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群電商如何學習美國1元店電商?

親愛的同學們,晚上好,全民社群熊冠亮老師分享:

他在網上開了家一元店,2年融資5億,月收入上百萬,他到底怎麼做到的?傳統電商是否可以借鑑,社群電商、社群拼團能否參考?

對於一元店、兩元店、或者是十元店這種以平價商品為賣點的折扣店,大家一定都已經非常熟悉了。

中國的名創優品、日本的大創百元店、丹麥的FlyingTiger、美國的一元店,都是這個行業裡的佼佼者。

這些折扣店雖然買不到特別高檔奢侈的商品,但也偶爾能淘到一些時尚討巧,實用性強的小精品,因此這種業態長期以來備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但是,當這種模式搬到線上做電商時,它還能成功嗎?

在美國,就有這麼家一元店電商。它從一個小倉庫起家,僅成立5個月,單月銷售額就突破一百萬,兩年獲得3次融資,共計5個億的大型公司。

這就是美國一元店電商——Hollar。一元店電商是怎麼從0開始做起來的呢?Hollar的創始人名叫DavidYeom,是一名美籍亞裔。

上世紀90年代,David還只是一個住在洛杉磯東區的普通小男孩,每週只有1美元零花錢。當時他最大的興趣,就是跑到附近的一元店裡探險淘寶。

對當時的David來說,一元店是他唯一能買得起東西的地方。而且店裡的東西雖然便宜,但只要仔細翻找,總會遇到一兩個讓他感到驚喜的東西。

20多年後,David已經是美國互聯網企業TheHonestCompany的副總裁。這家公司旗下有兩個電商平臺,分別經營時尚美妝產品和嬰幼兒用品。

這時的David依然保持著兒時的習慣,總喜歡在休息的時候跑到公司附近的大創百元店裡逛逛,看能不能淘到什麼有趣的寶貝。

久而久之,David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為什麼一元店那麼多,卻沒有一家開電商平臺的呢?

其實準確來講,美國的一元店企業都有開通電商服務,但並不是把它作為一個盈利渠道,而是宣傳窗口。

比如美國一元店巨頭“多來店”(DollarGeneral)就有開設電商服務,但並沒有為這項業務設立業績目標。換句話說,就是不指望它賺錢。

究其原因,是因為一元店這種模式的利潤本來就少,唯一盈利方式就是薄利多銷。但如果發展電商,除了要建立線上平臺,還要搭建包裝、物流、倉儲等環節,成本一下就上去了。

另一方面,消費者對質量的信任感也是一大難題。當一元店還是實體店的時候,消費者認為自己可以親自感受商品的質量,因此可以對商品產生信任感。

但如果是線上電商,這種信任感就會大幅度降低。到時公司花了大筆資金開發電商,結果根本不賺錢,那不虧死!

所以,各大美國折扣店巨頭,都不曾將精力放在電商服務方面。

但David不這麼想,他發現美國一元店的數量在2011年到2014年,已經從2萬多家擴大到3萬多家,這說明折扣店在美國市場還有著非常大的潛力。而那些喜歡逛折扣店的人,肯定也會喜歡網購。

2015年11月,David辭去了副總裁的工作,找到了另外幾名商業夥伴,一起在一間小倉庫創建了Hollar。

最開始,很多人並不看好Hollar,覺得David辭去了副總裁的工作創業簡直是瘋了。但結果卻正好相反,Hollar僅上線5個月,月銷售額就突破100萬,並且連續三輪融資,共計7700萬美元,約合5億人民幣。

如今,Hollar已經成為美國最成功的一元店電商。

Hollar的成功秘訣到底是什麼呢?

前面有講到過,一元店電商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消費者的信任問題以及運營成本問題。正是因為之前沒有一家折扣店企業想到解決方法,才會使得這個市場一直保持空白。那麼Hollar是如何成功得呢?

精準營銷定位年輕女性

從一開始,David就將Hollar的目標人群定位在80後至90後這代年輕媽媽身上。

一方面,是因為他過去運營過女性電商平臺,在這方面比較有經驗;另一方面,是這些群體相對年輕,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高。

最初,Hollar上的商品主要以價格低廉的兒童玩具、家居物品、嬰兒用品為主。每個商品都是1塊錢起價,最貴不超過10美元。

這對年輕媽媽們來說無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既然能在網上用便宜的價格買東西,又何必親自跑到遠遠的商場裡面瞎逛呢?就算質量不好也沒關係,反正不要幾個錢。

出於這種心理,大量年輕媽媽在Hollar上購物,為Hollar帶來了第一波熱潮。讓她們驚喜的是,Hollar上買來的東西還真的挺靠譜,價格便宜質量也不錯。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Hollar成功打響了名聲。根據官方數據顯示,Hollar今天有85%的用戶是年輕媽媽。

控制成本

縱觀所有實體一元店,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盡一切可能降低運營成本。這點Hollar和它的前輩們也是一樣的,但是Hollar的力度要更猛一點。

在進貨這個環節上,David一方面會借用自己過去的人際關係,讓供應商以低於市面的價格為公司進貨;另一方面,則是專門在知名品牌商清倉的時候進貨,既有歐萊雅、OPI這些美妝品牌,又有奧利奧餅乾、切里奧斯麥圈這樣的零食品牌。

在盈利方面,Hollar定下了消費者必須買足10美元才能下單的規定。當消費者買足25美元時,還會提供免費快遞服務。

乍看之下,這種強硬的規定似乎很令人反感,但David覺得這樣並不會有什麼問題。因為當人們到一元店消費的時候,總會出於“反正很便宜”這樣的心理而大量購物,根本不會在意這樣的小細節。

事實證明,David的看法是對的。根據Hollar後臺的官方數據顯示,平均每個用戶的訂單金額都是30美元。

很明顯,消費者們並不覺得10元訂單限制對他們有什麼影響。相反,他們都會為了免費快遞而多買點東西。

Hollar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它及時抓住機會,進入了彼時還是一片空白的一元店電商領域。同時,它還抓住了用戶的消費心理,讓用戶心甘情願地買單。在中國,一元店早已不是什麼罕見的商業模式,但相關的電商平臺卻仍是一塊藍海市場。或許Hollar的案例,可以在這方面為我們提供一點參考經驗。

尤其是當下非常火爆的社群電商或者社群+拼團,都是非常具有研究和參考價值的。希望大家多學習幾遍今晚的課程,相信你一定有收穫。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如果你喜歡全民社群熊冠亮老師的分享,記得點點關注頭條號,你有任何疑問,也可以私信留言即可!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