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陪伴,90%都是假的

01

關於陪伴這個話題,總能讓家長們眾說紛紜。

有教育專家說過這麼一句話:“中國大部分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兒,儘管有父母陪伴在身邊,但是卻沒有傳遞內在心理支持的正能量。”

我們都是怎麼陪伴孩子的呢?

帶孩子去遊樂場所,讓孩子自己去玩,自己找朋友玩,或和自己玩,而父母盯著手機專心致致,一副全然忘了孩子的樣子;

參加某些親子活動,讓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玩,或讓孩子獨自研究什麼新奇小項目,而父母則忙於接電話,安排工作什麼的,忙得讓孩子不敢打擾;

在孩子的糾纏懇求下,終於答應陪著看部動畫片,孩子興奮又開心,但看不到十分鐘,父母要麼不耐煩,要麼在孩子身旁睡著了;

美其名曰陪孩子,不外出,卻喚來一群朋友,一邊打著麻將一邊對孩子說:“你還不快點去學習、看書。”

睡前,孩子一再要求父母講個故事,父母會大吼埋怨:都忙了一天,哪有力氣給你講故事,趕緊給我睡去。然後側身自顧自地刷手機,孩子委屈睡去;

哪怕真陪著孩子做作業,也是充滿火藥味,不是挑剔就是指責……
曾有位媽媽向我訴苦,她說她五歲的兒子很調皮,愛耍賴,愛發脾氣,霸道不講道理,比留守兒童問題都多,但父母明明就陪在他身邊,從沒離開他半步。

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才五歲就擁有專屬自己的ipad,爺爺奶奶也當他是手心的寶,疼得不要不要的,他應該是個很幸福的孩子才對,但為何孩子還這樣讓人頭疼?

我問:“那你和孩子爸爸平時是怎麼和孩子相處的呢?” 媽媽說:“小孩子啥也不懂,給他玩具,給他好吃好喝好玩,有老人看著,就可以啦,還要怎麼相處呢?我們要上班,回到家也挺累的,孩子可以在父母身邊玩,他就應該心滿意足了呀。” 我頓然明白她兒子為什麼會如此,這孩子的壞脾氣,愛耍賴,霸道不講道理,都只是為了引起父母關注而已。

孩子的父母並沒有給孩子真正意義的陪伴,所以孩子即使天天在父母身邊,但依然是孤獨的。

可能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很多孩子看似笑靨如花,幸福快樂,沒有留守的傷痛,也沒有物質的匱乏,但卻無比“孤獨”無比“焦躁”,因為雖然父母在身邊,但依然缺陪伴,缺關注,缺愛。

我們的陪伴,僅是保證了孩子的安全,滿足了孩子的吃喝,驅趕了孩子的黏擾及依賴。

這些都不是孩子想要的陪伴。

陪伴,不是陪同,不是看管,不是物質滿足,更不是說教和監督。

陪伴是什麼?

陪伴,是全身心融入孩子的內心世界;陪伴,是真誠的接納和欣賞;陪伴,是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和正能量;陪伴,是建立起與孩子溝通的橋樑,用心傾聽孩子世界裡的快樂、悲傷、苦惱困惑……


02

曾有調查,很多吸毒罪犯,或不良青年都與童年缺教育和陪伴有很大聯繫,而這些人中不乏有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這些人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擁有得天獨厚的家庭環境,擁有別人夢寐以求的平臺,怎麼就放任自己成了不學無術,不務正業、只懂揮霍金錢的毒癮君或罪犯者?

只是,我們都忽略了被事實掩蓋的真相,這些孩子僅是有表面浮華,他們的成長有太多的孤獨和不安,他們後來所有的放縱和自毀,都有跡可循,而會造成這種後果,關鍵還是因為從小缺了父母的陪伴和關愛。

有知名星二代吸毒者,曾在小時候的日記裡用稚嫩文字寫下:“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爸爸能來接我放學。”

並在媒體面前落寞表示:“我是父親背影裡的人,我的記憶裡沒有父親的身影,連背影也沒有。”

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可以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但一定渴望得到父母的陪伴和認同。

