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出句“閒人免進賢人進”,對句至今無正格,在下拋磚欲引玉

#敬請酌詞煉句#

千古出句“閒人免進賢人進”,對句至今無正格,在下拋磚欲引玉


千古正格上聯

閒人免進賢人進

平平仄仄平平仄

頭條首頁下聯

伶仃孤苦伶仃苦

平平平仄平平仄

合格的對句與出句結構如下:

出句:名+動+名+動

對句:名+動+名+動

題主出句:名+動+名+動

用戶對句:形+形+形+形

對句與出句

字數相等,符合“對仗四要素”之一的“”。

對句與出句對應位置的詞性當相同卻不同,明顯不符合“對仗四要素”之一的“”。

對聯源於格律詩對仗。依據馬蹄韻兩平兩仄交替的格律詩用字組句基本原理和啟功先生《詩文聲律論稿》“平仄竿”截句法,對句與出句的正格平仄應該是:

出句雙數位置的漢字聲調是“平仄平”交替,對句無論怎樣變格,其雙數位置的漢字聲調當“

仄平仄”交替且與出句平仄相反,即:

對句:平仄平

出句:仄平仄

然而,

千古正格出句:平

頭條首頁對句:平

對句雙數位置當“仄平仄”交替卻“平仄平”相同,明顯不符合“對仗四要素”之一的“”。

對句雙數位置平仄當相反卻相同,明顯不符合“對仗四要素”之一的“”。

對句與出句必須滿足第一、五同音,第二、六字和第四、七位置重複用字,即

(A)BCD+(E)BD

括號內表示同音字,黑體字表示有規律重複用字。

千古正格出句第四字“進”作名詞,字義是“入內(行為)”,末字的“進”作動詞,字義是“進來”。頭條首頁對句第四字“苦”作名詞,字義是“苦頭”,末字的“苦”是動詞,字義是“吃苦”。滿足出句巧用多義字的對句要求。

千古正格出句是七字,頭條首頁對句也是七字,符合規律重複用字,無可厚非。

通過上述對比分析可知,頭條首頁推薦的對句只滿足了“對仗四要素”之一的“”;而未滿足“對仗四要素”之三的“

”、“”、“”。

“等”、“同”、“替”、“對”、同音、重複、多義等八個要求,頭條首頁對句只滿足了“等”、“重複”、“多義”三個要求,不是對仗,因而不是合格的對句!

只有同時滿足上述分析的八個要求的對句,才能對出合格的下聯。

在下拋磚:

人免進人進,

平平仄仄平平仄

​稅者無收者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諸君賜玉?

【閱讀溫馨提示】

“對仗四要素”,不才主頁已有相關圖文詳解,簡述如下:

“等”:上下句字數相,可簡稱為“”。

“同”:上下句詞性與詞語和句式結構相,可簡稱為“”。

“替”:句中雙數位置的漢字聲調,五言以下“平仄”或“仄平”交替;六言以上“平仄平”或“仄平仄”交替。詩聯界簡稱為“”。

“對”:上下句雙數位置平仄相反,詩聯界稱之為“”。

馬蹄韻兩平兩仄交替的格律詩用字組句基本原理及啟功先生《詩文聲律論稿》“平仄竿”截圖如下供探討交流:

千古出句“閒人免進賢人進”,對句至今無正格,在下拋磚欲引玉


千古出句“閒人免進賢人進”,對句至今無正格,在下拋磚欲引玉


千古出句“閒人免進賢人進”,對句至今無正格,在下拋磚欲引玉


千古出句“閒人免進賢人進”,對句至今無正格,在下拋磚欲引玉


千古出句“閒人免進賢人進”,對句至今無正格,在下拋磚欲引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