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計劃經濟

美國的計劃經濟

美國的計劃經濟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計劃經濟”不符合美國人的做事風格,但美國曆史上還真有過這種情況,不過這次的計劃經濟是應用在交通運輸方面,這就是加勒廷計劃。

美國的計劃經濟


加勒廷計劃

艾伯特·加勒廷是美國的財政部長,1807年時,加勒廷接到指示,要他制定一個計劃,實現築路開河的目標。

1808年4月,加勒廷提交了計劃,計劃的內容簡單來說就是國家需要大量私人資本進行投資,但美國領土廣闊,為了支持私人資本,建議修幾條運河,使能產生收益的幾個地區建立起交通聯繫。

美國的計劃經濟


看來加勒廷早就懂得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

按照加勒廷計劃,修建運河需要花費2000美元——每年開支200萬美元,共10年。

加勒廷認為這個計劃的好處是無可估量的,而且政府可以承擔得起這筆費用。最主要的是,當這些工程盈利的時候,可以把他賣給私人,賺到的錢還可以進一步推動國內的公共工程建設。

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聯邦政府並未實行這個計劃。但是私人企業家卻取而代之,他們在州和地方政府的協助下,完成了該計劃的大部分工程。

所以,這個計劃也算基本實現了,只不過是實現的方式與預想的不同。

美國的計劃經濟


1815年到1843年是運河建設的重要時期,伊利運河就是當時十分成功的案例。

美國西部豐富的物產可以通過五大湖和伊利運河運到紐約,成本只有原來的1/20,時間為原來的1/3,這不僅造就了美國經濟的繁榮,也使紐約成為美國最大的經濟中心。

伊利運河成功之後,其他地方也掀起了修建運河的熱潮,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原因是鐵路的競爭實在太激烈了。

美國的計劃經濟


鐵路

鐵路在美國經濟史中長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鐵路大大降低了交通運輸成本,可以提供更快、更可靠的全年服務,而運河在嚴冬的幾個星期卻要面臨冰封停航的局面。

但是羅伯特·福格爾卻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從來就沒有鐵路問世,美國會怎樣發展?

福格爾得出的結論是:運河系統與鐵路將會產生相同的結果。而且鐵路對鋼鐵工業、木材業、煤炭業、交通運輸製造業的推動並沒有那麼不可或缺。

福格爾認為,美國經濟的增長,特別是經濟的起飛,並不是哪個單向的發明能夠造就的。鐵路起到了恰到的作用,但是住房建築,鋼鐵冶煉等同樣也發揮了作用。

美國的計劃經濟


日記本

小禮物走一走,來簡書關注我

讚賞支持

相關推薦

因為做代寫,我在大學裡經濟獨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