所以,一個孩子,不會在意自己的父母,光芒有多耀眼,賺錢有多少,只會在乎父母給了自己多少陪伴和快樂。

只會銘記:父母送自己上學的那條平凡之路;與父母旅途上所有的美景美食;病痛時,父母在身邊的點滴照顧;開心時,父母在身旁的快樂同享;成就時,父母因此露出的驕傲笑容。

這些,才是一個孩子的全部幸福。

失去這些幸福,孩子的成年很有可能如那些走了歪路的富二代,星二代,縱然家財萬貫,但依然鬱鬱寡歡、自暴自棄,以致人生留下缺憾無以彌補。


03

哈佛心理學家——凱瑟琳·斯坦納·阿黛爾建議:

在以下這些關鍵時間,父母應該放下手機,放下工作,跟孩子好好相處。

1. 在去學校的路上

2. 接孩子放學的時候

3. 孩子從學校回到家的時候

4. 當家長下班回到家時

5. 晚飯時間

6. 睡前時間

那麼,要怎麼陪伴?


1. 杜絕指責和催促。

有些父母總是習慣性地挑剔孩子,叨叨孩子衣服亂丟,玩具亂扔,學習不積極,恨不得孩子可以如雕塑,就24小時拿著本書一直一直看。 也有父母總是很焦慮,看不得孩子輕閒一小會,看了不到半小時的電視,就河東獅吼:你怎麼還不去學習啊。

把這些挑剔和責罵的時間,用來和孩子輕鬆愉快地玩或交流,或看電視或看書,多好。

2. 和孩子一起去完成一些事情。

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缺少童年夥伴,內心是孤獨的。所以,孩子真的很喜歡與父母一起,無論做什麼,只要和父母一起,孩子就是快樂的。

建議父母可利用共處時間,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如共同閱讀一本書,烘焙食物,製作手工,畫畫,下廚等等,儘管有時孩子會幫倒忙,但孩子很享受這些親子時光,不是嗎?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可以通過與孩子的相處時光,一起學習人生道理,教會孩子學會感恩、學會人際交往。


3. 多些鼓勵和耐心。

現在社會壓力大,很多父母基本都是從週一忙到週五。下班後或週末或假期,是父母和孩子難得的親子互動時間,所以請把煩惱丟開,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和笑容,用心瞭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及時肯定和鼓勵孩子。

滿足孩子的一些小願望,比如想去哪玩,想吃什麼,想要看什麼電視;也讓孩子幫忙做點家務,這些無壓力的相處,都會是不錯的親子互動。


4. 真誠用心地傾聽。

很多孩子會利用晚上時間,向父母訴說幼兒園或學校的新鮮事,也會向父母提問各種各樣的奇怪問題。

面對孩子求知的眼神,家長切忌敷衍,要認真傾聽孩子的訴說,和孩子共同探討問題的答案,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不能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5. 別忘了陪伴孩子看電視。

孩子獨自窩在沙發上看電視,這是很多家庭常見的現象。

當父母閒下來,別忘了陪伴孩子一起看看電視,並適時引導孩子看有意義的電視節目,引導得當,將是孩子興趣發展的關鍵。比如《粉紅豬小妹》,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積極的教育意義,而在看電視過程中及時給孩子解答某些疑問,也會是孩子很好的記憶方式和教育方式。


04

當我們的孩子長到10歲、15歲、18歲,你會發現,他們漸漸地越來越需要自己的空間:

他們不再咿咿呀呀地“糾纏你”;不會時刻依在你懷裡撒嬌求抱抱;不再 “無理取鬧”引你關注;不再需要你講故事陪他入眠;不再需要你牽著他的小手送到學校……

你終會發現,在孩子身上,很多和你最親暱的時光,一旦錯過了,就再也不回來。

多花時間專注陪孩子吧,再多的物質與金錢,都無法代替父母的陪伴,別再用工作忙當藉口,別再用金錢物質搪塞,別再看手機入迷……

孩子的成長,僅有一次,錯過就沒有機會重來,請珍惜陪孩子成長的每一刻,不要讓陪伴兩字,成了你日後的憾,成了孩子長大後的傷。


你的陪伴,90%都是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