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面對新冠肺炎天然免疫是存在的,這與病人狀態有關

北京時間5月6日晚8時30分,中國駐墨西哥大使館與上海市外辦聯合組織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視頻連線會,請來中國-WHO聯合專家考察組成員、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吳凡,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出席。

面對疾病,我們是否存在天然的免疫力?如果有的話,對我們受感染的程度是否有影響?

張文宏表示,人體對病毒會有兩種免疫,一種是天然免疫力,一種是獲得性免疫,對於這個病毒,我們不具備獲得性免疫,但是天然免疫是存在的。

這也就是有些人感染後表現為無症狀,有些人症狀較輕,有些人是重症,有些人面臨死亡,核心內容是免疫能力,最關鍵取決於天然免疫的差異。

天然免疫的差異跟病人狀態有關。

中國治療,非常重視病人的營養,對於輕症的病人,給予充足的營養,可以阻斷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早期病症是否向重症發展,關鍵是天然免疫的強弱。因此,60歲以上老年人一旦感染,重症發生率非常高。但是40歲以下,重症發生率低於5%,免疫力的差異,也是對所有人進行分層,對早期提早復工提供重要的依據。

有墨西哥專家提問,是否需要考慮重複感染的問題,張文宏介紹,到目前為止,上海有六百多例出院病人,目前沒有一例出現重複感染,而武漢有6萬病人出院,據他今天瞭解到的情況,目前為止,還沒有重複感染。所以,現在不需要考慮重複感染的額風險,這是半年以後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有墨西哥專家提問,不同國家採取了不同的診斷措施,張文宏怎麼看?

張文宏介紹,關於疾病的控制,我們不同階段採取不同政策。

如果在上海出現幾萬的病例,我們的病床數是不夠的。所以我們在早期就把診斷做到位,每一個輸入性病例只要發病,我們就要對他進行診斷、隔離和治療。這是切斷社區傳播的最好的辦法。

但是如果到了武漢的階段,很多國家是無法對(所有)輕症病人進行診斷和隔離的,因此床位數只能提供給重症病人。

但這也有一個問題,如果輕症病人增加,有一部分比例會達到重症,因此床位數仍然不夠。按照中國的經驗,我們會

將力量集中到這個城市,建立方艙醫院,將疾病控制。

張文宏介紹,輕症病人在方艙醫院主要會得到病情監測和營養支持,一旦發現血液氧濃度出現異常,或者發現肺部CT掃描有重症化傾向,馬上向重症醫院轉移。具體指標為,沒有吸氧的情況下,如果病人的血氧飽和度能夠維持在93%以上,就不需要轉移到IC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