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把脈有什麼意義?

人們對於中醫看病印象最深的便是把脈了,大部分中醫也確實是病人一來就先將“脈診”作為第一首選的診斷方法,其次在去運用其他“三診”來判斷病情,蒐集症狀,得出辯證,隨後對症下藥,那麼大家是否想過為何“脈診”會這麼重要?“脈診”又是在診什麼?我來給大家解釋一下。

中醫把脈有什麼意義?

中醫脈診

“脈診”,是中醫“四診”當中的一種,我個人認為也是最重要的診斷方式,我的父親甚至在我剛開始學習中醫的時候什麼都不用學,先將脈給弄懂,說“脈診是一箇中醫的出馬槍。”現在回想起來我深信之,但古往今來對於脈診有著極大的分歧,哪怕在各種名著裡邊對此的評價也褒貶不一。

古來聖聖相傳,原本就不專注於切脈這一事上,他們認為望而知之,聞而知之謂之神,聖,為上一等的說法;問而知之,切而知之,謂之工,巧,是下一等的說法,他們更相信“望診”與“聞診”,這是因為他們認為“脈診”看出此患者的“氣之盛衰”即可,並不在此做過多文章,對與否不可考量,但我認為“脈診”的意義並不止步於此。至於“三部九叩”這些自不必多說,基本接觸過中醫的都知道“左為心肝腎,右為肺脾命”這麼一說,在這裡就不去解釋了,接下來我就拿二十八脈中的“遲脈”“數脈”做一個例子闡述“脈診”是能診斷“陰陽”之根本的原因。首先要明確,“遲脈”是指一次正常呼吸脈搏跳動低於四次;“數脈”是指一次正常呼吸脈搏跳動大於五次。

近現代臨床醫生臨證之時,關於遲數脈的掌握多宗鄒丹源“遲數者,寒熱之定準也”,認為遲脈,不論因於何氣,皆主冷;脈數,不論因於何氣,皆主熱。而清代管玉衡著《診脈三十二辨》中所云“遲,陰土也,乃陰盛陽虧之候,主髒寒;數,陽火也,為陽熱太過之脈”,此論更是被斷章取義後大行其道,以至於臨床過程中往往出現辨證不準影響及臨床療效,說到此,我們就來談一下“遲脈”與“數脈”,說道“遲脈”現今大多數人把“遲脈”歸於寒。

中醫把脈有什麼意義?

遲脈

殊不知“遲脈”可不止只是寒,“遲脈”還見於陽虛證、血瘀證、食積等證。人體由外感寒邪或內傷陽氣,凝滯經脈,氣血流行不利,脈之至數減少而見遲脈,這麼多的證形,雖然可歸於“一陰一陽”爾,但是僅僅歸於寒證就辯證錯誤了,會被人所恥笑的。

而“遲脈”的成因無非就是“氣”與“血”的關係發生了變化,或因先天不足,或因後天損傷,人體陽氣虛弱,一是難以溫煦經脈中血,使之凝泣;二是不能推動經脈中血,使之循行減緩,故而脈見遲象。氣為無形,血屬有形,或外傷,或內疾導致人體出現瘀血,有形之血積滯於經脈之中,阻礙經脈運行,氣血循行不暢,則會出現脈微而遲。所以說“遲脈”的成因或“陽虛”,或“外感邪氣”,或“氣血凝滯”,不可單一的歸為“寒”。

中醫把脈有什麼意義?

數脈

“數脈”,可見於“熱證”、“陰虛”、“亡血”、“表寒”等證。數脈於臨床多見於“熱證”。人體感受外熱,或邪熱積聚於內,必影響及經脈,血得熱而行流利,氣得熱則慓疾滑利,氣血相搏,呈欲欲外越之勢,至數增加以達洩熱自穩,迴歸陰陽調和狀態,脈象或浮數、或滑數、或洪數。

所以通過以上的兩種“脈象”,我覺得可以說明“脈診”是及其重要的一步,至於“上等之法”還是“下等之法”,謂之“神”還是謂之“工”,並沒什麼關係,能治病的,都是可取的,誰還會在乎用什麼方法呢?

中醫把脈有什麼意義?

只是覺得好看

學習中醫,將“脈診”學好是必要的,至於很多人會說我把二十八脈都學了但是把不出個所以然來怎麼辦?我覺得光有理論肯定不行,我也曾問過父親,他只說“多去實踐,啥時候你能從脈中感受到三個脈象就足夠了”,確實是,這隻能靠自己從實踐中摸索,但也反映出了“脈診”博大精深,絕不是有的古籍中所說“斷其氣之盛衰”即可。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點一波贊和關注,我基本每天都會與大家分享知識,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