大、吻短、眼小、口大等特點,上頜外行齒排列稀疏,魚體鮮豔、顏色豐富,多數呈淡紅色或灰紫色,混有黃、橙、粉、藍、黑等斑點或色線。此魚在近海與淡水均能生存,常在泥沙中鑽穴營居,喜歡採用襲擊方式吞食底棲性小魚或無脊椎動物。

廣東僑鄉台山“雙節”前後“䲚”香誘人

“雙節”期間廣海漁人碼頭海鮮市場內人頭攢動 李曉春 攝

在臺山海鮮市場,赤䲚多數以鮮活的形式出現,而冰鮮赤䲚比較少見。“靚姨,早晨!你今天來的時間剛剛好,這赤䲚剛到,全部都在這,你喜歡哪條就揀哪條,40元一公斤。”台山臺城富城市場一海鮮檔的老闆娘在早市中招攬顧客並提醒說:“千萬要注意啊,這些傢伙滿嘴小牙,揀時最好是避開䲚頭捏它的腰部,輕捏放進這膠籃裡就行。”老闆娘稱,像這種魚身略粗一點的就夠肥美,有些人說魚身偏黃或偏紅一點的肉質更鮮美。能趕上剛到貨時來選購是最容易挑選到滿意的赤䲚。

無獨有偶,在臺山還有一種叫木䲚(小頭櫛孔鰕虎魚,港澳地區部分食客稱之為“紅壇魚”)的同樣受當地百姓青睞。其眼睛退化隱於皮下,整體接近鰻形,體型側扁,除頭部無鱗外身披小圓鱗,外觀接近蛇的鱗片,體長可達20釐米,因魚體呈紅褐色、紫紅色或血紅色而被當地人稱為血䲚或紅䲚,多數以鮮活或冰鮮銷售為主,個頭粗大肥美、遊動富有活力的最暢銷。

“我今天買了一公斤木䲚和半公斤赤䲚,木䲚準備帶回去用豆豉燜煮,只要魚足夠新鮮,燜出來的魚肉都會比較鮮甜,魚味明顯。而赤䲚計劃用來煮湯,也有人喜歡用來煮酒。”從北陡鎮沿海小漁村隨家人到臺城居住的容婆婆告訴記者,家人對用䲚烹成的家鄉美食毫無抵抗力,平日只要在早市上看到有賣䲚的,她都會酌情前去選購一些。

廣東僑鄉台山“雙節”前後“䲚”香誘人

市民在海鮮檔前挑選剛到貨的赤䲚 李曉春 攝

“這幾天來廣海漁人碼頭的遊客確實比平時多出不少,海鮮市場內以及岸邊海鮮攤位的人流量明顯增多。很多客人喜歡到海鮮市場去買合自己心意的海鮮回家烹飪或帶過來這邊加工,我們會根據食材和當地傳統煮法給客人推薦烹飪方式。如木䲚、赤䲚這兩種本地人愛吃的小魚,我們會建議客人選擇椒鹽、豉汁燜、酸菜煮、滾湯或煮酒等做法。”廣海漁港海鮮酒樓的服務員介紹道。

落葉知秋,情誼如酒,鄉音依舊,鄉味依舊。“雙節”期間,大部分海內外台山遊子的心情,如香港搖滾樂隊Beyond《光輝歲月》歌裡唱的“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那樣,對回鄉充滿期待。對身在異鄉的台山遊子而言,曬成幹品的家鄉味海產,是他們在舌尖上慰藉鄉愁的有效方法之一。不管是通過台山的親朋好友郵寄,還是直接上網下單選購獲得,䲚干與其他魚乾一樣,僅需簡單蒸熟就能品嚐到別具風味的䲚香,那股熟悉而充滿記憶的味道極易讓遊子們“才下舌尖,又上心頭”。(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