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化肥施用的這些誤區,作物收成又舔一成

避開化肥施用的這些誤區,作物收成又舔一成

化肥作為一種基本的生產資料,在現代農業生產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的施用可以說是佔據了整個農業生產的主導地位。離開了化肥,種植能手也不顯其種植水平了。儘管化肥如此重要,但還有很多農民沒能真正掌握了它的施用法則,一直被一些錯誤的概念所支配。

誤區1:化肥施用時,越靠近植株莖杆部,越易被吸收

對化肥的這種錯誤認知,在農村還是有很多的人。其實,這種做法存在很大的危害,因為植物吸收養分主要依靠的是根毛,莖或主根吸收的很少甚至於不吸收。如果肥料越靠近根部,則離根毛越遠,越不易被吸收。反而施入的化肥過多,土壤中濃度過大,很容易出現“燒苗”現象。

誤區2:等作物出現了缺肥現象後,再施肥

現實中,有不少農民對化肥施用存在一種模糊認識。他們沒有計劃,又不會預判作物是否缺肥,直到植物出現了缺肥現象,才開始追肥,這也是一種很不好的做法。化肥施入田裡時,即便是水田也要3-5天方可被吸收和利用,對於旱田來說,一般在5-7天后才能吸收。因此說,作物出現了缺肥現象後施肥,就會造成作物長時間缺少養分,以至於影響生長影響產量。

誤區3:作物生長好,就能獲得高產量

在農村,經常會聽到一種聲音,那就是莊稼長的真喜人,可到頭來產量卻不高,而且作物顆粒也不飽滿等等。這種現象的發生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們沒有真正瞭解了作物的生長特性。

作物生長過程一般分為倆個間段,一是營養生長間段,也是作物的生長前期,此時,要施足氮肥,有效促進作物生長。另一個是生殖生長間段,這個時候作物就開始為結果做準備,這時就不能多施氮肥,否則會造成作物貪青,影響生殖生長,反而降低產量,甚至糧食品質下降。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以氮、磷、鉀配合施用,以促進生殖生長提高產量。

上述幾種情況,在偏遠的農村尤為普遍,或許是傳統做法影響了他們,也或許是有限的知識束縛了他們。

避開化肥施用的這些誤區,作物收成又舔一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