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中,詞人為何不惜大醉,也要喝下歌女殷勤所獻的酒?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拼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照,猶恐相逢是夢中。——鷓鴣天

這是一首風格很獨特的詞。懷人之詞,大多以思之而不得見為結局,更添悲愴,但此詞卻思然後悲,悲然後又得見,見卻不喜,只是恍惚,節奏輕快,風格便高。

《鷓鴣天》中,詞人為何不惜大醉,也要喝下歌女殷勤所獻的酒?

開篇先寫當日相見,“彩袖”是指女子,或以為指歌女者,這是根據下文來倒推,本身這兩字並無此意。那麼歌女的判斷是從何而來呢?一是殷勤勸酒,二是宴前歌舞。詞人想到,當初見到這名歌女的時候,她穿著彩袖的衣衫,手捧玉杯,在宴前殷勤勸酒,喝得自己“醉顏紅”。高明的是,詞人在“醉顏紅”前面加了“拼卻”二字,也就是說自己不惜大醉,臉都通紅,也要喝下這名歌女殷勤所獻的酒。為什麼會這樣呢?言外之意,此女的魅力無窮,詞人已被深深吸引,所以不忍心,也不願意推拒她的勸酒,就算喝到酩酊大醉,甚至失態,也都不管不顧了。

《鷓鴣天》中,詞人為何不惜大醉,也要喝下歌女殷勤所獻的酒?

勸酒、飲酒後,就寫到通宵歌舞,按照《鷓鴣天》詞牌的定例(當然,並非鐵律),上闋結尾這兩句應當用對偶,於是就出現了一副名對:“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不明說這名歌女的歌舞如何精湛、如何美妙,卻用時間推移來側面描寫,倘若歌舞不佳,又怎能通宵盡歡呢?月從中天而逐漸低沉,整晚搖扇直至無力,扇而無風,這都是說時間推移,但巧妙的是,把“低”和“盡”兩字不作為副詞卻作為動詞用,彷彿是舞蹈催得月落,是歌唱使得風盡,用語別出機杼,更顯活潑,晚宴之歡,躍然紙上,而且也使得讀者的關注重點始終落在歌舞上,也即落在歌舞之人、也是詞人所思念的歌女身上。

《鷓鴣天》中,詞人為何不惜大醉,也要喝下歌女殷勤所獻的酒?

下闋筆鋒一轉, 先由歡聚而至離別,從喜而變悲,自從離別以後,我一直思念著你呀,甚至多次在夢中與你重聚。“魂夢與君同”,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與所思念的人兒在夢中重逢,二是指我的夢與你的夢相同,當我思念你,在夢中尋找你的時候,你想必也正在做著同樣的夢吧。從單相思進而為兩心相映,感情色彩更為濃厚。

《鷓鴣天》中,詞人為何不惜大醉,也要喝下歌女殷勤所獻的酒?

此詞的結非常出彩,究其源頭,是從杜甫《羌郵》“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化出來的,當然感情色彩大不相同。久別之後,終於得以重逢,但因為夢中常見,所以這次仍懷疑是夢,詞人不禁手持燈燭,近前反覆照看,求取證實。別後再遇,本應狂喜,詞人卻不寫其喜,只寫恍惚,恍惚如夢,不敢確信,反過來更凸顯了平日相思之深,已至神魂顛倒之境。所以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稱讚這兩句“曲折深婉”。後來陳師道在《示三子》中寫道:“喜極不得語,淚盡方一哂,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又是再化用晏幾道之語。

《鷓鴣天》中,詞人為何不惜大醉,也要喝下歌女殷勤所獻的酒?

當然兩相對比,陳師道此詩,不如晏幾道此詞多矣,這是因為詩語和詞語終究還是有差別的,詞語更貼近當時口語,所以在描摹更細膩柔婉的情感時,會較詩為深。詩語、詞語,或可互通,但所出來的效果就未必一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